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六零年代優(yōu)雅與七零年代叛逆,哪種德味更合你心?
[ 腕表之家 ]
[ 腕表之家腕表說 ] 說起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很多表友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偏心或議員系列。而另一個特色鮮明、以歷史作品為藍本的復古系列,卻較少受到關注。目前,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復古系列有“六零年代”與“七零年代”兩條產品線,它們在風格和造型上各有側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的另一面:六零年代的優(yōu)雅與七零年代的叛逆,你更愛哪種德味?
按時間順序,先來說說“六零年代系列”。上世紀 60 年代是機械表發(fā)展的黃金時代,那時鐘表機芯仍是機械形態(tài),基于機械結構的創(chuàng)新不斷涌現,超薄、高振頻、自動計時等都是這一時期的成果。另一方面,在運動表尚未成為主流時,經典(正裝)風格占據主導。所以 1960 年代的表款多采用簡約設計,搭配圓潤的表殼、略帶弧度的拱形表盤等。芝柏表的 1966 系列也有類似的產品理念。

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的前身——“格拉蘇蒂人民表廠”時期生產的腕表多以實用為主,藝術性并非重點。如今品牌推出復古系列“六零年代”產品線,部分設計取自 GUB 時期作品,同時在材質、工藝、機芯等細節(jié)上進行了提升,使其符合現階段的品牌定位。

該系列首款作品,限量 50 枚的大日歷陀飛輪腕表于 2011 年問世。發(fā)展至今,六零年代系列產品線不斷豐富,比如 2023 年推出的小三針款,是復古理念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

這款表采用 42 毫米 18K 玫瑰金表殼,細膩的指針造型、邊緣略帶弧度的藍寶石表鏡、拱形表盤與阿拉伯數字字體,都借鑒了 60 年代 GUB 時期表款。需要注意的是,GUB 歷史款沒有小三針型號,新作更像是基于復古風格的創(chuàng)新之作。

大面積藍寶石背透表底,裸露的固機圈,是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六零年代”系列腕表的特點之一。這款表搭載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 Cal.39 - 60 型自動上鏈機芯,具備德系制表的諸多標志性元素,如機芯夾板上細膩的“格拉蘇蒂柱狀紋”,以及鵝頸微調裝置等。

型號:1 - 37 - 02 - 14 - 02 - 63
如果說 1960 年代的腕表還未跳出“傳統(tǒng)”框架,那么 1970 年代便是名表大創(chuàng)新、大變革的時期。一方面受“石英危機”沖擊,傳統(tǒng)制表品牌不得不尋找新方向,從材質或外觀上尋求突破。如今仍受歡迎的豪華運動表,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另一種全新表殼造型——電視機形表殼也誕生于此時。這種介于圓和方之間的獨特造型,線條平滑,極具變革精神。

首款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 70 年代大日歷腕表
正如其名,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七零年代系列受同期流行風格影響,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系列首款產品于 2011 年發(fā)布,采用 1970 年代流行的電視機形表殼,搭配纖細的夜光指針及“德國銀”(一種銅、鋅和鎳的合金)旭日紋表盤,在 6 點位設大日歷視窗,兼具正裝與運動風格。

型號:1 - 37 - 02 - 13 - 02 - 63
毫無疑問,大日歷是該系列最具“德味”的體現。它既美觀又實用,讓信息獲取更清晰直觀。不過,大日歷并非簡單地放大窗口,而是重新設計了齒輪系統(tǒng),日歷由十位與個位組成,可通過表殼側面的按鈕調節(jié)。

首批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 70 年代大日歷計時腕表
2015 年,系列首次加入計時功能。在保留德系制表重要特征大日歷的基礎上,在盤面左右兩側分別增設小秒盤與 30 分鐘累計計時盤,12 小時累計計時以窗口形式呈現。值得注意的是,小秒盤還具備動力儲存顯示功能。

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七零年代計時表,搭載 Cal.37 - 02 型自動計時機芯。該機芯具備鵝頸微調、格拉蘇蒂柱狀紋打磨等眾多“德味”特征。參數方面,Cal.37 - 02 型機芯擁有 70 小時動儲,具備飛返功能。

七零年代大日歷計時表問世十年來,品牌推出了多款不同配色、不同材質的作品。作為十周年紀念,今年限量 100 枚的“ X ”(即 10 的羅馬數字)特別款,采用白色主盤與黑色副盤的正統(tǒng)“熊貓面”,這是該設計首次出現在系列中。不知您覺得哪款作品更有“德味”呢?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