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熟女|做爱高潮视频网址|国产一区二区三级片|国产Av中文字幕www.性色av|亚洲婷婷永久免费|国产高清中文字幕|欧美变态网站久re视频精品|人妻AV鲁丝第一页|天堂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综合 91在线精品

王石:創(chuàng)業(yè)34年,我成功的經(jīng)驗是什么?

財富故事
2022-06-27

來源丨筆記俠(ID:Notesman)

 

王石說:“人生最大的震撼,是在哀勞山上看見穿著破圓領衫,戴著大墨鏡,戴著草帽,興致勃勃地談論6年后橙子掛果的75歲褚時健?!?/span>

 

時空回到30多年前,王石只身南下深圳,第二年創(chuàng)立了萬科;34年后,66歲的他從萬科退休。

 

2022年4月8日,深石收購企業(yè)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公司的主要發(fā)起人就包括王石以及亞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這是王石的答案,也是他的選擇。

 

有人認為,過去某些經(jīng)歷,對王石而言是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但王石說:不算是。

 

王石曾說:“我仍需要繼續(xù)攀登一座峰,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峰。在我看來,成長有4件法寶:第一,堅定的愿景;第二,適度的運動(包括無氧運動);第三,健康的飲食;第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就是認知自我。對人們來說,全面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成功的人,大多是靠最大化發(fā)揮自己的天賦。

 

并且,如何面對最困難時刻的經(jīng)歷,會成為你的財富?!?/span>

 

    創(chuàng)業(yè)是一場生死戰(zhàn)

 

我從32歲開始創(chuàng)業(yè)。1983年我來到深圳特區(qū)創(chuàng)業(yè),第一筆單子是賣玉米飼料。

 

1983年,是一個萬元戶都不得了的時代。我一個月能賺十幾萬,正在我風聲水起的時候,我開始聘請了兩三個民工,文化程度都沒有上過初中,我白天帶他們干活,晚上我就當教員給他們上課講語文,講數(shù)學。

 

我記得很清楚,給他們上完課,光著膀子在記帳,雖然創(chuàng)業(yè)階段過得艱苦,但還是很愉快。

 

在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賺錢賺到三十多萬,發(fā)生了一個事情叫肥雞丸事件,雞飼料有致癌素,養(yǎng)雞場的小雞沒人要,現(xiàn)飼料廠也就不要飼料,玉米也沒人要了。3000塊錢一噸的玉米,被我 200 塊錢當魚飼料賣。

 

不僅我賺的30萬賠進去,還凈賠40萬。

 

我當時誰都沒告訴,回到大連將大連、天津、青島的玉米庫存一掃而光,但是我約定,貨到一百天付款。

 

因為他們也積壓著庫存,想運運不出去,所以就同意了。

 

我為什么訂這些貨?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就是賭。我就賭你(中國)香港人不可能不吃雞,當你要玉米的時候發(fā)現(xiàn)誰都沒有,就我有。

 

這個邏輯當然沒有錯,問題在時間上的壓力,因為我一百天后要付款的。

 

所以我特別希望這個船被暴風雨打沉,打沉了我有保險。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心底的陰暗面,我擔心貨到了沒人要,所以寧愿希望船沉。

 

就在這時,香港的《大公報》、《信報》給了一條信息,香港要吃雞了。而第一條到的船上載有7000噸玉米,被兩個大飼料廠分了。

 

多年后回顧,這算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作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家,一無所有的時候,有的是想象力。敢闖、不拘束,當然也有賭博心理,實際上我的成功帶有一部分運氣和僥幸。

 

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做生意基本是參雜著這樣一個賭博和冒險,而且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

 

創(chuàng)業(yè)是需要承擔風險的,創(chuàng)業(yè)初期往往會遇到“賭博”的成分,你要有膽識。但企業(yè)做大之后,“賭”就會造成很大的風險。

 

    激發(fā)不斷奮斗的2大動力源泉

 

激發(fā)我不斷奮斗的兩大動力源泉:自卑和私心。

 

1.自卑,是一種動力

 

我自小非常喜歡體育,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打乒乓球,很快又踢足球,打排球,打籃球,喜歡短跑,后來改成中長跑、長跑,喜歡跳遠、推鉛球,尤其喜歡三級跳。

 

但是這些運動當中我都找不到感覺,因為個子不夠,所以在體育上,我一直有自卑心態(tài)。

 

