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蛋暢銷海外 3天賣完3個月庫存
從“萬人嫌”到“斷貨王”,誰能想到,小小一顆皮蛋竟因“供不應求”火上了熱搜。
在美國的Costco門店,皮蛋剛上架就被一搶而空,一盒20枚裝的皮蛋,即便因貿(mào)易戰(zhàn)價格從13.99美元漲至17.59美元,也沒擋住老外們對美食的熱情,短短3天就售空了原本可維持3個月的庫存,迫于“壓力”,超市甚至不得不“論個”限購。

不光是線下超市,線上更熱鬧。YouTube、TikTok的博主們搖身一變?yōu)槠さ啊皽y評官”,各類新鮮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皮蛋牛油果沙拉”“墨西哥辣醬皮蛋”“皮蛋豆腐塔帕斯”,把皮蛋玩出了上百種新花樣,最后還不忘“現(xiàn)學現(xiàn)賣”地點贊:“中國皮蛋,創(chuàng)意無限!”
曾幾何時,皮蛋的海外形象堪稱災難現(xiàn)場。在全球美食格局中,中國皮蛋一度背負著“最惡心食物”的差評,被冠以“魔鬼蛋”之名,出口歷程布滿荊棘。強如貝爺,首次吃皮蛋時,也露出了難以下咽的表情,讓一眾網(wǎng)友感嘆“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也有吃不下去的東西。

2011年6月2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發(fā)布“全球十大最難吃食品排行榜”,中國皮蛋赫然位列榜首。CNN對其的描述是“外觀奇特,味道驚悚”,稱“似魔鬼所生之蛋,散發(fā)令人作嘔的氣味?!迸c瑞典鯡魚罐頭并列人類食物史上的大災難;英國《每日郵報》更戲稱它是“存放千年的惡魔蛋”,顏色像“外星人拉的屎”。
2019年復活節(jié),意大利警方在執(zhí)法行動中查扣一家企業(yè)走私的800枚皮蛋,查扣走私物品本屬于正常執(zhí)法行為,但當?shù)鼐叫Q這些皮蛋“不適合人類食用”。
然而,風水輪流轉(zhuǎn),如今的皮蛋竟靠著“獨特魅力”,成功逆襲的同時,更是將足跡延伸至了全球39個國家,包括歐盟、美國、日本、英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更多中國皮蛋企業(yè)的產(chǎn)品正走進世界各地的超市和餐桌。
從“黑暗料理”到“真香體驗”,那么問題來了,這場大反轉(zhuǎn)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
小小皮蛋內(nèi)有乾坤
卻在海外惡評不斷
作為中國傳統(tǒng)蛋制品的代表之一,皮蛋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關于皮蛋的起源,有個流傳甚廣的傳說:大約600年前的明代,在湖南益陽,一戶人家偶然發(fā)現(xiàn)鴨蛋在石灰和茶葉的混合物中浸泡后,變得黝黑光亮,內(nèi)里別有洞天,嘗之風味絕佳,于是,這種處理鴨蛋的方法邊流傳開來。
雖然傳說已無從考證,但《益陽縣志》確有記載,皮蛋在當?shù)匾延袛?shù)百年歷史。制作皮蛋主要使用鴨蛋,傳統(tǒng)方法是將鮮蛋裹上由生石灰、草木灰、鹽、茶葉、黃丹粉等調(diào)制的泥狀物,再裹上稻殼,密封保存一段時間。整個過程就像一場神奇的“魔法”,靠著復雜的化學變化,將一顆普通鴨蛋,變成了內(nèi)里藏著松花紋路、口感Q彈、風味獨特的中華美食。

皮蛋在全國范圍內(nèi)風靡開來后,又演變成了工藝各異的南北派系——比如安徽“無鉛松花蛋”,強調(diào)無鉛工藝與松花紋的完美結合,江蘇高郵皮蛋以麻鴨蛋為原料,蛋黃流油起沙,口感鮮香醇厚,還形成了“端午食蛋”的地方習俗;廣東皮蛋則注重溏心口感,腌制時間精準把控,蛋清晶瑩剔透,蛋黃呈半凝固的溏心狀態(tài)。這些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與工藝傳承,共同構成了皮蛋品類的文化厚度。

