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楚文物《鳳凰故國》在美國展出,呈現(xiàn)3000年前的青銅文明
該報獲悉,4月19日至7月22日,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推出“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獨家特展(Phoenix Kingdoms: The Last Splendor of China’s Bronze Age),向觀眾展示三千年前青銅文明的最后輝煌。
展覽展出了來自中國湖北五大重點博物館的150多件珍貴文物,包括青銅重器、復雜的玉雕、精致的漆器和華麗的綢緞、涅槃的鳳凰、纏繞的蟒蛇和長角獸...展覽首次揭示了南疆古國中國青銅時代曾國和楚國前所未有的輝煌、精致和奢華。最近考古發(fā)現(xiàn)了大量展品,首次在國外公開展出。
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各種文化在它的培育下蓬勃發(fā)展。周朝成立之初,為了發(fā)展南疆,在長江中游建立了一系列諸侯王國,其中江漢平原發(fā)展起來的曾國(約公元1040-400年)和楚國(約公元1030-223年)組成了本次展覽的主角,他們的物質文化成為青銅時代晚期最精彩的一章。
由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和湖北省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的“鳳凰故國”,展現(xiàn)了這兩個諸侯王國800年來的暗流,探索了他們豐富的藝術成就、習俗信仰和歷史人文。它們的發(fā)展不僅為南方傳統(tǒng)在中國藝術中的影響奠定了基礎,也有助于秦漢文明圈的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美文物將帶領觀眾進入中國早期輝煌的青銅文化,神秘的鳥獸圖騰也將開啟古人隱秘的信仰世界。
展覽根據(jù)材料、工藝和功能的不同,將湖北出土的一系列不同風格的曾楚文物歸入六大類。通過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觀眾將穿梭于歷史與文化、科學與神靈之間,親眼看到青銅時代人類智慧的技術與藝術結晶。
玉石器
雙鳳連雙龍玉飾,大約300 BCE,2002年棗陽九連墩1號楚墓在東漢中后期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雙身龍或蛇是商代青銅器上的流行圖案,也記載在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山海經》中。這件玉飾描述了兩只長冠鳳凰棲息在一條雙身龍上。鳥兒站在靈獸上,這也是自古以來神鳥母題、象征和形象在曾楚玉文化中的傳承。

三人踏獸玉飾,大約300 BCE,2002年東漢中后期出土棗陽九連墩2號楚墓,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這件雕刻精美的玉飾以其奇特的造型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看來它似乎描述了一群雜技演員騎在前腿短后腿長的馴獸背上,表演著不可思議的絕招。東漢和漢代的相關文獻也記載了貴族宴會上雜技表演的場景。
青銅禮器

“曾侯諫”銅邈 ,大約1000BCE,2013年西周初隨州葉家山28號曾墓出土。 ,現(xiàn)在藏在隨州博物館里
這件物品來自西周初曾國君主曾侯諫之墓,比世界著名的曾侯乙墓早了大約500年。這個銅石是西周時期的主要禮物之一,用來盛放飲料。整個裝飾品充滿了多層圖案和飾品,華麗精致,充滿了樂趣:壺嘴處的爬行動物與流口巧妙結合,壺蓋上的兔形按鈕也充當把手。

大約4333的黃銅方鑒 BCE,1978年,東漢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這是曾侯乙生前專用的兩臺酒器之一,上面刻著符文。這種鑒賞是一種設計巧妙的雙層金屬儲物容器,可以在炎熱的夏秋季節(jié)冷藏飲料,如米酒。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冰箱”。這個容器外面的浮雕裝飾復雜精致,技藝精湛。
樂器和武器

建造鼓銅座,大約433 BCE,1978年,東漢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許多來自曾楚兩國黃銅工匠的精彩作品包括曾侯乙墓、曾侯乙建鼓底座,其特點是十六盤卷扭龍覆蓋。它由二十四個錯綜復雜的部件組成,它們各自鍛造,然后嵌入其中。這種龍體形似蛇,緊密糾纏,僅靠照片很難辨認。觀眾親自來到現(xiàn)場,可以仔細觀察哪條龍尾與哪條龍首相對應,享受這種藝術瑰寶帶來的驚喜和樂趣。

彩繪木虎座鳳鳥懸鼓,約300 BCE,2002年東漢晚期棗陽九連墩2號楚墓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金石絲竹的聲音在當時的宴會和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宮廷和貴族住宅中一般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這個漆木虎座鳳架鼓是湖北和湖南出土的同類文物中最精致的一件。它具有豐富的造型想象力和浪漫的裝飾風格,代表了楚地獨特的雕塑和音樂傳統(tǒng),也展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神鳥和動物的敬畏和熱愛。
用漆器裝飾和儀式

彩繪龍紋有蓋漆豆,約433。 BCE,1978年,東漢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這款由蓋子和豆子組成的漆器是戰(zhàn)國時期漆木雕刻技術的巔峰之作,也是當時漆器作品模仿銅器創(chuàng)作的潮流典范。它由六個部分組成,最突出的特點是覆蓋精雕細刻的龍和仿銅器上龍形裝飾的手柄。
金屬和木制冥器

大約433雙耳金杯 BCE,1978年,東漢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黃金與中國古代貴族對永生的追求息息相關,人們相信它可以通過使用黃金產品獲得永生的魔力。這個金杯是曾侯乙的另一個好產品,可能是他自己專用的。這個杯子有一個流線型的杯子和簡單的表面,意味著現(xiàn)代設計的簡單品味。
展覽中的另一個重點金器展品是萬壽菊和萬壽菊,做工精致,質感華麗。其中,萬壽菊是中國早期發(fā)現(xiàn)的最重的純金制品,重約兩公斤。
紡織品和特殊物品

大約4333的黃銅鹿角立鶴 BCE,1978年,東漢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鶴和鹿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古人認為神仙會坐在鶴背上升天,鹿角在亞歐大陸的許多薩滿教文化中重生。這種鹿角鶴是用榫卯連接而成的。鶴的頭和脖子上裝飾著鑲嵌的金片,背和翅膀上裝飾著鑲嵌的綠松石。鹿角鶴類似于其他怪物形狀的楚族文物,表現(xiàn)出楚族獨特的文化特征,夸張而神秘。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