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養(yǎng)生攻略:避開3件事,牢記6要點,秋冬少生病
“出伏”啦!長達30天的三伏終于結束,一年中暑氣最盛的日子宣告終結。不過,從“出伏”到秋分(今年秋分為9月23日),氣候會逐漸干燥,晝夜溫差加大,氣溫忽冷忽熱,此時對身體的養(yǎng)護尤為重要?!俺龇焙笤撊绾勿B(yǎng)生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出伏”后的一個多月,為何要格外注意?
從“出伏”(8月19日)到秋分(9月23日)的這一個多月,是下半年較為特殊的時段,需要我們特別警惕。一方面,“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變化交替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也會隨之調整,此時免疫力相對薄弱。而且“夏日無病三分虛”,人體經過一整個夏天的消耗后,正氣未復,易被病邪侵襲。比如很多人在這段時間會出現咽喉腫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大多是燥邪侵襲肺部的表現。另一方面,這一個多月是一年中氣溫波動較大、較頻繁的時候,可能中午還需開空調降溫,凌晨睡覺就需要蓋被子保暖,身體最怕“一冷一熱”。其中,心腦血管受影響最明顯,這段時間中風、心梗、腦梗的發(fā)生率比較高,所以增強養(yǎng)生防病意識十分重要。
“出伏”后有“三防”
防“秋老虎咬人”
“秋老虎”指“出伏”后短期回熱的35℃以上的天氣,持續(xù)半個月至兩個月不等,整體氣溫較高,比較悶熱。
防“秋燥”傷人
“秋燥”是“出伏”后隨著天氣逐漸干燥,常出現的皮膚干燥、鼻咽干燥、咳嗽等癥狀。
防“秋乏”擾人
人體經過夏天的消耗后,此時進入周期性的休整階段,容易產生疲憊感,即“秋乏”。
“出伏”后養(yǎng)生記住這6點
吃得潤一點
這個時節(jié),飲食重點在于潤燥,可以多吃百合、蜂蜜、梨、銀耳、牛奶等潤燥食物,多吃西紅柿、芹菜、蘿卜等維生素含量高的新鮮蔬果。建議盡量少吃或不吃燥熱、油炸、肥膩的食物,也要減少冰鎮(zhèn)西瓜、冰激凌等的攝入。
百玉潤燥湯
將9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梨一同放入鍋中用水煮,煮好后添加適量甘蔗汁即可飲用,能潤肺養(yǎng)陰、生津止渴。
心情好一點
“出伏”之后,自然環(huán)境開始蕭條、干燥,人的心情容易受其影響,產生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要注意靜心平氣,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可以進行鍛煉,但運動量不宜過大,中老年人可選擇打太極拳、散步、八段錦等平緩輕松、出汗較少的運動。想要改善情緒,調節(jié)肝功能,可以試試八段錦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喝水多一點
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各喝一杯。此外,還可以多喝荷葉茶、玫瑰花茶等。晚上喝蜂蜜水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有助于潤肺祛燥,還能緩解因秋燥引起的腸道不暢等癥狀。嘴唇起皮時,專家建議:①多喝水,保證皮膚和身體不缺水;②注意保濕,使用滋潤的潤唇膏保護嘴唇;③注意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減少過辣、過咸、油膩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睡得早一點
俗話說“春困秋乏”,“出伏”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無力,這是換季時的正?,F象,不必過于擔心。減緩秋乏,睡眠要充足,專家建議相較夏季可增加一小時的睡眠,也可通過午睡來補充。此外,要注意早睡早起,少熬夜。
穿得暖一點
“出伏”后晝夜溫差變大,要注意早晚防寒,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老年朋友更要注意。建議不要在滿身大汗后立即沖涼,如果晚上不是很熱,也盡量不要開空調睡覺。
通風勤一點
“出伏”后,氣溫逐漸下降,雨水逐漸增多,空氣中的霉菌遇到適宜條件會在媒介物上繁殖。要注意勤通風,可以選個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床單等取出掛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晾曬,注意保持一定間隔。
轉給相親相愛一家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