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薄利多銷路線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項目,日賺1000元!
來源丨創(chuàng)業(yè)商機(ID:RMB173)
作者丨小雪
點擊閱讀原文
“樣樣兩元,件件兩元,所有商品,只需兩元錢。”
這是國內兩元店統(tǒng)一用的噱頭。當人人都在互聯網上撈金的時候,誰能想到線下也依舊能殺出一個開設超過4200家門店,年收89億的名創(chuàng)優(yōu)品。
所謂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現在依然有2元店的存在,也就是說2元的商品依然有著可以盈利的邏輯。
由此可以說明,商品不是越賣越貴才好,那些價格低廉實惠的商品提高了購買欲,反而更有市場。
毋庸置疑,無論怎樣時過境遷,無論消費如何升級,物美價廉的商品,對于用戶來說永遠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所以哪怕兩元店看著利潤不高,但是可以走薄利多銷的大眾路線來提高盈利,再有就是走渠道代理商,實現連鎖規(guī)模效應。
對于走薄利多銷路線,相信大家都會非常熟悉,主要是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人人都能夠買得起,這樣量上來了,獲得的利潤也會不少。
再有就是走渠道,這個就是多發(fā)展代理商,通過代理商的力量讓自己的產品接觸到更多的大眾,實現規(guī)模效應。
當然了,現在也可以通過電商,省去了很大的人力環(huán)節(jié),利潤可以增加許多。
如果在城鄉(xiāng)結合地段,效果會更好。因為這樣的地方有生活中各種層次的勞動人民!比如農民工群體。
不要求質量很好,只要能正常使用就行,過段時間工程完了,買的各種不值錢的生活用品也就都放棄了。
再就用車拉上產品,跑農村的廟會集會,做的最好的生意就數2元產品和5元一個的東西了。
農村大集上的2元超市,所有商品一律2元
所以說選對地點最重要!并不是讓你拿低端產品跑高端地方銷售,那當然行不通了!
而且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商的出現雖然分去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但同樣也限制了區(qū)域的發(fā)展,很多鄉(xiāng)鎮(zhèn)都迫切需要一個售賣日用品的超市。
2元店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大型超市和網購的不足,它可以開在任何一個有需要的地方,城市鄉(xiāng)村均可,選擇更多,創(chuàng)業(yè)就更方便了。
所以說哪怕2元店火爆的勢頭已經下去了,這種模式在低線城市還是有很多閃光點值得借鑒的。
我一直強調,不論做什么生意,本質就是創(chuàng)造利潤的最大化,說白了就是賺更多的錢。如果你能找到既能走量又能賺錢的商品,就贏在了起點。
今天就為大家來講講,2元店是如何盈利的。
初級玩法:進尾貨賣高價
一家綜合性2元小店商品不下千種,囊括了流行飾品、兒童玩具、卡通文體、居家用品、迷你靚妝用品、時尚禮品、日用品等十幾個系列,繁榮的表象下,到底賣什么賺錢呢?
一般人通常認為這類店盈利模式就是薄利多銷。實際上,以上結論大錯特錯啊,各位。時至今日,2元店早已架構出自己的一套暴利走量業(yè)務模式,玩薄利多銷簡直死路一條。
2元店賣的是什么?2元店絕對不是進貨成本2元以下的產品的,當然,他們也不會傻到進貨成本2元以上的產品。他們真正賣的就是“2元店”!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2元店里不只賣2元商品,20元上百元的商品都賣。所以很多時候,X元店什么的,那就只是個招牌而已。
就像我們自媒體人每篇內容都需要一個好標題一樣,招牌就相當于是一篇文章的標題,百分之80的流量最初都來自標題的。
2元店絕對不會傻到每一件物品賺幾毛幾分的,假如真的去賺幾毛幾分的錢,對于一天幾百元的房租,幾百元的工資來說,無論生意有多好,注定是要虧損的。畢竟一天要賣出幾千上萬件物品確實太難做到了。
他們其實賺的是“客流量”。
其實你仔細逛你就會發(fā)現,雖然兩元店的銷量幾乎有一半都是10元以內的產品,但主要的利潤還是來自10元以上的生活用品,這些可都是剛需??!
