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編年史:潛水表性能極限的突破歷程
[ 腕表之家 ]
[ 腕表之家 鐘表文化 ] 防水對于潛水表而言是首要考量。其防水性能的突破歷經了兩個關鍵階段。上世紀 50 至 60 年代為第一階段,潛水表最高防水等級從 91 米逐步提升到 300 米、500 米,甚至 1000 米。進入新世紀,尤其是 2008 年以來,挑戰(zhàn)防水性能極限成為廠商展現實力的重要途徑,此時潛水表開始瞄準數千米甚至萬米級領域。接下來,我們將從這兩個階段,梳理潛水表極限性能的進化之路。

初代寶珀五十噚與勞力士潛航者型
在《1953 首款潛水表之爭》中提到,寶珀五十噚和勞力士潛航者型是最早的一批現代化潛水表。寶珀五十噚名稱源于英制長度單位,具備約 91 米(“50 噚”)的防水性能。同年推出的勞力士初代深潛者型 Ref.6204,防水深度為 100 米。兩款表的性能難分高下。

勞力士潛航者型 Ref.6200
1954 年勞力士推出的深潛者型 Ref.6200 拉開了兩者差距。作為升級款,它將防水提升到 200 米(660 英尺),比前作 Ref.6204 與 Ref.6205 的參數翻了一倍,實現了性能的顯著提升。

勞力士海使型 Ref.1665
1967 年,勞力士另一潛水表系列海使型(Sea - Dweller)發(fā)布。初代產品防水性能達 610 米,表盤中“Sea - Dweller”與“Submariner 2000”(防水等級 1000 英尺)字樣以兩行紅字呈現,被玩家稱為“雙紅(Double Red)”。此外,海使型沒有日歷窗,這是與潛航者型在外觀上的區(qū)別。

歐米茄 CK2913 - 3 與 501 型機芯
再來看看勞力士的老對手歐米茄。1957 年,歐米茄推出著名的 57“三劍客”:鐵霸、超霸、海馬 300。鐵霸以防磁性能為主,海馬 300 則專注防水。初代歐米茄海馬 300 型號 CK2913,從 1957 年問世到 1961 年停產,有 8 個版本,不同版本在指針、外圈等細節(jié)上有差異。但都采用 38.5 毫米精鋼表殼,搭載歐米茄 501 型自動上鏈機芯。需注意,盡管產品名稱有“300”字樣,實際防水性能為 200 米。

歐米茄 PLOPRO 600(Ref.166.077)
1971 年,歐米茄為海馬系列增加 PLOPRO 600 產品線,名稱源自法語“專業(yè)潛水者(Plongeurs professionnels)”首字母縮寫。1971 年至 1979 年投產的型號 166.077 防水性能達 600 米,采用獨特表殼設計,摒棄傳統(tǒng)底蓋結構,降低液體浸入風險。其獨特之處在于,通過 2 點鐘方向的紅色按鈕解鎖旋轉外圈,將使用頻率低的表冠設于 9 點鐘方向(并非左撇子腕表)。

勞力士海使型 Ref.16660
為應對挑戰(zhàn),1978 年勞力士將海使型防水等級提升到 1220 米。型號 16660 是首款防水達 1220 米的海使型,配備藍寶石鏡面、實心表帶頭和更大面積的排氦閥。此后,1220 米防水標準被海使型歷代產品沿用。隨著它的推出,歷史款潛水表的性能之爭暫告一段落。

勞力士深潛型 Ref.116660
了解完歷史款潛水表性能進化歷程,再看它們在“第二階段”的表現。2008 年勞力士深潛型(Deepsea)發(fā)布是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作為海使型的加強版,防水 3900 米的“鬼王” Ref.116660 時隔 30 年,再次提升了勞力士量產腕表的性能上限。

歐米茄海洋宇宙 Ultra Deep 6000 米專業(yè)潛水表
2008 年至 2022 年,勞力士“鬼王”一直是量產潛水表中的防水冠軍。2022 年歐米茄海洋宇宙 Ultra Deep 6000 米專業(yè)潛水表問世打破了這一紀錄。為實現 6000 米超強防水,該表的表殼和表鏈采用品牌獨創(chuàng)的 O - MEGASTEEL 精鋼合金打造,表徑 45.5mm,表鏡能承受相當于 7.5 噸的壓力。

勞力士深海挑戰(zhàn)型 Ref.126067
面對霸主地位被撼動,勞力士在 2022 年發(fā)布防水深度達 11000 米的“鬼皇”深海挑戰(zhàn)型 Ref.126067。該表 50 毫米的大表殼由 RLX 鈦金屬制成,配備排氦閥門和品牌獨創(chuàng)的 RingLock 系統(tǒng),超越歐米茄創(chuàng)下的紀錄,成為現售潛水表性能之冠。

勞力士深海挑戰(zhàn)型與原型表
以上從“歷史”和“現狀”兩個階段,梳理了潛水表防水深度從百米級到萬米級的發(fā)展歷程。需注意,這些都是量產型號。像勞力士上世紀 60 年代研制的可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實驗表,以及 2019 年固定在潛水器外成功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歐米茄 Ultra Deep Professional 原型表,本文未收錄。但正是眾多實驗款的探索,為量產款的推出奠定了基礎,它們同樣值得銘記。(圖 / 文 腕表之家 蕭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