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霍英東背后的“貴人”,兒子是加拿大首位華人省長
來源丨天下潮商傳媒(微信號:txcs88)
點擊閱讀原文
說起香港頂級大富豪霍英東,恐怕很少有人會不知道他是誰。他是香港知名實業(yè)家,從一個草根少年逆襲為地產大佬;他還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愛國人士,因為他對國家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在去世時也獲得了最高儀式的國葬禮遇。
許多人知道,霍英東還與澳門賭王何鴻燊是相識多年的摯友,盡管兩人相交期間有過多番恩怨,但霍英東曾幫助何鴻燊順利拿下澳門的賭牌,使其成為叱咤一方的澳門賭王。
其實,霍英東早年可以白手起家,并一步一步成為了華人超級富豪,這中間也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香港嘉華銀行的老板林子豐。
霍英東發(fā)家背后的關鍵人物——林子豐
林子豐出生于1892年,祖籍廣東揭陽金坑,他的父親曾在鄉(xiāng)村教書,后來成為浸信會牧師。
林子豐很早就離家出外闖蕩且創(chuàng)業(yè)有成。1922年,林子豐在廣州創(chuàng)辦嘉華銀號,后遷到香港,注冊為嘉華儲蓄銀行,并于1949年易名嘉華銀行。
1931年,林子豐又在廣州、上海等地方設立分行,業(yè)務一度快速擴張。直到1935年,內地開始暴發(fā)戰(zhàn)爭,經濟迅速下滑。林子豐被迫關掉了上海跟廣州的分號,集中發(fā)展香港的生意。
1949年林子豐把銀號改為現(xiàn)代銀行,并且更名為嘉華銀行。林子豐也成為香港當時有名的銀行家,在香港商界已頗負盛名,富甲一方。
當時,林子豐還經營煤炭生意,時常以貨輪從越南運來大批煤炭。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林子豐認識了霍英東的母親劉氏。
在霍英東小的時候,家境還算不錯,當時霍家靠跑船為生,可在霍英東七歲的時候,家中遭遇了不幸,霍英東父親因病去世后不久,他的兩個哥哥在跑船的途中遇難。這也讓霍家失去了經濟來源。
霍英東的母親劉氏帶著孩子上岸之后,無處安生,只得在港島街頭流浪。后來,霍母又重操舊業(yè),做起了跑船生意。
當時的林子豐每周都有一大串的煤炭需要靠船運到香港,而在大船到了岸邊之后,便需要船只,有技術性的將煤運上岸,因為同情霍英東一家家境清寒,也考慮到曾經霍家也是在碼頭頗有威望,于是林子豐將這筆生意交給了霍母劉氏。
由她安排轉運工作,例如組織運輸船隊,支付薪水等,類似一個承包商。
霍母劉氏講信用、講義氣,在林子豐的關照下很快便賺到了不少錢,霍家開始慢慢好轉,走出了困難。后來,霍母開辦了一家公司,重新買了船,雇了船工,做起了跑船的生意?;粲|也因此得以繼續(xù)上學,并且以非常好的成績考入了香港皇仁書院,因此才認識了何鴻燊?;嗜蕰菏钱敃r香港最好的學校,許多達官貴人的孩子都在這里讀書?;粲|也因此積累了很多人脈。
林子豐對霍母的幫扶,也讓霍英東跟林子豐關系頗為密切。后來霍英東離開書院,想著靠自己的本事掙錢,在某次機遇下,霍英東以1.8萬元投到了競標,自己沒有錢,只好向別人借錢,這時在林子豐的幫助下,霍英東成功競標。
由此,霍英東靠著林子豐的支持賺到了第一桶金,后來他把戰(zhàn)后物資賺到的錢用來購置船只,逐漸成為了香港的船老大,坐擁幾十條船,后來一步一步成為了華人超級富豪。
加拿大首位華人省長
林子豐有七名兒子和兩名女兒。其中,他的一個兒子林思齊在加拿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先是在加拿大投資地產生意,成為了加拿大著名的富豪,之后更是選擇從政,并且成為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省長。他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個華人省長。
熱心公益事業(yè) 心系家鄉(xiāng)
林子豐一生熱衷于慈善事業(yè)。他先后在香港成立了培正中學,還有浸會大學跟浸會醫(yī)院,成為了有名的教育家。林子豐對教育不僅僅出錢這么簡單,他還擔任很多學校的校董,為學校的發(fā)展出謀劃策。
林子豐的家鄉(xiāng)廣東揭西縣金和鎮(zhèn)金坑村,地處榕江中游堤圍轉彎處,江面狹窄,每逢農歷五六月份雨季,數(shù)日暴雨,榕江水位上漲,急流洶涌直沖堤岸,洪澇災害頻頻發(fā)生。
1931年春,林子豐回鄉(xiāng)探親,深悉鄉(xiāng)民遭受水災之苦,決定為民排憂解難。
回到香港后,即請工程師一行五人,親臨現(xiàn)場勘察,擬訂防洪方案,規(guī)劃設計工程,并捐贈巨資修堤圍、筑碼頭。各鄉(xiāng)賢達也一呼百應,組織鄉(xiāng)里青壯民工搬沙運土,加高加寬堤圍,又用木船從揭陽購來大量石頭,筑成一座堅固壯觀的護堤大碼頭——瓜園碼頭。
堤壩加固和碼頭建成后,洪災消失,十多萬畝田園作物收獲穩(wěn)定,十多萬鄉(xiāng)民安居樂業(yè)。幾十年來,瓜園堤圍從未崩漏,瓜園碼頭至今保持完善。
金坑鄉(xiāng)世代以農業(yè)為主,雖地處榕江之濱,但由于沒有水利設施,無法引水灌溉田園,若遇久晴無雨,水源短缺,只得深井汲水,三搬四戽,滴水如油。鄉(xiāng)民長年靠天吃飯,辛勤耕作卻往往只落得個廣種薄收甚至顆粒無收,生活十分貧困。
1932年春,林子豐從香港回家為母慶壽,適逢春旱,赤地遍野,鄉(xiāng)親們只得靠打井取水灌田播種,苦不堪言。
子豐博士看到此情此景,心急萬分,當眾倡導興修水利,回香港后,他特邀“白氏”水利工程師,親身陪伴到金坑村勘察測量,精心規(guī)劃設計,制訂了引水工程方案,并慷慨解囊,負責工程費用,同時由各村保長發(fā)動組織人力,在大架山地段榕江堤壩鑿一道溝,名叫新溝,引榕江之水,自大架山榕江入口,流經圓姑山、尖石山、紅山仔、劉厝園村,柑園寨、坑美園村、庵園村、竹宅村、新園村、后埔、陳厝林、安境、大湖寨、高園村,全長12華里,溝面寬1丈2尺,底寬4尺,水流流至各村田頭,由鄉(xiāng)民用水車車水灌溉農作物,受益農田面積1.5萬畝,解決了七鄉(xiāng)八里農田灌溉困難。
1971年,林子豐逝世,彌留之際,深感自己一生遺憾的是未能在家鄉(xiāng)建設一所中學,特囑咐其弟樹基及其子日后應完成他的遺愿。
1988年,林思顯、林思齊謹遵父囑,以林子豐家族名義捐資50萬元支援金坑中學建設。
1992年,再次捐資200萬元,建造配套金坑中學大禮堂,匾曰“子豐堂”。
聲明: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微信搜索關注言商社,并在對話框回復哈佛還可免費獲得哈佛商學院強烈推薦的“經典商業(yè)財經著作100本”+“微粒體商務PPT100份”助你在危機時刻修煉內功,實現(xiàn)逆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