直到小學三年級,有一次郊游去爬一個小山坡,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看哪個小組最先登上山頭。

 

我是我們小組的旗手,結果我小組第一個登上山頭,把旗插在那了。

 

我才發(fā)現(xiàn)登山我比較快,因為我有登山的長處。一不小心,珠峰上去了兩次,七大洲也登完了,再徒步穿越南北極。

 

就是這種自卑心態(tài),讓我就一直不服氣,一直在尋找比較優(yōu)勢,這是我想說的一點。

 

人性不要只看在缺點上,其實缺點和優(yōu)點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自卑的心態(tài),實際上是不想被看到的缺點,正因為是你的弱點,更要面對它,不斷提升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不斷克服自卑,是個人與事業(yè)不斷前進的動力。

 

2.“私心”,也是一種動力

 

我就從“私”字來談,我與深圳40年。

 

1977年,我到了廣州鐵路局,工程五段,身份是技術員,第二年,我負責施工工程到深圳工作一年,又回到廣州鐵路局的沿線其他地方進行施工。

 

80年工作轉到了外經(jīng)委,83年就只身到了深圳。

 

我為什么要到深圳?

 

當時我在外經(jīng)委是副科長,但是再往上升職完全是聽天由命,而聽天由命概率是非常小的,我已經(jīng)看到了我這一輩子。

 

這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深圳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我決定要離開令很多人羨慕的外經(jīng)委到深圳去的主要原因,就是私字當頭,我不滿意現(xiàn)狀,不安于現(xiàn)狀。

 

到深圳來,我就是要來實現(xiàn)自我的,這就是我的私心。

 

我的體會,實際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人性的一次解放。

 

對我自己感受來講,是我可以按照我的愿望,按照我的想法,按照我的訴求,能實現(xiàn)我自己個人的野心、個人的追求,換一個活法。

 

到深圳之后,遇到不如意和困難也不能隨便放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迫我做的,并不是組織給我安排派我來的,這條路是我自己選擇的,沒有怨天尤人的道理。

 

所以我們不能一說到說野心,一說到自私,一說到不服氣,好像這都是負面的東西,其實都不是,沒有這些,你怎么可能不斷前進?

 

    不是不焦慮,而是再堅持一下

 

一個正常人做事情很認真,他就經(jīng)常會處于一種焦慮狀態(tài)。

 

先說說我在80年的焦慮,我是怎么來處理的,怎么度過的?

 

焦慮已經(jīng)不是說你覺得事業(yè)前途怎么樣,甚至可能明天都可能過不下去,你更不要說下個禮拜,明年怎么樣了,你這個公司就不能存在了。我能安慰自己的,就是兩點:

 

第一點,就是我選擇的。我32歲之前我做很多事情,都是社會來選擇我,你能做這個已經(jīng)是萬幸了,沒有什么別的。

 

所以我選擇到深圳,我再怎么難,我就要考慮到我是不是要放棄,因為是你自己選擇的。

 

第二點,你自己選擇了,它不解決問題,但你要相信明天太陽會出來的。

 

所以只要明天太陽會出來,你先睡一覺,第二天太陽出來再說,就現(xiàn)在解決的問題,不是明天你能不能過下去,現(xiàn)在你只有休息的好,你明天才有可能。

 

我舉個我在哈佛的小故事,我在哈佛學習這個機會,真的要來了,我就猶豫了。

 

猶豫來猶豫去,最后硬著頭皮去了,去了之后根本聽不懂,晚上還要做作業(yè),做到凌晨兩三點。

 

半夜聽到鳥叫,已經(jīng)5點了,你早上還要上早課。

 

當時真的想放棄,這個放棄表面上沒有損失,不是說去拿學位,做訪問學者,圖書館看兩本書,混半年、混一年都沒有問題。

 

問題是,對我來講將來會不會后悔?

 

我去哈佛已經(jīng)60歲了,不能說我63歲再重來,年輕時可以再重來,這個年紀了,再沒有這么好的機會了,所以,我咬著牙堅持下來。

 

再談談我登山的體會,登山途中我經(jīng)常想放棄的,每一步都氣喘吁吁,再走走不動,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你真的登頂了,你都不覺,因為你還在硬著頭皮堅持再往上走,你就發(fā)現(xiàn)再走下坡了,你才知道你登頂了。

 

所以說在困難時期、創(chuàng)業(yè)時期,如果要堅持,一定要問你會不會后悔,你就想著我這不會后悔,趁著年輕,趕快轉。

 

人都有習慣性的,就是第一次你放棄了,第二次你就很容易輕易放棄。

 

所以第一個選擇非常重要,既然重要,既然選擇了就堅持做下去,結果不重要,結果就是你不會為你沒努力而后悔。

 

    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會成為你的財富

 

如何熬過內心的痛苦?

