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護正義:楊泓解鎖基層法庭解紛密碼

淅川縣人民法院九重法庭的調解記錄中,有著眾多化解糾紛的故事。庭長楊泓的名字,總是和“案結事了”“握手言和”緊密相連。在她審結的案件里,74.12%的調撤率背后,是她在田間地頭的耐心勸說,是在農家院落的真情溝通,更是以法治微光點亮基層治理的生動體現(xiàn)。那些調解協(xié)議上的紅手印,土地間劃出的分界線,都是她踐行司法為民的鮮活證明。

離婚調解室的“情感賬本”
“法官,我真的不想過了?!?/p>
2024年1月,王某離婚起訴狀上的字跡潦草,滿是疲憊。楊泓翻看卷宗時,留意到兩個細節(jié):夫妻結婚15年共同打拼的家業(yè)清單,以及兩個孩子“希望爸媽好好的”的作文片段。她認為“離婚案不只是分財產,要給孩子留條情感退路”,于是立刻聯(lián)系村干部和司法所,組成調解小組。
三次上門走訪,楊泓沒急著講法律條文,而是先讓雙方傾訴。王某抱怨妻子脾氣急躁,劉某埋怨丈夫不懂體貼。她抓住“共同撫養(yǎng)孩子”這一共同點,采用“背靠背”調解法分別溝通。對王某算“單親家庭孩子成長賬”,對劉某講“夫妻多年的情分賬”。3月7日調解現(xiàn)場,她拿出雙方當年的結婚照,從生活瑣事聊到孩子青春期問題,讓兩人冷靜下來。
更重要的是,楊泓當場督促雙方履行協(xié)議:王某轉來房屋折價款,劉某支付店鋪和車輛分割款,債權債務也一一結清。拿到調解書時,劉某紅著眼眶說:“楊庭長讓我們好聚好散,沒讓孩子受委屈?!?/p>
十七年積怨的“邊界答案”


“這地我占了十七年,憑啥給他錢?”2024年11月,趙某在法庭上拍桌怒吼。這起土地占用糾紛始于2008年,他與同村孫某因相鄰土地邊界問題,經多部門調解、法院兩審仍互不相讓,積怨越來越深。盡管生效判決已明確趙某侵權,但楊泓覺得“判了不等于服了,要讓他們從心里認可”。
她清晨去田間丈量土地,翻出村里2008年的老臺賬,找老支書了解當年分地細節(jié)。調解時,她指出“你們爭的不是一米地,是一口氣”。12月10日,組織多方見證丈量,可剛量到關鍵處,孫某妻子掀翻卷尺。
楊泓顧不上吃午飯,一邊聯(lián)系孫某外甥勸說,一邊帶村干部去孫某家拉家常:“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低頭不見抬頭見,孩子將來辦事還得來往?!贝逯魅闻阒w某妻子算“和氣賬”。傍晚,挖掘機在爭議地間挖出壟溝,趙某當場給孫某1000元補償款,雙方簽字時,緊握的拳頭松開了。

在調解室,她是耐心講法理的“楊庭長”;在田間地頭,她是幫忙量地劃界的“知心人”;在農家院落,她是聆聽家長里短的“自家人”。楊泓常說:“解紛沒有捷徑,要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彼k公桌上有本磨破邊的筆記本,記著誰家有青春期孩子,誰家土地挨著河沿,誰家老人需要照顧,這些“民情賬”是她化解糾紛的“金鑰匙”。
如今,九重法庭墻上,“公正高效”的錦旗旁,多了群眾送的“田間法官 為民解憂”牌匾。楊泓仍在基層法庭奔波,用土地分界線標注公平,用調解室的暖心話傳遞法治溫度,讓每一起糾紛的化解成為基層治理的微光。
原標題:《微光守正義 | 楊泓:基層法庭的“解紛密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