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首次現野生蚊子,或因氣候變暖
IT之家10月22日消息,當地時間10月16日晚,科學家Bj?rn Hjaltason在Facebook群組“Skordyr á íslandi”(冰島昆蟲)發(fā)帖稱,他在Kjós鎮(zhèn)的Kieafell自家花園里捕捉到三只奇怪飛蟲,還上傳照片求鑒定。
帖子發(fā)出后迅速引發(fā)關注,隨后冰島自然歷史研究所(Icelandic Institute of Natural History)的昆蟲學家Matthías Alfreesson確認,這些蚊蟲屬于Culiseta annulata種,這是該物種及蚊蟲在冰島本土首次被證實記錄。
當地時間10月20日,研究所正式公布這一發(fā)現,并強調這可能與氣候變暖導致的溫度升高有關(冰島以往被視為全球極個別沒有蚊子的地區(qū)之一,另一個是南極洲)。
冰島自然科學研究所昆蟲學家Matthías Alfreesson表示,這些蚊子已具備耐寒特性,能在地下室或谷倉等避風處越冬,從而在冰島氣候下生存。

科學家預測,隨著氣溫升高,冰島的沼澤與池塘等將為蚊蟲提供適宜繁殖環(huán)境。不過,因氣候嚴寒,多數種類仍難以長期存活。研究指出,冰島的升溫速度是北半球平均水平的四倍,冰川正在崩解,甚至冰島海域中也出現了原本生活在南部溫暖海域的鯖魚等魚類。
事實上,隨著全球氣溫升高,越來越多地區(qū)記錄到新的蚊蟲種類。今年英國發(fā)現了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卵,另一種入侵種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已出現在肯特郡。這些蚊種可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等熱帶疾病。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