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像八寶粥?從茶飲品牌創(chuàng)新之路,看年輕人的消費潮流
來源丨DT財經(jīng)(微信號:DTcaijing)
作者丨羅仙貝
點擊閱讀原文
上周,為了慶祝編輯部在大年初七就有班可上,大家紛紛表示需要一杯奶茶來面對這個好消息。
當DT君還在為挑選多肉水果茶還是牛乳茶而感到煩惱時,赫然發(fā)現(xiàn)辦公室有幾位資深奶茶愛好者紛紛點了冰博克厚牛乳波波,并且大力推薦冰博克有多好喝云云。
去各大社交平臺上隨手一搜,也能看到無數(shù)冰博克的擁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更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道:“喝了冰博克,就真的由奢入儉難了?!?/span>

一直在流行前線蹦跶的DT君不由產(chǎn)生了一絲危機感:“冰博克是啥?現(xiàn)在的奶茶我都看不懂了嘛?!?/span>
同時我們也很好奇,網(wǎng)紅茶飲品牌這幾年到底給奶茶搞出了多少創(chuàng)新原料和新口味?它們中有哪些獲得了年輕人長久的喜愛,又有哪些默默沉寂了?這背后透露出哪些茶飲消費趨勢?DT君采集了市面上幾家網(wǎng)紅奶茶品牌的菜單和微博內(nèi)容,并結合豆瓣奶茶小組中奶茶十級學者們的討論,打算對這些問題逐一展開研究。
這些年,茶飲屆的網(wǎng)紅元素都有哪些變化?
想要知道網(wǎng)紅奶茶店們最近都在流行哪些口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菜單。
考慮到產(chǎn)品花樣翻新的頻率、推廣力度、人氣值、美譽度等多個因素,我們在現(xiàn)制茶飲品牌中選擇了喜茶、樂樂茶、奈雪の茶(下簡稱“奈雪”)三家品牌,并在它們的點單小程序里收集統(tǒng)計出了最熱門的產(chǎn)品原料和配方。
目前在網(wǎng)紅奶茶菜單里出現(xiàn)最多的還是一些經(jīng)典的招牌元素,比如喜茶的波波(也就是珍珠)、樂樂茶的酪酪(本體是芝士奶蓋)、奈雪的芝士。
珍珠和芝士奶蓋作為當年奶茶升級的第一波創(chuàng)新配料,如今已經(jīng)成為所有網(wǎng)紅奶茶店的標配。而為了搞出差異化競爭,各家品牌也都用新壺裝舊酒的方式,給這些元老級配料起出各種讓人聯(lián)想翩翩的名字。不過,不管是波波還是珍珠,酪酪還是芝士,牛乳還是鮮奶,喝起來當然都是一種東西。
除了沉淀下來的經(jīng)典配料,水果的存在感也很強。其中,草莓、葡萄和芒果這些酸酸甜甜、口感豐富的水果都是最受青睞的。此外,蛋糕、芋泥、黑糖等輔料也頻繁出現(xiàn),逐漸成為奶茶屆的新紅人。

如今的奶茶口味創(chuàng)新,儼然是一場軍備競賽。不僅是珍珠逐漸進化成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上述新晉網(wǎng)紅小料們也層出不窮、爭奇斗艷。
看到這些網(wǎng)紅奶茶品牌的菜單,再啜一口手里沉甸甸的奶茶,許多年輕人都感嘆甚至喝出了一種八寶粥的感覺。就連李雪琴都調(diào)侃“現(xiàn)在的奶茶感覺跟大米水飯似的”。

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奶茶原料大賽中,上述選手們究竟是什么時候脫穎而出的呢。
DT君采集了三家奶茶品牌的官博,將它們在微博中提及的熱門奶茶元素按照時間進行梳理,確實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意思的變化。
奶酪、波波、芝士分別從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開始走紅,自那以后就一直作為三家奶茶品牌的中流砥柱,常年占據(jù)各種人氣必喝榜單。
受到時令季節(jié)的影響,水果的存在感則呈現(xiàn)出周期性特征。去年二三季度(主要夏秋時節(jié))的C位還是桃子,像桃桃烏龍、芝芝桃桃這樣的口味在當時獨領風騷。而到了冬季,那些年的桃桃就被遺忘在大明湖畔,主咖被時令的車厘子和草莓取代。
今年車厘子尤其火爆,聲量甚至超越了歷年的常青樹草莓。DT君猜測,這或許和今年車厘子價格跳水有關。
芋泥、黑糖等原料的提及熱度隨時間波動,但大多情況下會在第一季度達到波峰。其中,芋泥在今年年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牛乳的提及比例同時超過了10%。

