不打貿易戰(zhàn),還要取消加征關稅?拜登當選對中企的影響有哪些
來源丨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道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網站11月9日發(fā)表題為《拜登來了,中美關系會好點嗎?》的文章。文章認為,對于中美關系的未來,人們既不能太樂觀,也沒有必要太悲觀。全文摘編如下:
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終于塵埃落定,77歲的拜登明年初將入主白宮。拜登來了,陷入低谷兩年多的中美關系能否好轉,成為中國以及國際社會關注的話題。
過去4年,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高舉“美國優(yōu)先”的大旗,把傳統(tǒng)的國際關系尤其是中美關系沖了個七零八落。2018年以來,中美關系急轉直下,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暴發(fā)后,兩國對抗全面蔓延到政治、經貿、科技和文化領域,甚至還有爆發(fā)軍事沖突的危險。
不少人認為,在中國崛起逐步改變國際格局的大背景下,無論誰擔任美國總統(tǒng),美國為鞏固世界老大地位,必然會選擇打壓中國。因此,即使拜登上臺,中美關系也不可能回到過去。
這些觀點不無道理。不過,這種誰上臺中美關系都好不了甚至還會更糟的觀點,等于在暗示中美注定勢不兩立,甚至必有一戰(zhàn)。這似乎也有些夸張,未必是中美關系的必然結局。具體說,這種觀點只強調中美之間的矛盾,忽略了中美還有不少的共同利益。
作為世界上最大并已深度交融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之間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敵人。事實上,中美關系長期處于冰點,對中國和美國都不是什么好事,也不利于全球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如果拜登上臺后逐步改變中美之間只對抗、不合作的現狀,讓中美關系走上某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軌道,不僅符合中國的愿望,也符合美國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
從拜登近期表態(tài)看,他和特朗普對中國的定位并不一樣。10月下旬,拜登對媒體重申,中國不是美國最大的威脅,而是美國的競爭者。這與過去兩年多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定位為“對手”而全力打壓明顯不同。
今年7月,拜登在美國《外交》雜志發(fā)表文章說,中美在價值觀和國際秩序層面的戰(zhàn)略競爭不可避免,但在全球治理和熱點問題應對方面的合作同樣不可或缺。參選以來,拜登已數次表明他不希望用貿易戰(zhàn)的方式解決中美經貿糾紛,甚至表示將取消美國對華已加征的關稅。
這說明,在拜登看來,即使中美之間戰(zhàn)略競爭加劇,兩國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中美關系仍是一種競合關系。
同時,拜登曾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美國副總統(tǒng)的身份多次訪華,與中國領導人有過比較融洽的交往,支持中美搭建起戰(zhàn)略和經濟對話機制。這雖然不等于拜登就任總統(tǒng)還會與中國高層保持融洽關系,但他很可能恢復中美之間的必要溝通,不會像特朗普政府那樣擺出一副要與中國完全脫鉤的架勢。
另外,現任美國政府重要官員中,國務卿蓬佩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等人都是著名的對華鷹派。拜登入主白宮后,這一局面有望改變,主張建立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對華關系,可能成為拜登外交團隊的主體。
據美國媒體分析,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蘇珊·賴斯可能出任拜登政府的國務卿。賴斯雖然在人權等方面對中國多有批評,但也認為盡管中美全球競爭增加,兩國仍在多個領域具有共同利益。
現任拜登競選高級外交政策顧問的安東尼·布林肯,也可能將在拜登政府中擔任重要角色。布林肯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主張“完全與中國脫鉤不現實且最終會適得其反”,認為美國要捍衛(wèi)在構建國際規(guī)則和制度上的領導地位。中美除競爭之外,也可在氣候變化、防擴散、全球健康等方面合作。
曾任奧巴馬政府助理國務卿的卡特·坎貝爾,也可能成為拜登政府外交團隊的重要成員??藏悹栔鲝埫绹鴳阎匦姆旁趤喬?,但須接受美國在亞太軍事主導地位未來可能旁落的現實;美中需在南中國海建立危機管控機制,減少誤判風險;在臺海問題上,不單方面改變現狀可能是最好的戰(zhàn)略;美中可在防控疫情、氣候變化等領域展開合作。
當然,拜登就職后首先要面臨彌合國內分裂、應對疫情、提振經濟等一系列麻煩事,外交不是他的優(yōu)先選項。不過,對已降至冰點的中美關系來說,拜登上臺至少是一個轉機。至于中美關系的未來,人們既不能太樂觀,也沒有必要太悲觀。
聲明:本文源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