可別小看一枚皮蛋,為了讓這一傳統(tǒng)美食更符合現(xiàn)代健康理念和國際標準,國內(nèi)皮蛋廠家背后沒少下苦功。過去,皮蛋中的“黃丹粉”,因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鉛而受到爭議,媒體報道認為,長期大量食用含鉛的皮蛋,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改變勢在必行。
隨著國家標準的修訂,皮蛋邁入無鉛時代,現(xiàn)代工藝普遍采用燒堿、硫酸銅和浸泡工藝,鉛含量已經(jīng)低到忽略不計;針對嚴苛的歐盟市場,從原材料的溯源到生產(chǎn),國內(nèi)皮蛋企業(yè)成功攻克了無銅皮蛋加工工藝的技術難關,新一代皮蛋涂膜鎖鮮工藝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防菌防污問題。
盡管如此,皮蛋在海外依然擺脫不了“被嫌棄”的命運。2011年,CNN隨機邀請路人評測難吃的食物,名列榜首的就是皮蛋,美食家哈洛德·馬基更是犀利評價皮蛋“丑不拉幾、黏黏糊糊、氣味怪異”,皮蛋從此被貼上了“最惡心的中國食物”標簽。
在YouTube、TikTok上,皮蛋更是經(jīng)常被作為整蠱道具來“作弄”別人,有人假裝不小心塞進同事抽屜,有人舉著皮蛋對著鏡頭瞳孔地震:“這是我見過最‘地球末日’的食物?!?/strong>

但中國皮蛋企業(yè)并未放棄,而是開啟了“反向思維”。正所謂爭議即流量,黑紅也是紅,這不從側面說明,海外消費者對皮蛋有基本認知,對于想當開新市場的品牌來說,無疑是塊絕佳的敲門磚——品牌無需從零培養(yǎng)用戶認知,皮蛋的“惡名”便是現(xiàn)成的市場教育,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將“獵奇”轉(zhuǎn)化為“嘗鮮”的動力,打開市場與聲量。
一場圍繞皮蛋的“真香”風暴就此展開。
流量暴漲供不應求
皮蛋如何上演逆襲?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去年12月1日,美國大型連鎖零售商Costco開市客在美國上架了一批開平國產(chǎn)松花皮蛋。從上架那天起,皮蛋正式走上逆襲之路。
這批皮蛋的商品名是“preserved duck egg”,很多外國人更熟悉的名字是“century egg”,即“百年蛋”。因為皮蛋黑黝黝的顏色,頗為罕見的顏色造型,難免有不明所以的老外望文生義,還以為皮蛋是在地下埋了一百多年制成的。
皮蛋上架的消息很快在華人圈里傳了開來,大量華人蜂擁而至,不少人選擇多買幾盒作為年節(jié)伴手禮,還有華人整車囤貨,很快部分地區(qū)的皮蛋就宣告售罄,本來預定賣到農(nóng)歷新年3個月的貨,被3天一搶而空,這強勁的購買力惹得老外連連稱奇。
12月3日,專注挖掘Costco亞洲好物的網(wǎng)紅博主The Sushi Guy,在YouTube和TikTok同步拋出“中國皮蛋開箱”視頻,稱皮蛋的蛋黃像果凍,蛋黃有奶油質(zhì)感,吃感讓人愉悅,并打出了8.1(滿分10分)的評分,這條視頻的播放量很快就超過了60萬。
熱度之下,美國專業(yè)美食媒體TastingTable火速跟進,不僅詳解皮蛋千年起源、草木灰腌制工藝,還貼心附上了蘸醬油提鮮等本土化吃法指南。此前大部分老外的吃法都是剝開殼直接往嘴里塞,就像國人會覺得鯡魚罐頭或者藍紋奶酪很臭一樣,外國人也無法直接接受皮蛋強烈的“氨水味”。
了解到皮蛋做法的多樣性后,老外們嘗試將皮蛋切成小塊加入粥里,或者拌醬油和辣椒。尤其是“皮蛋+擂椒”的組合,剁碎拌勻,倒上一點生抽和香油,因為快手和美味而飽受歡迎,不少外國家庭漸漸愛上了皮蛋的風味,將其列入家庭菜單中。

