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進入深水區(qū)!
1
7月17日,銀保監(jiān)會官網發(fā)布了一則公告。
公告顯示,天安財險、天安壽險、華夏壽險、易安財險四家保險金融機構和新時代信托、新華信托兩家信托金融機構將被接管。從接管之日起,這些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權將由接管組行使。
翻譯成人話可簡單理解為:這些金融機構本應該破產倒閉的,但出于某些原因又不能破產倒閉,只能被接管。公司的原高管被“集體辭退”,經營管理決策將由接管組來行使。
無獨有偶,同一天證監(jiān)會也發(fā)布了一則公告。
公告顯示,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和國盛期貨被依法接管。
在這兩則公告發(fā)布的前一天——7月16日,銀保監(jiān)會召開了一次媒體通氣會。
來自風險處置局、城市銀行部、人身險部、財險部、信托部的負責人介紹了銀行保險機構的最新運行情況,并對近期行業(yè)暴露的風險事件作出回應。
“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城商行所在區(qū)域經濟形勢、市場雙向擠壓競爭等影響,城商行風險正在水落石出”,并證實了“個別城商行也發(fā)生了風險事件”、“個別銀行發(fā)生了集中取款事件(實際就是擠兌)”、“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同時強調“從儲戶的角度看,金融投資教育有待進一步提高(潛臺詞是任何理財都有風險、應做好風險承擔的準備)”。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我們的金融風險排雷工作正進入深水區(qū)。
2
如果探析這些金融機構的大股東,不免發(fā)現它們都屬于民營資本機構——明天系。這些金融機構的風險累積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股東對資產的違規(guī)占用、對運營的違規(guī)影響等,以致造成當下的經營困局。
大股東“掏空”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破產在造成儲戶/投資人巨大損失的同時又引發(fā)連鎖反應并造成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這是一個大雷,必須被排除。
2019年5月,同屬明天系的包商銀行因“大量資金被大股東違法違規(guī)占用,形成逾期,長期難以歸還,導致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而被接管。
在包商銀行的接管方案當中提到,“5000萬元(含)以下的對公存款和同業(yè)負債,本息全額保障;5000萬元以上的對公存款和同業(yè)負債,由接管組和債權人平等協(xié)商,依法保障”。
這一規(guī)定首次表明,銀行存款不再100%安全正被實際執(zhí)行,只是先從對公存款(以公司名義在銀行的存款)和同業(yè)負債(簡單理解為某銀行在其他銀行的存款)開始,并給個人存款先打個預防針——你在銀行的存款并不能保證100%安全哦。
后來包商銀行被重組改造,內蒙古自治區(qū)內的分行被重組為蒙商銀行、其他城市的分行被徽商銀行收購,包商銀行從此成為歷史。
在更早的2018年2月份,資產萬億、被稱為保險業(yè)黑馬的安邦保險因“存在違反《保險法》規(guī)定的經營行為,可能嚴重危及公司償付能力”而被接管。
在延期一年、共計被接管兩年時間后,安邦保險被重組改造為大家保險。從此,安邦保險也成為歷史、并留下一段難以訴說的傳奇。
以為這些都完了嗎?NO!
今年5月初央行發(fā)布《一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其中提到:推動省級人民政府“一省一策”制定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規(guī)劃,恒豐銀行改革重組方案順利實施,錦州銀行改革重組取得階段性進展。
這說明除了以上已被接管的金融機構外,還有一些未被接管的金融機構同樣存在風險,當然具體還有哪些銀行,我這里就不說了。
3
最近,著名主持人汪涵陷入輿論風波。起因是其代言的P2P頭部平臺愛錢進爆雷,近37萬投資人的約230億投資款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汪涵隨后道歉、同樣代言過的劉國梁也道歉了。
湖南衛(wèi)視另一主持人杜海濤也因代言的P2P平臺“網利寶”爆雷而道歉……而之前海濤姐姐在直播賣貨中,還居然罵理財受害者活該——某些明星及其家屬愛錢心切、不顧吃相的做法確實讓人心寒。
這兩年隨著金融整治力度的加大,前些年火爆的P2P理財正全軍覆沒,成千上萬的投資人百億、千億的血汗錢被“掉坑活埋”。
如果說這些野生金融因龐氏投資坑騙投資者也罷,可一些持牌金融機構同樣讓投資者不得安心。
四川信托200億理財資產爆雷,上市公司、被認為實力雄厚的安信信托居然也名譽不保,因逾期違規(guī)等問題目前正尋求重組、面臨退市的壓力。以為能剛性兌付的信托理財投資人,最后還是被忽悠了。
那被稱為絕對安全的銀行理財就安全嗎?你太天真了。
前段時間,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一款低風險收益(R2)產品居然凈值跌破1元,近一月年化收益率為-4.42%……相當于買100萬理財,等一年后不僅沒有任何收益、還要虧錢4.42萬。
銀行理財也不保本、并且出現虧錢也將成為常態(tài)。在2018年《管新規(guī)資》發(fā)布后,監(jiān)管層正逐步要求理財產品凈值化管理——每天資產份額以凈值體現、不允許再保本保收益,而目前凈值化管理的銀行理財已占比60%。
今后將不再有100%絕對安全的理財產品,我們必須面對這一新變化、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4
正像7月16日銀保監(jiān)會媒體通報會上所說的:以后理財要“落實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
以后理財產品的管理者和售賣者要盡責盡職、不能違法違規(guī),同時投資人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虧錢賺錢都是自己、不能再埋怨別人。
但是我們大家要知道,P2P之類的罪犯雖然因違法違規(guī)被處罰了……但是你的錢也沒有了啊。
銀行被托管、保險公司被托管、信托公司被托管、證券公司被托管,它們的背后就是這些年政府在定向爆破的一個風險——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
它的危害有多嚴重?堪比核爆炸。想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韓國/泰國等東亞國家的震動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的沖擊就知道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解除這一危機。
改革需要成本、風險剔除需要犧牲,總有人會成為祭品……只是希望,那個人不是你。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新變化呢?投資理財請采用杠鈴策略。
其原理是:一部分資產必須絕對的安全,另一個部分資產可以承擔風險去博高收益,而其他中等風險中等收益的理財產品,如信托、債券等根本就不要考慮——它們的收益有限(高收益的信托也不超10%)、但風險卻不可知,債券/信托都可能違約血本無歸……而這已經事實發(fā)生。
絕對安全的理財產品是什么呢?是50萬本息以內的銀行存款,即使銀行破產也會由保險基金100%兌付。
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又是什么呢?這里只推薦指數基金、并且以定投的形式分批購買,攤低成本、避免高位接盤。
大的理財趨勢分析了、投資策略也給出了,接下來的行動,就看你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