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歲找不到工作,無奈租70平米民房創(chuàng)業(yè),如今身家百億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作者丨風馬牛

「因懷有妙想,愛迪生發(fā)明了第一盞電燈,為黑夜帶來光明。因懷有妙想,小熊電器推出一系列創(chuàng)意電器,帶來美好生活?!苄摹€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眾所周知,廣東是中國家電強省,擁有美的、格力、格蘭仕等全球知名家電品牌,中小家電企業(yè)更是不計其數。然而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卻有一家企業(yè)憑借差異化戰(zhàn)略后來居上,它就是被稱為「創(chuàng)意小家電第一股」的小熊電器。
從研發(fā)酸奶機起步,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如今小熊電器年營業(yè)收入已超過 20 億元,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網紅小家電品牌。作為小熊電器的創(chuàng)始人,李一峰、張紅夫婦也以 100 億元人民幣財富入選《 2020 年胡潤百富榜》。關于成功的秘訣,李一峰表示:小熊電器一直以來注重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核心,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倡導新的生活態(tài)度。這應該就是小熊電器得以成功并且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
1
真正的成功,往往沒有捷徑。精耕細作,永葆韌性,生活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饋贈。
1970 年,李一峰出生于廣東梅縣的一個農村家庭,通過勤學苦讀終于考上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器專業(yè)。然而由于英語不好,李一峰沒能如愿考上研究生。于是大學畢業(yè)后,他回到廣東進入到家電企業(yè)工作。李一峰自帶理工男內斂務實性格,低調嚴謹,嚴控質量,一步一個腳印,歷經企業(yè)成長的各個階段,也不斷豐盈自己的羽翼,用了足足 12 年的時間從小小技術員做到公司副總。
2005 年, 35 歲的李一峰從公司辭職,打算換一個工作環(huán)境,因找工作不順利,無奈走上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李一峰表示,「選擇創(chuàng)業(yè)是因為在上一家公司我已經走完了一個完整的職業(yè)周期,當時來看,已經碰觸到天花板了。所以,我不是看準了某個商業(yè)機會,而是因為職業(yè)生涯遇到了瓶頸才選擇走出去?!?/strong>
在辭職找新工作的過程中,有次李一峰在跟一個做酸奶營銷的 MBA 同學交流的時候,發(fā)現酸奶機的市場潛力很大。盡管機遇與風險都不小,李一峰還是決定以酸奶機為突破點,投身創(chuàng)業(yè)。
李一峰表示:當時,酸奶機是國內家電企業(yè)不屑于做的小產品,除了能回避競爭外,成本還低。我們資金量比較少,本身又是做研發(fā)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酸奶機這個品類才剛興起,年輕人也比較關注,就選擇它作為我們的第一個品類,我們牢牢握住了消費人群的變化。2006 年的時候時機剛剛好, 80 后大概 20 多歲,開始形成消費能力。而且 80 后的消費需求與我們當時做的酸奶機這個品類是高度契合的。換句話說,如果酸奶機再提前十年去做根本沒有機會。像我們 70 后,不太可能為了喝個酸奶去買個酸奶機,買一個家庭必需的電飯鍋、風扇還差不多。80 后比較能接受那種非主流產品,那些新興的品類。
2006 年,李一峰正式創(chuàng)辦了小熊電器,當時他手上的資源并不多,自己賬上只有不到 5 萬元的資金,最后東拼西湊了 20 萬元啟動資金,全公司加上他只有 3 個員工,在廣州租用了一間 70 平米的民房,白天辦公,晚上做宿舍,廚房當實驗室。
創(chuàng)業(yè)之初,李一峰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做出一款美觀實用,高品質又實惠的酸奶機。從結構、外觀等全鏈條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因為本身是學電器的,對于產品外觀和結構設計并不擅長,對設計軟件的使用也不熟悉,便只能一邊學一邊畫。于是只會運用最簡單的圓和橢圓為主來構圖,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反倒模具簡單,外觀也簡單。也因此契機,奠定了小熊電器圓潤可愛的形體特征,成為差異于其它家電品牌的關鍵點。親和、純真、簡單、溫暖,讓日后的小熊電器溫柔卻有力地走進消費者心間。
整整用了 4 個月的時間,每天高密度測試和品嘗酸奶,李一峰才把第一款產品設計成功。他回憶說,「那個時候,內心很純粹,就是為了我們的酸奶機能做出更好的酸奶。」然而,當李一峰把酸奶機研發(fā)出來后,卻沒有工廠愿意代工量產。被逼無奈之下,李一峰最終在租下的這間民房里完成了第一批 2000 臺酸奶機的加工。