這場由頭部KOL與權威媒體聯(lián)動的傳播接力,讓皮蛋開始了“絕地反擊”。從眾效應下,躍躍欲試的老外們點開測評視頻,搜索食用攻略,涌入貨架下單,用實際行動為爭議買單。
TikTok上有老外第一次嘗試斥皮蛋,表情從皺眉變成驚訝再到“嗯?”的享受;YouTube上有人用皮蛋做沙拉,本以為會踩雷,結果獲得了朋友的一致好評。

最妙的是,這種對抗性關注往往比正面宣傳來得更高效:吐槽者的攻擊性言論自帶傳播勢能,挑戰(zhàn)者的“真香”反饋形成二次傳播,兩者疊加讓產(chǎn)品討論度呈幾何級數(shù)放大。
到今年4月,因為多次斷貨和關稅影響,皮蛋的價格陸續(xù)漲到了17萬美元,依然攔不住老外們的購買熱情。社交平臺上,求皮蛋有貨門店ZIP code(美國郵編,可定位門店地址)的評論蓋成高樓,那些買到的人會受到所有人的羨慕。
皮蛋儼然變成了跨文化餐桌上的明星,成功進入了美國主流飲食圈。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皮蛋的“破圈”實驗
皮蛋的“逆襲”,看似偶然,其實背后暗藏著完整計劃的文化“闖關”。
要知道,Costco作為全球零售行業(yè)的標桿,其選品標準極為嚴苛,尤其是對于進口食品,更是層層把關,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中國土特產(chǎn)要進入Costco的供貨體系,必須經(jīng)過極為嚴格的質(zhì)量、安全、合規(guī)和商業(yè)評估流程,整體流程大概分為產(chǎn)品合規(guī)、渠道對接、采購評估者三大階段?;旧?,作為“神秘東方食物”的一些土特產(chǎn),在“產(chǎn)品合規(guī)與認證”這個基本門檻面前就會被拒,更何況皮蛋這種高門檻特種食品類目。
拿這次出圈事件中,給Costco供應皮蛋的企業(yè)“旭日蛋品”來說,為了能夠順利進駐Costco,旭日蛋品從4年前就開始做了大量的提前工作,除了重建工廠流程,更是提供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權威認證:NSF動物福利認證、美國食品零售業(yè)公會認可的SQF認證,乃至BRC英國零售商協(xié)會標準認證,進一步證明公司產(chǎn)品在質(zhì)量、安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卓越表現(xiàn)。
Costco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甚至專門派遣專業(yè)團隊飛來中國,對旭日蛋品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從養(yǎng)殖基地到生產(chǎn)車間,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包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勘察。憑借著過硬的實力與精心的籌備,旭日蛋品過五關斬六將,最終贏得了Costco的信任。
通常來說,中國特產(chǎn)主要通過華人超市銷售,更習慣于做“鄉(xiāng)愁生意”,市場相對好打開,但局限性也十分明顯,產(chǎn)品的市場和影響力都受到限制。進入Costco,品牌的影響力就能夠迅速得到放大,其他國家的Costco甚至其他零售商也會重新進行評估,這才是中國傳統(tǒng)食品完成從“華人特色+文化獵奇”向“主流接納+文化認同”跨越的正確路徑。
一開始,皮蛋只被允許在春節(jié)時段銷售,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日常商品。在美國,Costco、沃爾瑪?shù)却笮瓦B鎖超市將皮蛋作為常規(guī)商品上架,年銷量超500萬盒;在歐洲,意大利FIRENZE超市專門設立“東方發(fā)酵食品專區(qū)”,將皮蛋作為特色商品展示銷售。
作為一次教科書級的“破圈”實驗,皮蛋利用“臭名在外”的巨大反差形成流量引線,繼而借助社交平臺的發(fā)酵形成颶風級的網(wǎng)絡效應,過硬的品質(zhì)讓皮蛋在流量紅利之后,得以真正留在海外餐桌上。

可以看到,從2010年代至今,越來越多的中國美食,如火鍋、麻辣燙、小籠包、米線、螺螄粉等,已走入Costco、Whole Foods、Trader Joe’s等主流超市,收獲無數(shù)好評,東方美食正成為全球飲食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話說回來,既然皮蛋都火了,下個“黑暗料理”臭豆腐還會遠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