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楊浦30年愛心接力:溫暖延續(xù),善意播撒
每周五下午,上海楊浦區(qū)社會福利院的“爸爸媽媽”們總會盼到身著軍裝的“兒女”前來探望。在這流轉(zhuǎn)的時光里,這樣溫暖的場景和超越血緣的親情已持續(xù)了30年。7月21日,“九十九個兒女三個媽”活動30周年軍地座談會在楊浦區(qū)舉行,當年的發(fā)起人和年輕學員、楊福院的代表齊聚一堂,總結傳承這場滿溢著軍民魚水情的愛心接力。
善意種子播向更廣闊田野
1995年,原空軍政治學院學員六隊99名學員走進楊浦區(qū)社會福利院,認養(yǎng)了三位無子女、無親屬、無收入的孤寡老人為“媽媽”,“九十九個兒女三個媽”的故事就此拉開帷幕。
此后,每周一次的探望成了學員們雷打不動的約定,老人們的生活也多了份期待與牽掛。30年間,學員隊編制幾經(jīng)變革,學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到福利院開展敬老、愛老、助老學雷鋒活動從未間斷。如今,認養(yǎng)老人成了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某學員隊的光榮傳統(tǒng)。每期學員入校第一課是聽上期學員認養(yǎng)“媽媽”的故事,入學第一個黨日是組織“兵兒女”與“媽媽”認親,畢業(yè)前最后一件事是到福利院與“媽媽”話別。30年間,先后有100位孤寡老人被認養(yǎng),感受著來自60批6000多個“兵兒女”帶來的天倫之樂。
1995年第一次合影
作為發(fā)起人之一,原空軍政治學院學員六隊政治教導員孟慶安沒想到,這個善意的舉動會引發(fā)巨大反響。公交59路主動為學員們發(fā)放“雙擁共建乘車卡”,許多高校、中學也加入認養(yǎng)老人的隊伍。上?!白蠲劳艘圮娙恕睂O超接過“九十九個兒女”的接力棒,發(fā)起敬老助老活動,更多“兵兒女”把愛心帶回家鄉(xiāng)和部隊。在楊浦區(qū),雙擁和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已把“九十九個兒女三個媽”活動列為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的重要舉措,這一活動已化作尊老敬老、引領文明風尚的價值追求。
給老人一分溫暖,收獲十分牽掛
關愛是雙向的。合影中,“爸爸媽媽”們看向“兒女”的眼神充滿關切。龔奶奶記得有次一個年輕人因執(zhí)行任務錯過與至親告別,想跟“媽媽”借肩膀哭,那一刻她感到“被需要”?,F(xiàn)任學員隊隊長陸路感慨:“30年前,前輩用一聲吶喊叩開了老人的心門,如今我們要用更實在的行動續(xù)寫這段親情?!?/p>
在校學員代表楊鵬輝剛加入時帶著“任務感”,與“媽媽”聊天常冷場。幾個月后,他了解到顧媽媽是奉獻近30年的老黨員,聽她講過去的故事,他覺得這是一場鮮活的生命教育,“任務感”消失,現(xiàn)在每周都想去看望顧媽媽。
曾任學員隊干部的張偉遇到畢業(yè)20多年的學員,學員第一句話就問“媽媽們還好嗎”,還把楊福院“朱媽媽”畫的扇子交給她保存,這是“媽媽”與“兒女”情誼的見證。
今年3月,又一批青年軍官加入愛心接力,“向媽媽敬禮”“喊媽媽好”的聲音讓孟慶安眼中含淚,這聲音和30年前一樣。
區(qū)委社會工作部將持續(xù)推進志愿服務工作,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挖掘暖心案例,推動楊浦建成“志愿之城”。
內(nèi)容來源:楊浦區(qū)退役軍人局
原標題:《這場愛心接力跨越了30年,溫暖仍在繼續(xù)》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