最初的這一批 2000 臺酸奶機并未直接投放到商超渠道,而是選擇與一家經營乳酸菌發(fā)酵劑的企業(yè)合作。對方的產品乳酸菌就是制作酸奶的原材料,但也需要像酸奶機這樣的生產工具的配合。雙方一拍即合,李一峰拿下了第一筆訂單。沒過多久,微波爐巨頭格蘭仕又看中了小熊的酸奶機,向李一峰下了 10 萬臺的訂單。格蘭仕這筆訂單主要考慮的也是禮品渠道需求,因為酸奶機在當時屬于比較新鮮的小家電產品,非常適合作為大件商品的搭配贈品。但正因為是用作贈品,成本也被嚴格控制。
這筆不賺錢的生意讓小熊電器的酸奶機借著格蘭仕的風頭,開始進入市場,逐漸被消費者、經銷商認識。出乎李一峰意料的是,這款酸奶機居然年銷量突破百萬臺,成了爆款單品,為整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鼓舞了士氣。
2
小熊電器之所以能在短期內迅速突圍而出,李一峰認為,取決于兩點,一是扎根小家電行業(yè);二是借勢電商,「沒有電商,就沒有現在的小熊電器。」
2006 年李一峰創(chuàng)辦小熊電器時,電商還屬于比較新穎的事物,不少人對它產生排斥和懷疑。但李一峰卻意識到,未來電商是大勢所趨,于是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就順勢而為,放棄貼牌代工業(yè)務,主動擁抱電商,在行業(yè)內較早的建立了線上銷售渠道、提出「網絡授權」的銷售模式,同時通過網購大數據,對用戶進行人群屬性、生活方式和產品屬性偏好等多維度分析,有效指導新品研發(fā)、產品推廣和改進。線上營收也因此成為了小熊電器重要的收入來源。在 2019 年的招股書中曾提到, 2018 年小熊電器線上營收合計占據總營收的 90.41% 。
搭上電商「順風車」后,小熊電器繼續(xù)挖掘細分市場里的「小」需求,推出電燉盅、養(yǎng)生壺、加濕器、電熱飯盒、煮蛋器、豆芽機等爆款產品,成為家電行業(yè)里的一匹「黑馬」。截止 2019 年,小熊電器開發(fā)出 30 多個產品品類, 500 多款小家電產品,能滿足不同群體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多樣需求。
在豐富產品線的同時,李一峰也不斷調整小熊電器的品牌定位,完成了從「健康」「快樂」到「妙想」,再到「萌」的升級。李一峰說:我們的用戶人群主要以女性為主,所以我們想讓產品更溫暖、更可愛、更好看,給消費者帶來親和感。坦白說,家電產品屬于泛家居日用領域的產品,幾十年來技術原理也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更多的還是工藝水平的提高。我們不斷改進它的精細程度、材料和功能,讓產品更小巧實用。除了滿足用戶群體的生活需要,產品背后也傳達著情感和價值觀,我們過去一直在思考用什么詞來表達,后來,我們就把它叫做「萌家電」。小熊電器是萌家電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萌生活的踐行者,致力于為用戶提供輕松、愉悅、可分享的品質生活。萌的品牌基因,令小熊不僅帶給人輕松、愉悅使用體驗,更讓人、家電、生活有機融合,實現萌生活。
李一峰將小熊電器定義為產品驅動型的公司。他說,「我們不太會與巨頭正面競爭,而是通過差異化的手段,通過對年輕人的影響力,做一些更細分、更貼近用戶的產品?!?/strong>在小熊電器內部,為了保持團隊的「活性」,開發(fā)團隊每年都在不斷加強。李一峰曾表示:在我們公司內部,所有崗位都有人員規(guī)劃的預算上限,但唯獨研發(fā)人員不設上限,研發(fā)投入「上不封頂」,要多少給多少,希望招到更多技術人員,能夠發(fā)展得更快。
2019 年,小熊電器成功上市,被媒體稱為「創(chuàng)意小家電第一股」。在上市儀式上,李一峰有感而發(fā):13 年來,小熊電器就像一個種草人,在滿是參天大樹的家電市場叢林中,堅守「用小巧好用的小家電產品,讓消費者的生活變得輕松快樂」的初心,持之以恒地付出,種下一棵又一棵小草。如今,種下的小草,已經形成一片能養(yǎng)活兔子的綠油油的草地,未來我們更將傾力讓這片草地擴展成一片草原,上面牛羊成群,形成一個生機勃勃的草原生態(tài)。
3
2020 年前三季度,小熊電器營收約 24.98 億元,同比增長 45.14% ;凈利潤約 3.22 億元,同比增長 92.04% 。作為家電行業(yè)后起之秀,小熊電器在不斷發(fā)展壯大。
關于企業(yè)快速成長的理由,李一峰認為在于堅持從用戶角度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新。「小熊一直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我們的基因,小熊的產品一直與市場同類產品有差異化。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幫助用戶挖掘尚未成熟、未被感知的需求,最后轉化為產品。小熊所有品類都是創(chuàng)新品類,都能切實幫助用戶解決生活痛點,所以才具有市場影響力。我認為這就代表著我們的工匠精神?!?/strong>
盡管在外人看來,小熊電器已經很成功,但李一峰表示,小熊電器目前取得的成果還談不上成功,他說:小熊想要在小家電賽道上繼續(xù)奔跑,除了「賣萌」,還要練好「內功」。
過去,李一峰曾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尋找到自己人生的燈塔,這樣我們前行才能充滿力量?!乖诶钜环迳砩?,我們能發(fā)現,真正的高手,是立足于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正如克明面業(yè)創(chuàng)始人陳克明所說: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很不錯了。
聲明: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