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直播間勸人“貸款”消費?這網紅被罵慘了
01
直播帶貨的江湖,迷惑性很大。
有人一場直播下來,GMV說破億就破億了,而且現在變得越來越瘋狂,為了刷新GMV成績,什么“缺德”事兒都干得出來。
說的正是抖音平臺上,比“瘋狂小楊哥”還要瘋狂的廣東夫婦。
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盛宴不是來了嘛,一向喜歡創(chuàng)造銷量神話的廣東夫婦,又整了一出新活兒——在直播間勸人分期付款下單產品。

這是什么賣貨新思路?
猜測主播內心OS:“知道你窮,但來都來了,哪有不下單的道理?!?/span>
廣東夫婦未免太“貼心”了吧,付款方案都幫我想好了。
不由得感慨,現在主播都已經卷到這個地步,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催促消費買單了。
但有網友細想,他這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嗎。
好家伙,廣東夫婦這下又踩爆了一顆雷,繼“售賣假貨”、“送iPhone弄虛作假”、“收割智商稅”等N個黑料后,再斬獲了一個“缺德”標簽。
02
刷抖音和不刷抖音的,看直播的和不看直播的,這之間是有壁的。
好比全網擁有近2億粉絲的瘋狂小楊哥,很多人對他是一無所知的,但廣東夫婦就比較特殊。
也許你沒有看過他們的直播,但你一定聽說過他們在直播間狂送iPhone手機的事跡。
注意,不是每半個小時送一臺,是每分鐘送!而且不止一臺!豪橫是真的豪橫。

憑借著這種大“撒幣”模式,廣東夫婦直播間營造出了熱鬧非凡的景象,也一次次收獲了漂亮的銷售成績。
今年618期間,廣東夫婦就拿下了13.4億銷售額,超過小楊哥、東方甄選和交個朋友等頭部主播,并刷新了抖音大促新紀錄。
還有更魔幻的。
在停播近40天后,于8月高調回歸的廣東夫婦再次祭出送iPhone的大招,帶爆了一款名不見經傳的青汁。
整場直播下來只賣了這一款產品,據蟬媽媽數據,該場直播預估銷售額為1億-2.5億。

頓時我明白了原來“世上無難事”后面接的還可以是“只要肯砸錢”。
哐當砸錢模式背后,透露出廣東夫婦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流量焦慮。
這是所有網紅主播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必然會面臨的困境。
想要維持粉絲的高粘性,要么靠超強的情感鏈接,比如辛巴和他的老鐵們、李佳琦和他的豬豬女孩們;要么靠優(yōu)質內容,比如小紅書的章小蕙、東方甄選的董宇輝。
而財大氣粗的廣東夫婦,走的路線非常純粹,均價5000元以上的新一代果子出手,就知有沒有。
廣東夫婦在今年618的首場直播,贈送的蘋果手機從去年雙11的3000臺增加到10000臺,也就是說光送禮這塊的成本就得五千萬了,一場直播GMV拿下5個億,不算過分吧。
03
為什么廣東夫婦的直播間能夠下此重本?難道真的只是燒錢賺吆喝嗎?
當然不是,任何一種營銷模式背后無一不是指向兩個字——利潤。
廣東夫婦選擇的帶貨賽道不是一般的低價日用品,而是客單價較高的美妝護膚商品,其中多以“貴婦”品牌為主,如海藍之謎、赫蓮娜、SKII、雅詩蘭黛等。
唯有帶貨這種高利潤的商品,才能支撐廣東夫婦的“大撒幣”模式。
利潤能有多高?
直到上周看到比蜜雪冰城還要便宜大碗的、5.9元一大桶的粉底液時,我悟了:這些美妝大牌明明可以搶錢的,可它非要給你塞一款產品。

別說是品牌方,就連廣東夫婦這種“網絡銷售”都能從中大賺一筆。那可不得使勁送iPhone,使勁吸引流量。
但這還遠遠不夠,人流是多了,可下單的人不多啊。
正是這層原因,涉及到了我們開頭所說的帶貨新思路,用分期付款“引誘”消費者下單。
在網絡流傳的一張截圖中,廣東夫婦大狼狗鄭建鵬在推薦某款高端化妝品時,舉著一個牌子,上面赫然寫著“使用某音月付分期付款,可享12期分期免息福利”,并且還在牌子的底下還寫著“利息由廣東夫婦承擔”。

為了更直觀地讓粉絲感受到優(yōu)惠,主播還將這款化妝品折換成每天使用的價值,像極了洗腦式營銷的“不要998,不要98”,每天只要10.97?。?/span>
廣東夫婦借著為粉絲謀福利的說辭,卻沒有讓消費者了解分期付款的風險,實則就是慫恿粉絲沖動消費。
如果粉絲自身的經濟狀況夠不上這種消費等級,再加上自制力差,那么很容易就會掉進廣東夫婦設置的這個“消費陷阱”。用未來的“隱形”債務,來享受現下的滿足。
04
網購支持分期付款固然不是什么新鮮事。
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臺,早有先例。
而在直播帶貨領域,也不乏以分期免息服務為賣點的。
比如,快手平臺的瑜大公子,在8月13日直播四周年時就推出了花唄分期免息直播專場。辛巴在某場直播中的一款爆品,也支持花唄3期免息。

可最終背負最多罵名的還是廣東夫婦,甚至有粉絲在其直播間里進行勸說,但人家壓根不理睬。
直播帶貨出現的本質是為了讓消費者能以最優(yōu)的價格買到最具性價比的產品,說白了就是給消費者多一條可選擇的渠道。
但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行業(yè)的發(fā)展壯大,直播帶貨的畫風越來越野蠻,層出不窮的負面消息撲面而來。
售賣假貨、虛假宣傳、價格壟斷、低俗擦邊帶貨,直至今日甚至發(fā)展到了光明正大地慫恿消費者超前消費。
直播帶貨行業(yè)的準入門檻雖低,但不代表是個人都能來插一腳。
為了賺錢眼球和流量,俗出新高度的小楊哥;為了最低價之爭,涉嫌壟斷的李佳琦;為了沖高銷量,“算計”消費者的廣東夫婦……
事實證明,僅僅靠商業(yè)道德是約束不了這群“妖魔鬼怪”的。
直播帶貨行業(yè)的健康良性發(fā)展,必須要在相關政策的規(guī)范下,從平臺、主播到供應商,該管的管,該封的封,這趟渾水也是時候凈化凈化了。
一年一度的雙11來了,提醒一句,大家在購物尤其是在直播間消費時,一定要保持理性,按需同時也看著自己的錢袋子購買。
切勿因為主播的一些鼓動性話語,就掉進了資本的圈套。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