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基地在養(yǎng)豬場,“臉都爛了”!
直播間買貨
現在已成為大家網購的一種方式。
其中一個主要途徑
2023年1月3日
劉先生在溫州市甌海區(qū)。
“富婆XX”直播間在某電商平臺。
以29.9元的低價購買。
一瓶“SK-II”面霜
但是使用后出現皮膚過敏現象。
因此向市場監(jiān)管局反映
想不到
一起直播間大肆銷售假貨的要案
這樣就露出了水面
大牌化妝品“超低價格”
根據劉先生的舉報線索,溫州甌海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發(fā)現他下單的直播間里賣的都是假化妝品。公安部門隨后對此案進行了調查。
從2022年3月開始,老板戴某決定通過直播銷售假冒化妝品牟利,因為公司管理不善。她聘請王某某擔任主播,溫某某負責運營,通過網上直播帶貨銷售假貨。SK-II品牌注冊商標的化妝品,如蘭蔻、科顏氏、香奈兒等。
他們銷售的假化妝品不僅是“大牌”,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口碑化妝品,從口紅、香水到粉底、防曬霜、面膜等。直播間每天播放6-8小時,營業(yè)額可達一兩百單。
戴某供述,這些假化妝品的購買價格只有幾元到十幾元,而價格是幾十元。雖然價格可以用“超低價格”來形容,但是商品的外觀、材質甚至口感都和幾百個正品非常相似,讓顧客很難分辨真假。
由于戴某直播間銷售的化妝品價格與其他正品相差甚遠,每當客戶詢問差價原因時,主播都會假稱是“正品積壓貨,清倉貨”。此外,為了避免被查獲銷售假貨的風險,戴某店的鏈接也很隱蔽,沒有掛大牌化妝品的照片,也沒有詳細介紹。客戶只有進入直播才能下單。
為進一步規(guī)避法律風險,分散退貨訂單數量,戴某等人先后開了“一店”、“二店”,直到“六店”...不到一年,六家店實際銷售化妝品2.9萬多件,總銷售額76萬多元。
供應商在背后露出水面
這么便宜又足以“真假難辨”的假化妝品從何而來?還有沒有類似的直播商家沒有被發(fā)現?
為了打擊全鏈犯罪,溫州市甌海區(qū)檢察院檢察官提前介入此案,與辦案民警充分溝通,積極引導偵察,沿著戴某購買商品的路徑剝繭,挖出了李某某、劉某某、范某某等供應商,以及高某某、池某某、崔某某等多家直播賣假貨的商家。
李某某是戴某的直接供應商。他從劉某某和范某某那里拿到貨,每件商品漲價7%-10%后賣給戴某。之后,隨著戴某業(yè)務的擴張,李某某直接為他提供了“一鍵發(fā)貨”服務,即他可以登錄戴某店的子賬號,看到買家的訂單信息,直接從他所在的廣東汕頭發(fā)貨,從而減少中間的貨運階段。
檢察官引導公安部門進一步深入挖掘造假根源。通過跟蹤快遞信息,發(fā)現了隱藏在廣西桂林山區(qū)的一個造假窩點,是戴某銷售的造假化妝品的根源之一。
生產線“不忍直視”
莫某某原本在廣東工作。2022年,為了生產假冒化妝品,他與何某某合謀,在廣西桂林一座極其偏遠的山區(qū)找到了一個養(yǎng)豬場,并建造了一個簡單的面膜加工廠。廠房很簡陋,衛(wèi)生狀況極差,生產設備也只有一臺面膜機和一臺灌裝機。制作化妝品時,他們用增粘劑將化學原料混合攪拌成透明液體,然后罐裝成面膜,放在外面包裝。一個粗制濫造的產品變成了“SK-II”“LA MER等待國際大牌。在制作面膜的過程中,他們全程徒手加工、分裝,沒有采取任何衛(wèi)生防護措施。
“這些假化妝品的化學原料很差,沒有質量保證。有些化學成分超標,使用后很可能會引起過敏和“爛臉”,有些甚至含有違規(guī)成分,對健康構成威脅?!睓z察官說。
2024年3月28日,甌海區(qū)檢察院提起公訴后,甌海區(qū)法院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李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被判戴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43萬元。莫某某因犯有假冒注冊商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六個月,并罰款7萬元。其他被告如王某某、溫某某、劉某某也分別被判刑。
標題:“臉都爛了”,生產基地在養(yǎng)豬場!”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