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生燙牛肉米線降溫關店,背后原因幾何?
“3個月賠了10萬”!曾經(jīng)爆火的生燙牛肉米線,如今開始降溫關店……
出品/職業(yè)餐飲網(wǎng)
作者/三水
頭圖/小紅書用戶“發(fā)現(xiàn)南京”
“7元吊龍”的熱鬧場景,正被現(xiàn)實無情打破!
年初,生燙牛肉米線憑借“30秒出餐+高性價比”的模式,幾個月內就火遍全國。有頭部品牌門店擴張到500多家,簽約門店達700家,街頭到處可見“鮮切現(xiàn)燙”的標識。
然而,火爆不到一年,這個曾備受追捧的賽道就迎來了閉店潮。
南京一家鮮燙牛肉米線店開業(yè)不到一個月就悄悄關門;社交平臺上,“門店轉讓”“設備急售”的帖子鋪天蓋地。
曾經(jīng)大排長隊的生燙牛肉米線店,如今正迅速消失。
生燙牛肉米線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01 “鮮”風未停,生燙牛肉米線卻迎來倒閉潮
“鮮”是今年餐飲圈的熱門趨勢。海底撈在多地開設“鮮切工坊”,太二轉型為“鮮活”炒菜館,鮮切雞肉火鍋也不斷涌現(xiàn)……而生燙牛肉米線憑借“現(xiàn)切現(xiàn)燙”的賣點,在全國開了上千家門店,成為熱門品類。
但沒想到,這把火只燒了幾個月,就變成了閉店的“灰燼”。
1、閉店潮蔓延:從排隊爆滿到空店轉讓
“開店不到三個月就關門?!?/p>
上海閔行區(qū)梁千千生燙牛肉米線店,墻上的紅色標語還很鮮艷,店內卻已空無一人。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從上海、廣州到南京、成都,類似的事情在各地頻繁發(fā)生。
南京江寧萬達附近一家以“新鮮牛大骨熬湯”為賣點的生燙店,5月剛做完開業(yè)促銷,7月后廚就搬空了;廣州天河北一家曾天天爆滿、宣稱“十三年米線老手藝”的生燙牛肉米線店,如今大門緊閉,平臺顯示“暫停營業(yè)”;上海有創(chuàng)業(yè)者投入20多萬開店,僅運營兩個月就無奈退場……
就連連鎖品牌也沒能躲過。上海柳州路的阿佑生燙牛肉米線店,開業(yè)時排著長隊,如今玻璃門上只剩“房東出租”四個字。在虹口,該品牌去年開的一家門店也已停業(yè)。
還有一些商家雖然還在堅持,但上座率大幅下降。即便在商場、醫(yī)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飯點時也沒什么人,和周邊熱鬧的餐廳形成鮮明對比。
2、加盟陷阱頻發(fā):創(chuàng)業(yè)者的 “速虧” 困局
隨著閉店潮的出現(xiàn),加盟糾紛也不斷涌現(xiàn)。
今年3月,藏先生花2.98萬元加盟了某生燙牛肉米線品牌,開業(yè)后日均營業(yè)額只有約200元,毛利率低至20%??鄵稳齻€月后只能關門,總共虧損10萬元,最后還輸了官司。
在常州,有人花10萬左右加盟開了一家70平的生燙牛肉米線店,只干了十幾天就想轉讓,店家直說“沒想到這么難,自己做了才知道”。
“低門檻、高回報”的宣傳吸引了很多新手創(chuàng)業(yè)者,但他們等來的不是暴富,而是快速虧損。
3、轉讓潮爆發(fā):二手設備成 “退潮” 見證
閉店潮的同時,轉讓信息鋪天蓋地,二手設備大量拋售。
在58同城、抖音等平臺上,“生燙牛肉米線店轉讓”的帖子隨處可見。福州臺江區(qū)一位店主掛出“接手即可營業(yè)”的轉讓貼,197㎡的沿街旺鋪在人流密集區(qū),還可帶品牌轉讓,卻長時間沒人問津。
廣州某地鐵口200米處的門店,雖然人流量大,但抵不過周邊同類型門店的競爭,最后只能掛上“旺鋪轉讓”的牌子。
二手市場見證了這場“退潮”的瘋狂。10元3張的椅子、400元的三層展示冰柜、原價上萬的燒烤爐砍到600元……一批批九成新的設備,只能以低價出售。
02 開店不到一年就關門,生燙牛肉米線為何走下神壇?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生燙牛肉米線曾脫穎而出,成為創(chuàng)業(yè)風口。
但作為熱門品類,它也沒能逃過市場洗牌,多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閉店。
火了不到一年就關店的生燙牛肉米線,能給餐飲人帶來哪些啟示呢?
1、跟風式開店,并未形成稀缺性
今年2月,“云姍姍鮮燙牛肉米線”在上海愛琴海開業(yè)。
作為該商圈第二家生燙牛肉米線店,它打出“鮮切吊龍只賣8元”的口號,吸引了不少關注。
然而3個月后,“喬杉杉生燙牛肉米線”開業(yè),不僅開在對面,裝修風格相似,還喊出“鮮切吊龍只賣7元”的口號,直接競爭。
此后,“8元吊龍”的條幅被撤,云姍姍也關了門。
這樣的情況在各地經(jīng)常發(fā)生。在“低門檻、高回報”的加盟宣傳下,生燙牛肉米線店瘋狂擴張。
在廣州某熱門商圈,短短500米就有5家生燙牛肉米線店扎堆。
而且,各家店在裝修、產(chǎn)品風格上都沒有差異,廢墟風成了標配,“7元鮮切吊龍”的口號到處都是。
這種密集布局導致客流分散,時間一長,店鋪就只能關門。
2、 “有形無實” ,難以帶來長期復購
生燙牛肉米線的走紅,很大程度上靠商家營造的視覺沖擊。
門店里“7元吊龍”的海報、現(xiàn)場燙牛肉的表演,以及廢墟風的裝修……這些都是吸引顧客打卡的手段。
但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顧客體驗后新鮮感消失,就會回歸理性。這時,所謂的“特色”就成了形式大于內容的東西。
在社交平臺上,顧客對生燙牛肉米線的吐槽主要有:“沒有特色,和普通牛肉米線一樣”“每家店都差不多,看膩了”“雖然宣傳性價比高,但進店隨便加個東西,價格就二三十,不便宜”。
沒有扎實的產(chǎn)品力和性價比支撐,靠營銷噱頭和視覺刺激的生燙牛肉米線,很難有回頭客。
職業(yè)餐飲網(wǎng)總結:
生燙牛肉米線從火爆到閉店的變化,反映出消費者從追求形式上的“鮮味”表演,到關注產(chǎn)品本質的認知升級。
同時,它也揭示了所有“一陣風”式餐飲品類的問題:當營銷噱頭超過產(chǎn)品本身、批量生產(chǎn)取代差異化競爭、加盟擴張無視市場規(guī)律時,再火的風口也會破滅。
這警示餐飲從業(yè)者,跟風營銷不可取,以供應鏈深耕、品控堅守為核心的發(fā)展才能帶來長期價值。
餐飲的長久之道,在于對產(chǎn)品本質的尊重,而不是營銷泡沫的狂歡。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