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離任、債務纏身,富力“公子”的科技+地產之路能走多遠?
來源丨無冕財經(微信號:wumiancaijing)
點擊閱讀原文
開年以來,張力煩惱的不止有富力地產(02777.HK)的千億債務,或許還有兒子張量旗下的實地集團。
2月21日,實地集團針對“春節(jié)過后實地集團13名高管集體辭職”消息發(fā)布澄清聲明,稱員工并非在春節(jié)期間集中離職,并表示大部分人員是被公司勸退,僅有兩人是因個人原因辭職。
但人員動蕩或許早在意料之中,實地在2020年的招股書中提到:“倘若我們無法成功挽留現(xiàn)有員工并僱用、培訓及留任高級行政人員或主要員工,可能嚴重損害我們的業(yè)務”。
關注此事的,還有一批因為購買了實地延期交付樓盤而擔憂的業(yè)主。一位業(yè)主對無冕財經研究員(ID:wumiancaijing)研究員表示:“看到新聞后,天津一些業(yè)主反應很大,怕房子爛尾,畢竟已經延期一年半,現(xiàn)在還只是樓架子?!?/span>
實際上,如今的實地集團面臨高管變動、項目維權、負債攀升等問題。實地集團由富力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力的兒子張量創(chuàng)辦,到了這個份上,富力集團或張力還能拉“兒子”一把嗎?
1、背靠“大樹”為何掉隊?
2006年,富力地產的張力以115.2億元身家,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第六名,而在當時,馬云以28億元居第76位,許家印是第52位,兩位“大佬”都屈居張力之下。
同年,張力之子張量在富力地產的大本營廣州創(chuàng)辦實地集團。此后10年,全國房地產迎來黃金發(fā)展期。這十年也是碧桂園、恒大、萬科等巨頭沖刺成為頭部企業(yè)的階段。
2、不過,乘著時代紅利,背靠富力的資源,實地何以走到如今這一步?
2006年,張量成立實地集團。不過,加拿大留學歸來的張量,并不想將實地當成富力那樣的傳統(tǒng)公司去運作,而是想將“科技”概念引入地產中。
不得不說,張量的眼光超前。近十年來,科技創(chuàng)新日益成為經濟發(fā)展的主旋律。但在當時,“互聯(lián)網”、“科技”這些新鮮元素,與當時粗放式的地產行業(yè)結合,似乎還略顯水土不服。
因此,張量將事業(yè)多面鋪開。除了實地地產外,旗下還包括黑洞投資、恒量建設集團、普及中國等公司。
2005年,張量將創(chuàng)辦的電梯媒體飛沙以超1000萬的價格賣給分眾傳媒。2007年,其創(chuàng)辦“線上售樓平臺” 狙房網。張量名下的黑洞投資還曾投資過貨拉拉、小藍單車等項目。
相較于投資方面的熱鬧,實地在地產方面的成績顯得平淡多了。
創(chuàng)辦前十年間,實地的地產項目并不多,因此收益情況不突出。2015年銷售額僅為14.6億元,當年富力集團銷售額為544億元。
張量似乎急了,以約合17億元的成交價拿下廣州黃埔4塊宅地。這個交易總價,超過2015年實地的全年銷售額。在當時,實地雖已成立近9年,但在總部廣州的知名度并不高,拍地消息一出,有媒體將“實地”表述為“富力關聯(lián)公司”。
2016年,樓市調控政策頻現(xiàn),張量嗅到到地產的轉型時機。他曾總結:“中國的房地產行業(yè)依賴土地增值的日子已經結束了,進入到拼產品的階段”。2017年,他結合“互聯(lián)網”概念,引入百度前副總裁李明遠,投入研究科技地產。不過,李明遠干了一年便離職了。
“失去”李明遠后,張量仍沒有放棄過“地產+科技”。
2019年,實地對外宣告,研發(fā)的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qū)在重慶永川薔薇國際真正落地。智慧社會主要體現(xiàn)在“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社區(qū)物流系統(tǒng)、社區(qū)商業(yè)配套”等方面。
《企業(yè)透明度報告》指出,如果要踐行“智慧社區(qū)”理念,實地集團短期的盈利能力,尤其是銷售額沖千億的想法,本質上也與傳統(tǒng)“高周轉”的房地產模式截然相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廣州市房協(xié)專家委委員黃韜曾分析稱,“由于積累的時間還不夠,同時科技當中的含量以及它的差異化不算很突出,只能說它的發(fā)展中注重科技,但是實際來看,實地還沒有作出很有特色的科技地產,還沒有很明顯區(qū)分于其他開發(fā)商的一個特征?!?/span>
實地如今仍在案場為購房者介紹“智慧人居”、“智能家居”。但一位購房者對無冕財經研究員表示:“那些僅僅是售樓處展示給購房者的產品,包括控溫客廳、衣櫥里的智能燈光等。這些產品都不屬于新房交標之列。”
該購房者強調,此類智能家居只能為樓盤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最重要的還是房屋質量。
“智慧人居”的高光掩蓋不了項目背后的質量危機,接連爆發(fā)的投訴成為實地面對市場的頭道難題。
在黑貓投訴上,有關實地地產投訴涉及收房與樣板間不符、項目延期等問題。
據無冕財經研究員不完全統(tǒng)計,包括天津的實地海棠雅著、遵義的實地薔薇國際、昆明的實地花鶴翎、廣州的薔薇國際、武漢的君蘭汀岸、無錫的玫瑰莊園及青島的薔薇國際等7個項目,都曾爆出或陷入新房延期交付或質量維權的旋渦中。