但你知道它的成本才多少錢嗎?
得益于我國發(fā)達的工業(yè)體系,那些生活用品消耗品,桶啊、盆啊、鏡子啊、剪刀啊之類的,在阿里巴巴、慧聰網、義烏小商品市場、加盟品牌商以及其他線上專門的批發(fā)市場上,成本也就5毛錢到1塊錢之間。
挑選過后,明顯看上去價值不錯的產品未必只賣2元,利用人們一分錢一分貨的價值感錯覺,部分看起來超值的產品會劃分5元區(qū)、8元區(qū)、10元區(qū),甚至賣到幾十元。成本卻是差不多的。
以三四線城市每天有50人進店消費為例,人均消費10元,月均30天,月收入就有15000元,拋除掉房租、成本、水電雜費以及稅費,每月的純收入起碼在8000元左右。
這也就是說,2元店的利潤率在53%左右。當然,這個利潤率只是我預估的,位置的區(qū)別、店鋪的大小都會對2元店的收益造成影響。
如果你能做到大體量,開連鎖店,還可以跟商家議價再便宜幾成;而掃各大倉庫的尾貨卻幾乎白送,基本每個商品的利潤都在500%甚至1000%往上走。
如此一來,暴利多銷這個詞用來形容2元店是不是非常貼切?
而且X元店有天然的護城河,有天然的屏障,有效地規(guī)避了電商和其他零售形態(tài)的競爭。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客戶買個5塊錢的漱口杯,不太可能有耐心花幾天時間等待的。所以2元店內即買即用的這些生活用品,光是在時效性上就占據了制高點。
此時這種用收垃圾的價格買來的工廠尾貨,可不是會給2元店帶來巨大的利潤?
高級玩法:加盟費+供貨差價
上面說的是2元店模式的初級玩法,當你自己有相對穩(wěn)定的貨源渠道以后,還可以在尾貨中挑選出來看上去值錢的產品,品質非常好的,進入高端的賣場去銷售。
現在有很多集團性質的去做這個市場,有專門收尾貨的、有挑撿分類的、有x元精品店加盟的、有給店鋪供貨的,整整的一個利益鏈條,都是用“沒成本”的產品(剩下的產品)去招商,賺取加盟費。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帖子,就是網友分享自己老板靠2元店加盟賺到了幾千萬的身家。
據他介紹,當時正趕上加盟行業(yè)火爆的時候,當時的加盟商中好的一年大概能凈掙10W - 20W,非常懶的不太打理店面東西擺得亂七八糟都落一層灰的,一年也有2W - 3W的純收入。
他們公司主要靠加盟費和供貨差價盈利。他所在的公司加盟店全國前前后后上下開了2000家左右,國內遍地開花,國外連越南和緬甸都有。光是2萬/家的加盟費,就有3000萬收入。
而在供貨方面,他們一般在自己的進價上加1毛到3毛賣給加盟商。由于進貨量大,一年的毛利也妥妥超過1千萬。除去其他的開支,這個老板幾年下來,也從一窮二白,到身價千萬。
當時看到這這體量,還真是震驚了我。畢竟人家可不像如今靠資本快速擴張的互聯網公司,全是赤膊空拳打下來江山的。幾年時間就能讓這么多人加盟,也真是夠牛的。
所以說我們看待任何生意,最好是能追溯本源,看到背后的秘密,一個兩元店只不過是一個大利益鏈條中間的一個起始利益點而已,完整地搞清楚利益鏈條背后的運營模式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市場在變,玩法也要與時俱進,才不至于被淘汰。
免責聲明:文中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不代表本APP立場,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