 

第一,我做了最壞的打算。

 

我甚至準備了肉體上被消滅,當然我不能坐以待斃。如果你做了最壞的打算,還準備接受,你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第二,要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

 

誰知道十天之后會發(fā)生什么情況,誰知道一個月之后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第三,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你盡力了,失敗了也不會后悔,因為你已經(jīng)盡了最大努力。反過來講,如果沒有盡力,因為心存僥幸,最后失敗了,你一定會后悔,為什么當時不再努力一下。

 

不是有句話叫:勝利往往在最后一下的堅持努力當中。所以一定要堅持努力。

 

第四,如何面對最困難時刻的經(jīng)歷,會成為你的財富。

 

這一點是我想特別分享的。我談的例子是汶川地震,這件事給我留下的財富是什么?

 

我總結為,雖然那年我 57 歲,但有人說我像個青澀的蘋果,還是很不成熟,對很多事情認識得很幼稚,這里不是說反諷的話。

 

比如說我作為一個董事長,我說的話,不是錯或者對,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負面反應,影響了公司品牌,影響了股東對股票價值判斷,雖然我個人還是認為我沒有錯,但我應該對萬科負責,應該采取緊急措施。

 

不要把你個人的情感、個人的訴求和企業(yè)等同起來。

 

這樣總結出的感悟,成了我的財富。當我意識到我個人的影響力比我想象中大的時候,當萬科公司的社會影響力比想象中大的時候,就應該有更多的擔當,更多的責任,同時忍受更多的委屈。

 

    經(jīng)營事業(yè),3條標準線

 

1.底線:不行賄

 

我曾經(jīng)在書上就寫過行賄未遂的故事。

 

因為要車皮,就讓我的小伙計買了兩條煙送給貨運主任,結果煙沒送出去,結果人家車皮也給了。

 

我覺得這是自我認識的一個轉折點,而且是不錯的轉折點。

 

我就此得出結論,根據(jù)馬斯洛的原理,貨運主任的訴求是一種比較高尚的訴求,因為我平時表現(xiàn)——帶著民工去扛麻袋賣飼料——他就覺得很好奇,怎么這個城里人干得這么歡?

 

他覺得我有想法,我猜他特別想幫我,但又不知道怎么幫我,我現(xiàn)在需要計劃外的車皮,他愿意幫我。

 

萬科走到今天,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出于高尚的訴求。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也曾經(jīng)遇到明顯給萬科使絆的,就和萬科過不去的,我不敢說百分之百,但百分之百九十九都鋃鐺入獄。

 

一個企業(yè)辦大了,一線領導為了完成任務,為了某種原因,會情不自禁地在這方面會出現(xiàn)問題。

 

所以我在公開場合提示萬科的一線管理層,警告他們,你們任何一個人行賄,就是我王石行賄。一個企業(yè)要做到不行賄,要做到制度上不行賄,就是一本賬,根本無法支出。

 

不行賄,我覺得這是個尊嚴問題。

 

我為了實現(xiàn)自我,為了有尊嚴,來到深圳創(chuàng)業(yè),那我為什么要為了掙錢而失去自我呢!

 

當然底線還有很多,還包括遵紀守法、質量第一、不偷稅、善待你的員工等等,這些都是底線。

 

2.中線:考慮長遠發(fā)展

 

第一,1+1=2,從自己角度考慮,但同時又將心比心對待別人。

 

以房地產(chǎn)企業(yè)為例,不是地價足夠低就是好事,村民賣地給政府,政府再賣給我們,如果村民賣低了,沒地方出氣,就有可能影響到項目的建設。

 

要考慮到土地在交易當中的公平,讓農民獲得公平。

 

這就是中線,首先一定從自己角度考慮,但同時又將心比心想到別人,從更多角度來考慮問題,使交易各個方面的利益能盡可能滿足,同時企業(yè)也能取得了比較好的商業(yè)利益。

 

道理并不特別,MBA、EMBA的工商管理1+1=2的道理都講過,但是很多人都不遵守的時候你遵守了,你就成功了,因為這是一種稀有資源。

 