天津實地海棠雅著二期原定2019年12月交房,延期一年后,有業(yè)主2020年11月在交付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非頂層的新房出現(xiàn)漏水等問題,圖片由業(yè)主提供。
不僅項目出現(xiàn)質量問題,實地還要面對長時期未開發(fā)土地的風險。
實地招股書曾指出:“業(yè)績記錄期間,三家附屬公司拿地后超一年未開發(fā),可能導致土地閑置,“我們不能保證將來不會出現(xiàn)導致沒收土地,或延遲完成房地產開發(fā)的情況”。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3月31日,實地集團擁有位于大灣區(qū)、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京津冀地區(qū)、華中和中國西部核心城區(qū)及華北地區(qū)選定城市的14個省份或直轄市的25個城市,實地合共持有37個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地產項目。
此外,在房地產政策趨緊,加之實地集團的運作風格及業(yè)務等方面影響下,實地開始顯現(xiàn)財務困局。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期間,實地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持續(xù)下滑,從2017年的25.18億元跌至6.63億元、2.23億元。與之相比的是,實地集團2017至2019年借款總額分別為119.82億元、117.71億元、126.57億元,公司凈負債率高達3809%、533%和225%。如今,無論從現(xiàn)金、負債等情況看,實地都難言輕松。
實地曾期望通過IPO上市的方式,從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然而直至目前仍未第二次交表。
3、 實地如何渡過難關?
早在2018年,《財經》曾報道,由于實地的業(yè)績不突出,公司內部一度傳出張力可能從富力過來接管實地的說法。不過,張力曾對外表示:“兒子很獨立,不用自己操心”。
由于同屬地產行業(yè),在實地發(fā)展過程中,作為父親的張力免不了“扶”兒子一把。
張力未在實地內部任職,富力與實地在房地產開發(fā)業(yè)務上也沒有直接關系。但在不少案場的銷售口徑中,都會打出富力這張王牌。
“我們買房的時候,幾乎每一位銷售都把實地與富力捆綁,說實地老板是富力的兒子?!币晃毁彿繕I(yè)主表示。而富力也未曾明令撇清與實地間的關系。
除了在品牌宣傳層面上給予“默認支持”外,富力也曾為實地給予實際性業(yè)務。實地建設集團的前身恒量建設,曾承接富力多個住宅小區(qū)和甲級寫字樓建造和裝修等工程。
直到2015年,實地才提出“增加非富力業(yè)務,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實地的資金陷入困頓之時,張力還曾出面挽救實地。據實地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2018年,張量及其父親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席董事長兼總裁張力,曾共同擔保了三筆金額為27億元、23.45億元、28.50億元的借款。
2020年,富力出現(xiàn)約1800億有息負債的巨額債務,并通過出售資產、裁員等方式自救。富力還能全力幫助實地嗎?
最重要的是,富力并非張力一人的企業(yè),而是與李思廉共同創(chuàng)立。于公于私而言,張力都不能主導富力對實地進行任何直接幫助。
李思廉持有約32.43%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張力持有31.19%。而張量雖然持有0.62%的股份,但父子二人相加,仍不能超越李思廉成為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一位自稱為實地集團IPO的審計人員曾在私下表示:“現(xiàn)在是兒子能不能幫爹的問題,是爹的問題更嚴重?!?/span>
但張力仍在助張量一臂之力。2020年初,明星職業(yè)經理人劉森峰高調加入實地集團,任副董事長兼總裁。據界面新聞消息,劉森峰加盟實地,是張力專門請來幫兒子張量的。但任職僅1年,劉森峰便辭任離場。
如今,張量更多只能依靠自救,但他對“科技”、“智能”等概念仍抱有執(zhí)念,甚至開始“造車”。
2020年,實地申請IPO失敗后不久,便在2021年1月大舉宣告加速探索新能源汽車領域,并發(fā)布第二代無人駕駛通勤車。
但據國內某新能源汽車研發(fā)人士對無冕財經研究員(ID:wumiancaijing)分析,此車屬于新能源概念車,僅展示造型和技術概念。
該分析人士認為,此類概念車很多都是手工打造,能生產概念車的企業(yè),卻不一定能量產汽車。
員工離任、債務纏身,張量還會堅持“科技地產”的路子嗎?或許他還在調整思路中。
聲明: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微信搜索關注言商社,并在對話框回復哈佛還可免費獲得哈佛商學院強烈推薦的“經典商業(yè)財經著作100本”+“微粒體商務PPT100份”助你在危機時刻修煉內功,實現(xiàn)逆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