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暑聲漸收,歲月澄明
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
點擊>>,時長00:18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咎啤堪拙右住冻厣稀?/p>

寒露一至,天地間最后的暖意悄然散去。暑熱時黏膩的南風早已不見蹤影,此刻的風來自北方,帶著西伯利亞和原野的干燥氣息,刮起來干凈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天上的云也被這風吹得又散又薄,不再像夏天那樣濃云翻滾。常常是碧空如洗,顯得極高極遠,透著一種琉璃般的質(zhì)感,正可謂“秋高氣爽”。
氣溫逐漸下降,白日的太陽雖明亮,卻沒了威力,暖意只停留在表面。一走到背陰處,涼意便立刻圍攏上來,晝夜溫差也更大了。

天地間的生靈對溫度最為敏感。寒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抬頭看天,時常能見到南飛的雁陣,它們秩序井然地掠過高遠的晴空,留下幾聲清唳的鳴叫。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這是古人的浪漫想象。實際上是田野里喧鬧的雀鳥漸漸少了,而海邊河灘的蚌蛤之類,殼上的紋路愈發(fā)清晰好看,仿佛雀鳥的精魂化入了水中,是生機由陸地向水底潛藏的隱喻。
三候菊有黃華,此時百花盡謝,唯獨菊花凌霜而開。那黃不是嬌嫩的鵝黃,而是沉甸甸的、如同鑄銅般的金黃,帶著一股不屈不撓的勁兒。

這樣的氣候直接影響著人間的農(nóng)事與民俗。農(nóng)諺說:“寒露時節(jié)天漸寒,農(nóng)夫天天不停閑?!边@時節(jié),北方正是收割晚稻、采摘棉花的忙季,而南方則要忙于播栽冬油菜、播種小麥,一刻也耽誤不得。土地與農(nóng)民都在這寒涼的天氣里進行著一年中最后的沖刺。

此時的民間習俗圍繞著“防燥、保暖”展開。飲食上,講究“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芝麻、糯米、蜂蜜等溫潤甘甜之物成了餐桌上的???。在南方一些地方,有釀制“寒露蜜酒”的習俗,用糯米、菊花等蒸制,微甜醇厚,意在驅(qū)散漸深的寒氣。

登高賞菊更是此時的雅事。人們登上山巒,極目遠眺,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飲一杯菊花酒,將秋日的肅殺之氣化作胸中的豁達與爽朗。

寒露悄無聲息地站在深秋的門口,用一天寒過一天的空氣、萬物收斂的姿態(tài)告訴我們,繁華即將落盡,生命的節(jié)奏該向內(nèi)求了。它教人收起夏日的張揚,開始為過冬做準備,這是一種務實而安詳?shù)闹腔邸?/p>
原標題:《寒露:風收暑聲,歲月清朗》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quán)或非授權(quán)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