在社會中,尤其在中國大變革時代,現(xiàn)在不是機會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如何進行選擇?不太講功利,反而最后獲得了很多的好處;真正為了功利,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第二,凡是具有超額利潤的就不做。

 

2012年開始,萬科超過了利潤25%的項目就不做。

 

我為什么提出來?12年突然出現(xiàn)房地產(chǎn)的暴利,如果你有一塊地和別人合作,條件什么?低于40%的利潤不考慮的。

 

我覺得這和當年萬科做攝錄像機何其相似,就讓財務對萬科八年間做攝錄像設備的整體財務狀況做了分析,八年賺了多少錢,虧了多少錢?

 

結果嚇我一跳,是赤字,原來的高額利潤,最后不僅被銀行和市場全給掏回去了,還虧損。

 

因為什么?利潤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做。

 

銀行貸款的利息、庫存、物流、營銷各方面的破損卻一直存在,原來有高達40%的利潤時,根本不在乎這些損耗,但當利潤只有5%時就是虧,一直虧。

 

只不過是因為有做其它的生意,忽略了業(yè)務在慢慢萎縮。

 

市場是非常公平的,你原來怎么超額利潤怎么掙回來的,市場全給你要回去,不但要回去還懲罰你,超過25%不做就這么來的。

 

為什么不26%,為什么不是24%,這不是個精算的結果,這就是個大概齊,但我所指的不是毛利,就是資產(chǎn)凈回報。

 

3.高線:適當?shù)淖屛弧⑦m當?shù)淖尣?/strong>

 

我曾經(jīng)說過,說萬科只做住宅。之所以萬科之前確定位置做住宅,當時是模仿的柯達和Dell路線??逻_做膠片做了世界第一;戴爾就做電腦、筆記本電腦,做到世界第一。

 

但是后來柯達破產(chǎn)了,戴爾也很快就被超過去,這個不得不檢討,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專做某一方面、專做某種器械,已經(jīng)不適應時代發(fā)展了。

 

當時,我還是萬科的董事長,萬科一定要轉型,我把握了兩點,第一如何從制造向技術轉型,第二如何從銷售向服務商轉型。

 

但是如何轉成了城市配套供應商,或者改成城鄉(xiāng)配套供應商,這是郁亮帶領的團隊探索的路線,而我是被動認可的。

 

什么叫被動認可?

 

第一,我不是個積極參與者。

 

第二,因為我已經(jīng)不管具體工作了,但是我接受他們的改變方向。

 

作為一個領導、作為一個甚至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創(chuàng)始人,往往有時候被動未必是壞事。所以我想說的雖然我是被動,但是我很欣喜的看到萬科郁亮帶領團隊轉型做得是非常非常好。

 

高線就是在企業(yè)家很能干、頭腦很清楚的時候,要適當?shù)淖屛?,適當?shù)淖尣?,讓年輕人去做下一代接班人。

 

    做企業(yè),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鑒往前走

 

作為一個企業(yè)家財務自由太重要了,但是財務自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非常經(jīng)典的好萊塢大片,但是對于這個片子,你可以有兩種解讀:

 

第一種解讀:《基督山恩仇記》式的解讀,復仇,我被冤枉了進了監(jiān)獄,之后又受到典獄長的迫害。

 

第二種解讀:希望獲得自由。

 

顯然在肖申克救贖里面這位被誣陷的銀行家,他希望獲得的自由不是財務上的自由,更多的是身心上、精神上、靈魂上的自由。

 

這里給了一個主題,人情不自禁進入了一種被社會已經(jīng)格式化的生活當中,已經(jīng)失去了自由。比如鏡頭當中有一位老犯人獲得了自由之后反而上吊自殺了,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監(jiān)獄里那種不自由的生活。

 

所以對企業(yè)家來說,僅僅獲得財務自由是不夠的,而是人生的感悟,各種各樣的選擇(社會責任、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

 

我覺得在中國的企業(yè)家當中,我是比較自由的。

 

因為2003年我登頂珠峰之前,中國人登頂珠峰最大年紀的是一位46歲的西藏登山家,我上去的時候是52歲。

 

我想跟大家說,年輕人不要被金錢所勞累,更不要被金錢把你鎖閉,一定要非常明確。當然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金錢絕對不是目的,它只是一個結果,它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所以我想跟大家說,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者:

 

