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發(fā)布基孔肯雅熱預防提醒
近日,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發(fā)布健康提醒,人們在外出旅行、參與戶外活動或實踐項目時,需注意防范蚊媒傳染病基孔肯雅熱。

專家介紹,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最常見的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花蚊子”。
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癥狀為突發(fā)高熱(體溫>39 ℃ ),還經常伴有嚴重關節(jié)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關節(jié))和皮疹等。大部分患者的癥狀會在一周內逐漸好轉。
外出旅游,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專家提醒,旅行中防蚊是預防感染的關鍵。學生暑假若前往東南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或國內南方部分省份旅游,或參加夏令營、郊游、海邊游等戶外活動時,要格外注意防范蚊蟲叮咬。住宿時盡量選擇有紗窗、紗門的房間,睡前可用蚊香或電蚊液加強防護。要避開蚊子活動高峰期,清晨和黃昏是伊蚊活動高峰期,此時盡量減少戶外出行,更不要去水邊、草叢、樹林等蚊子多的地方。出門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外出前在覆蓋裸露皮膚及衣物邊緣涂抹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成分的驅蚊劑,出汗或洗手后要及時補涂。兒童應使用低濃度的驅蚊劑,以避免引起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
出發(fā)前,要查詢目的地蚊媒疾病發(fā)病情況,盡量減少到基孔肯雅熱感染風險高的地區(qū)旅行。出行時,在旅行途中要保證充足睡眠、合理飲食、足量飲水、適當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每日自查癥狀,若出現(xiàn)發(fā)熱、關節(jié)痛、皮疹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并告知旅行史,避免延誤診斷。旅行途中如果看到住宿地、景區(qū)有閑置積水容器,可提醒工作人員及時清理。清除積水是從源頭上減少蚊蟲孳生的有效措施,有助于防范蚊媒傳染病的傳播。旅行結束后,基孔肯雅熱潛伏期一般為1天至12天,多為3天至7天,返程后2周內仍需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記者:劉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