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龍舟史言
隨著端午節(jié)的臨近,賽龍舟民俗活動逐漸火熱起來。
賽龍舟,以前叫賽龍舟,也叫賽龍舟和扒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至于它的起源,首先是為了紀念屈原,第二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第三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
古代書籍記載龍舟
漢劉安(前179年)-《淮南子》前122年 本經訓》:"龍舟首,浮吹以娛,這藏在水里。"
《淮南子 本經訓》
《荊楚歲時記》在南北朝時期寫道:“五月五日,這叫浴蘭節(jié)… 是日,競渡,競采雜藥。”
《荊楚歲時記》
在唐朝,將端午節(jié)競渡視為紀念屈原。
《競渡曲》唐劉禹錫:“比賽始于武陵,與今舉相和。它的聲音是咸的:‘什么在那里’,斯沼屈的意思?!蔽矣X得祭祀屈原和賽龍舟息息相關。
《競渡曲》
宋代的《太平寰宇記》:五月五日競渡戲船,楚風最時尚,廢業(yè)耗民,莫甚在此。

《太平世界》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帝都有在河邊觀看龍舟的娛樂?!稏|京夢華錄》第七卷,記得北宋皇帝在臨水殿觀看金明池內的龍舟比賽。

《東京夢華錄》
渡船以第一個奪冠者獲勝,所以這場比賽也被稱為“奪冠”,“奪冠”成為冠軍的象征。宋代以后,奪冠成為渡船的法律規(guī)則,一直沿用到明清兩代。
宋·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

記載武宣縣志對龍舟的記載

現在最早可以留下的《武宣縣志》公認為嘉慶十三年 (1808)。這個縣志對龍舟的記載:“端午節(jié),門上插著蒲艾,孩子們戴著香包,喝著雄黃酒,沐浴著香草湯,以辟邪衛(wèi)生,在河上與龍舟競爭?!?/p>
《武宣縣志》嘉慶
潯州府志還記載龍舟:“兩河時或競渡,俗名賽龍舟,但鳴鑼擎鼓來來往往的河流…”

《潯州府志》
民國《武宣縣志》還記載“五月五日是端午節(jié),門插蒲艾,孩子們戴著香包,家里喝著雄黃酒,沐浴著香草湯,以辟邪衛(wèi)生,河面龍舟競渡?!?/p>

民國《武宣縣志》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劃龍舟被列為“四舊”而停止。這項傳統(tǒng)體育活動在80年代又有了新的發(fā)展。一九八一年端午節(jié),武宣縣首屆龍舟比賽在黔江舉行,有11支隊伍參加,每隊6人,共66名運動員。兩萬多名觀眾在臨江兩岸。在那個時候,由于條件的限制,龍舟使用了普通的小木船,沒有跑道,只有起點和終點。起點為糖廠黔江面,終點為西門港。岸邊人山人海,十分壯觀。

比賽線路

2017年和2018年,武宣縣政府正式將龍舟賽列為武宣一項重大民俗活動。說起2017年,武宣人還記憶猶新,因為當時武宣人幾乎空無一人,西街港口人頭攢動。參賽隊伍來自各個城鎮(zhèn)和各行各業(yè)。







圖為《武宣動態(tài)》
武宣“武糧園”杯龍舟比賽將于2024年6月10日在武宣七星湖體育綜合體熱情開槳!
此時此刻,你,是否早已按壓不住心中澎湃的激情?

原題:《武宣龍舟史》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