第一,不要為大而大,成功是一個結果。

 

第二,成功不成功,我們要有參照系。

 

第三,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鑒往前走。

 

我也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很多人都想做一番事業(yè),引用一個英國無名墓碑上的墓志銘上面的一段話,就是:

 

小的時候我們都有偉大的理想,我們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們再大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不這么容易,我們希望改變這個社會、改變這個國家。

 

當我們年紀大的時候,我們知道國家是改變不了的,我們希望改變我們的家庭、改變我們的周圍的人。當我們真正病入膏肓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我們家庭、周圍的人也改變不了,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改變自己,也許我們會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人,改變了周圍的人,也許我們會改變這個國家、這個世界。

 

    主動放下,才是真正的考驗

 

我給自己定位叫“頑石”,一塊頑固不化的石頭。

 

人家說,一般年輕人都是有棱有角,非常堅硬,隨著生活的磨礪,慢慢成熟都變得圓滑了。

 

我已經(jīng)六七十歲了,我覺得自己依然不圓滑。我很慶幸,因為我相信當我感到自己變得圓滑的時候,這一生就沒有什么值得去奮斗、去好奇、去探索了。

 

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從某種角度來講,我還是一個有棱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1998年,萬科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房地產(chǎn)公司,但也就是那一年,我決定辭去總經(jīng)理職務。為什么?

 

因為對我來說最大的成就,不是將萬科做成了最大的房地產(chǎn)公司,而是將它打造成第一批的股份公司。我在整個過程當中因為擔任了這樣的角色,成為全國知名人士,也可以說是人生進入了一個高峰。

 

但我決定辭職,并不是從萬科退休,而是為了一個現(xiàn)代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不應該讓我在這個舞臺上占用更多資源。

 

我覺得,一個現(xiàn)代企業(yè)更多的應該是建立制度。需要的是團隊,是品牌,而不是老板的個人魅力。老板的影響力大,看起來對公司有好處,但反過來講,也可能會造成殺傷力。

 

我記得宣布決定的那天,一切都非常平靜,我睡覺非常平穩(wěn),第二天早晨也沒有什么感覺。我和平常一樣地來到公司。當然,辦公室變得不再一樣了。

 

我說人呢?來講有很多業(yè)務經(jīng)理什么的向我匯報,讓我簽字,可是這一天冷冷清清。有點虎落平川的感覺。

 

這是一個終極問題:

 

對許多企業(yè)家來說,不是企業(yè)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企業(yè)。因為你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存在感和價值感。

 

其實,對每個企業(yè)家來說,放下都是早晚和必然的事情。人的生命,包括職業(yè)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終你都要放下,但這是被動的。

 

主動放下,才是對你的考驗。

 

很多企業(yè)家說我也學習放下,但不是我不想放下,是公司離不開我,離開一個禮拜,就天下大亂了。這方面我是有體會的,這是不容易做到的,我相信我做到了。

 

我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你想放下還不行,你就是克服了權力欲也不行,你一定要給你自己再開辟一個新天地,到社會上開辟一個你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場所。

 

這就是為什么 1999 年之后,我更多地到社會上做公益,到社會上做慈善,到戶外去做我個人兒時實現(xiàn)不了的夢想:登山,飛傘,帆船,賽艇…

 

人在最困難的時候,要看他由高峰跌到低谷再反彈的能力。

 

褚廠長(褚時建)的人生,也經(jīng)歷過至暗時刻。從監(jiān)獄出來之后,73 歲,帶著老伴到哀牢山去創(chuàng)業(yè)。

 

我還記得在那之后第一次見他的情景,他戴著一個草帽,圓領衫,開著口的,正在和一個民工討價還價,就是修水泵,人家要 80 塊錢,他給人家還價 60 塊錢。

 

你會發(fā)覺這是一個曾經(jīng)叱嗟風云,一年利稅300億的煙草大王,在山頭上跟修水泵討價還價。

 

我就問他,種的成苗什么時候能夠掛果?他告訴我六年,去的時候是 2004 年,再去的時候已經(jīng)是 2010 年了,他已經(jīng) 90 歲了。

 

所以他這樣一個大起大落,曾經(jīng)那么輝煌,又那么遭難。他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80 歲之后的狀態(tài)應該是什么樣的。我非常感慨,非常有啟發(fā)。

 

版權說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未能核實歸屬。本文僅為分享,不為商業(yè)用途。若錯標或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