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冷,“東數西算”最核心細分賽道之一?
來源丨阿爾法工場研究院(ID:alpworks)
點擊閱讀原文
以間接蒸發(fā)制冷、液冷、海水冷卻等為代表的先進技術能大幅降低PUE水平,展望未來5年將迎來較大機遇。
2月21日,東數西算概念繼續(xù)刷屏,相關云計算、數字中國、IDC等板塊持續(xù)大漲。
個股方面,兩市半數漲停都與東數西算相關,且前排龍頭均是百萬級大封單。
互聯網巨頭公布相關布局
據媒體周末報道,科技、互聯網巨頭集體披露了東數西算相關布局。
華為方面表示,為響應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華為云貴安數據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華為云目前在中國布局了五大數據中心,貴安、烏蘭察布為一南一北兩大云數據中心。
字節(jié)跳動旗下火山引擎方面表示,已在全國部署了大量CDN節(jié)點,可為東西部的企業(yè)和用戶提供傳輸加速服務。
阿里方面表示,阿里云在“東數西算”京津冀、內蒙古等樞紐節(jié)點均有數據中心;騰訊表示在“東數西算”貴州、京津冀、成渝等樞紐節(jié)點均有布局。
快手方面,公司首個超大規(guī)模數據中心位于“東數西算”內蒙古樞紐節(jié)點。據悉,烏蘭察布大數據中心是快手第一個自建超大規(guī)?;ヂ摼W數據中心,整體規(guī)模在業(yè)內僅次于騰訊、阿里巴巴。
而有一個點值得注意,此次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國家發(fā)改委對8個算力樞紐內規(guī)劃設立10個數據中心集群,劃定了物理邊界,并明確了綠色節(jié)能、上架率等發(fā)展目標。
政策限制高PUE值IDC入場
啥是PUE值?
這里簡單說一下,PUE是國內外數據中心普遍接受和采用的一種衡量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能效的指標。
PUE=數據中心總耗電/IT設備耗電,用于計算在提供給數據中心的總電能中,有多少電能是真正應用到IT設備上。通常來說,PUE值越接近1越節(jié)能,PUE值越大,表明制冷和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所消耗的電能越大。
例如此次東數西算,就要求張家口、韶關、長三角、蕪湖、天府、重慶集群的PUE在1.25以下,林格爾、貴安、中衛(wèi)、慶陽集群的PUE在1.2以下。
事實上,綠色雙碳背景下,政策已經不是第一次對高PUE值IDC進行限制。
東興證券指出,雙碳背景下,政策控制供給、避免資源出現浪費的集約化綠色發(fā)展導向明顯,對數據中心能耗管控趨嚴。
怎么降低PUE值?
東興證券指出,隨著多地數據中心陸續(xù)完成接入用能監(jiān)測,數據中心低碳運營方向愈發(fā)確定。暖通設備對能耗至關重要,先進制冷投資機遇凸顯。
其表示,機房空調產生的能耗占數據中心總能耗的40%,從制冷端著手是降能耗的最有效方式。以間接蒸發(fā)制冷、液冷、海水冷卻等為代表的先進技術能大幅降低PUE水平,展望未來5年將迎來較大機遇。
華西證券表示,IDC降低PUE水平主要依靠技術手段,冷卻、管理系統(tǒng)及解決方案、電源、數據存儲等技術有望率先突破落地,具體來看:
1、更新高性能服務器等硬件設備:采用最新的CPU的服務器,提高機柜密度可以降低設施的冷卻及電力需求。
2、提升機房冷卻效率:冷卻效率一方面取決IDC設計,另一方面取決IDC實際運營過程中采用的硬件設備及運營方式。
冷區(qū)技術正經歷從水冷式冷卻到間接蒸發(fā)冷系統(tǒng)再到浸沒液冷技術變遷,受益公司包括英維克、佳力圖、依米康、網宿科技等。
3、HVDC及預制式微模塊集成技術將會成為未來電源設備重要解決方案,受益公司包括中恒電氣、科華數據、黑牡丹、城地香江等。
4、冷數據存儲,光盤節(jié)能效果優(yōu)異:充分利用藍光光盤可靠長效存儲的特點構造高密度光盤庫庫體,實現海量信息數據的長期安全存儲,節(jié)電率高達80%以上,相關受益公司包括易華錄、紫晶存儲等。
液冷或是核心之一
這里面,我們再重點把液冷拎出來再單獨說一下。
據網信證券研報,此前我國首批數據中心液冷系列行業(yè)標準正式發(fā)布,有效填補了當前國內外數據中心液冷行業(yè)標準的空白。
其指出,目前高密度計算正促使數據中心液冷技術興起,浸沒式液體冷卻的優(yōu)勢顯著,相對于傳統(tǒng)風冷數據中心能耗降低90%-95%,液冷不僅是制冷方式的改變,更可能變革整個數據中心生態(tài)。
據賽迪顧問預測,到2025年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市場整體規(guī)模保守估計為1283.2億元,樂觀估計為1330.3億元。
萬聯證券也表示,溫控技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電子設備穩(wěn)定運行,傳統(tǒng)的溫控場景內,目前風冷仍是主流。
但由于液冷的冷卻效率比風冷更高,因此液冷方案或將逐步替代風冷,浸沒式液冷將逐步成為主流。可以關注部分有能力將原有數據中心液冷技術移植到儲能系統(tǒng)中的溫控龍頭企業(yè)。

版權說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未能核實歸屬。本文僅為分享,不為商業(yè)用途。若錯標或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