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恬漩|民事訴訟法學的愛好者,研究者
原創(chuàng) 上海市法學會 上海市法學會 東方法學
人才簡介
1988年6月出生的羅恬漩,中共黨員,現(xiàn)任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15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15-2021年分別擔任中山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特聘研究員。從2021年4月起任教于同濟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民事訴訟法、司法制度、證據(jù)法。2023年被選為上海青年法律人才庫成員。
堅持對民事訴訟法學的真誠熱愛。
羅恬漩是一位對民事訴訟法學有著真摯熱愛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員。他堅信,民訴法的研究應該保持以人為本的感情,并注意到糾紛是如何通過程序運行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她特別關注“共同訴訟”領域。她在《中外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法學CSSCI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系列涉及“共同訴訟”的文章,如《關于大多數(shù)人侵權糾紛共同訴訟類型的研究》、《關于共同財產(chǎn)權的共同訴訟形式》、《關于公司決議不成立訴訟的程序問題》等。,并從多學科的角度研究程序法。

法學學者應該關注和回應中國社會的問題。她在研究中關注司法實踐已經(jīng)很久了。她在中西部30多家法院做了幾天到幾年的調(diào)查,觀察不同法院在司法實踐中的不同操作,在不同法院表現(xiàn)出同樣的問題,從關注交付等流程問題,到關注人案核對法院管理和程序運作的影響。他堅信,對司法實踐的研究不僅要保持理性的分析、思考,而且要有理解的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虛假訴訟防控機制實證分析”、中國法學會省級法學研究項目“證券訴訟實施研究與完善建議”等關注實踐的縱向項目,由她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背景下法官職業(yè)流動實證分析”、“虛假訴訟防控機制實證分析”、中國法學會省級法學研究項目。該領域包括《民法典》與民事訴訟法銜接研究、民事訴訟審前程序研究、國際商業(yè)ADR發(fā)展等領域;她在《法律科學》、《當代法學》、《法律適用》等法律CSSCI期刊上發(fā)表了包括司法人工智能、送達、區(qū)塊鏈存證技術、人文科學證據(jù)在內(nèi)的文章,都在努力通過理論研究回應實際問題。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中國法學會青年法學論壇征文一等獎等獎項,也多次被人大復印資料等權威期刊轉引。
對于教學和法制建設工作充滿熱愛
同時,她也積極參與法制建設評估。她參加了中央政法委對深圳市司法改革情況的評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深圳、汕頭的司法改革情況進行了評估,并參加了2019年廣東省法治省委對“法治廣東”建設的評估,均完成了評估報告的撰寫或出版。
受導師清華大學王亞新教授的影響,在研究民事訴訟法律的過程中,加入了歷史的角度,對當前現(xiàn)象背后的歷史根源進行了探索和認識。在完成了《當代中國農(nóng)村糾紛解決機制的歷史變遷及其實踐解讀》論文研究后,我們將更多的研究重點放在粵東客家地區(qū)糾紛解決的史料整理上,通過明清時期發(fā)掘“集體訴訟”案例數(shù)據(jù),對明清時期糾紛解決的認識和判斷進行提煉和形成。
羅恬漩熱愛教學工作,曾獲同濟大學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并帶領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她的教學風格輕松活潑,喜歡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寓教于樂,教學相長。她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獲得難得的放松感,從而更有利于消化所學知識;我們也認為,我們應該相信大學生的自律和計劃,讓每一朵花在他們喜歡的時候都能以自己喜歡的姿勢綻放。

在服務社會方面,羅恬漩還擔任上海司法智庫協(xié)會秘書長,負責上海司法智庫協(xié)會的日常工作。到目前為止,他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幾次“司法現(xiàn)代化”系列主題論壇等活動,他寫的決策咨詢意見也多次獲得重要指示。同時,她還擔任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楊浦區(qū)人民法院、廣州市南沙區(qū)人民法院的特別咨詢專家。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上,她還長期參加論文寫作指導工作,所指導的法官在論文寫作和裁判文書寫作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原題:羅恬漩|民事訴訟法學的愛好者,研修者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