而文章開頭提到的冰博克牛奶,在2020年第三季度之前還屬于無名小輩,在去年第四季度之后開始強勢躥紅。冰博克是號稱采用冷凍提純黑科技提煉的一種牛乳,因為在解凍過程中分離掉部分水分,使得牛奶蛋白質(zhì)含量和乳脂含量提升,因此口感上相對普通牛奶更加濃香醇厚。
當然,冰博克的熱量也相對更高。
唯一一個呈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的就是燕麥。燕麥在2019年下半年風頭一時無兩,但在2020年聲量就開始持續(xù)下滑。
DT君仔細一看,當時燕麥的熱度高漲主要源于燕麥奶的出圈。由于不含乳糖和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含量也相對較少,燕麥奶打著更加健康低卡的旗號,一度成為了咖啡茶飲屆的當紅明星。
時過境遷,各種高熱量的原料非但一點都沒有flop,強調(diào)健康養(yǎng)生的燕麥奶卻開始被以口感著稱的冰博克牛乳搶了風頭。
這是不是意味著消費者們開始洞悉奶茶的本質(zhì),心安理得地接受能量炸彈的快樂了呢?
麻薯配無糖,快樂究竟能不能翻倍?
那倒未必。
我們在豆瓣奶茶小組的所有帖子中,從水果、配料、甜度、茶底四個方面找到了近幾年奶茶的變遷,也看到了年輕人對奶茶真實又矛盾的心理。
在水果這塊,消費者偏好的產(chǎn)品和網(wǎng)紅品牌主推的差異不大。草莓的提及熱度除了在2020年略遜于葡萄外,其余時間都穩(wěn)坐冠軍寶座。此外,桃子、芒果、檸檬也是年輕人們酷愛討論的茶飲原料。
傳統(tǒng)配料方面,奶蓋、珍珠都連續(xù)三年躋身熱度TOP5,經(jīng)典不愧是經(jīng)典。但令DT君意外的是,麻薯作為“新寵”今年首次上榜就勇奪花魁。
在瘋狂cue到麻薯的朋友里,既有被ta軟糯可口的口感所征服的支持者,也有對麻薯飲用方式存疑、吐槽這份飽腹感的朋友。

茶底方面,清新甘甜的烏龍開始取代口味更加醇厚的紅茶成為大多數(shù)奶茶的首選茶底。
但與以上越來越追求口感好喝、口味層次豐富的趨勢不同的是,組員們唯獨在奶茶甜度上沒法放過自己那脆弱的自制力。數(shù)據(jù)顯示,大家對高甜度的接受度在逐漸下降。
2019年還有11%的組員們在半糖和三分糖之間糾結,而到了2021年,選擇無糖的組員們就達到了11%。

無糖零卡的趨勢不僅僅出現(xiàn)在零食飲料,也早已蔓延到了現(xiàn)制茶飲之中。
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幾家網(wǎng)紅奶茶品牌,都上線了零卡糖供消費者選擇。糖度的劃分也從當年的全糖、幾分糖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少糖/甜、少少糖/甜。似乎多加一個“少”字,喝奶茶的罪惡感就能少一分。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喜茶推出了瓶裝飲料喜小瓶無糖氣泡水,主打0脂0卡0糖,還富含膳食纖維。喜茶的這一操作可謂是新時代對沖式發(fā)展戰(zhàn)略,健康、快樂消費者兩頭抓。
總結下來,酷愛奶茶的年輕人們一方面沉迷于麻薯、芝士、奶油等能量炸彈帶來的口感愉悅,一方面又希望通過無糖來減輕喝奶茶本身的罪惡感,從而產(chǎn)生“我喝的很健康不會長胖”的自我滿足。
茶飲原料的變化,透露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趨勢?
奶茶的原料演變正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管不住嘴但又想尋求點心理安慰的糾結與矛盾。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人性天生嗜甜,人類對糖的熱愛是刻在DNA里的。《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一書中就提到“所有人,特別是孩子都嗜糖如命。而對于甜度,只要在極樂點之下,所有人都希望越甜越好”。
只是,在現(xiàn)代的追求苗條的審美和健康訴求下,我們無法心安理得地接受碳水糖分炸彈們帶來的快樂。“無糖”成為了最好的保護傘,也是無敵的安慰劑。
《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消費者在最注重茶飲口感的同時,對“健康”、“養(yǎng)生”有了更明確的需求,在過去的10個月內(nèi),有半數(shù)的消費者在購買茶飲時選擇少糖或者不加糖。
但與此同時,消費者更愛在下午和夜間點奶茶,再加上一份烘焙類食品,比如歐包、甜品,效果更佳。此外,配餐選擇燒烤、火鍋和小龍蝦的用戶也分別達到了44%、34%和25%。

奶茶回回點少糖,一周下單四五回。不少年輕人在喝奶茶這件事上,都是自欺欺人的專家。作為奶茶重度患者的馬迪表示:“我每天下班比較晚,工作累了就特別想喝奶茶,有時候餓了會再點一份燒烤搭配著吃,感覺加班都更有干勁了。我每次都會選擇少少糖或者不另外加糖,雖然我知道這是自己騙自己,但是負罪感會小一點。”
但是,奶茶里的“少糖”,糖分就真的變少了嗎?
B站UP主老爸評測就曾對市面上數(shù)十家熱門奶茶品牌的經(jīng)典茶飲進行測評,對標準糖和最少糖的各類奶茶進行化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只有3款飲品的最少糖相對于標準糖有著明顯的糖分下降,有將近一半糖分幾乎沒有差別,甚至還有各別選手最少糖的糖分比標準糖還高。
畢竟加不加糖、加多少糖,有時候全看店員良心。

所以DT君真誠的奉勸大家點奶茶隨緣,在一堆芋泥、芝士、麻薯面前,零糖、零卡糖的作用真的微乎其微。
倒不如大膽點上標準糖,別讓自己的快樂打了折扣。
畢竟,奶茶能有什么壞心眼呢?不過是想讓你上癮罷了。
聲明:圖文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微信搜索關注言商社,并在對話框回復哈佛還可免費獲得哈佛商學院強烈推薦的“經(jīng)典商業(yè)財經(jīng)著作100本”+“微粒體商務PPT100份”助你在危機時刻修煉內(nèi)功,實現(xiàn)逆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