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風格纏花,“動物園”棕色 非遺爆紅,年輕網友不再只是圍觀。
轉身:半月談
張明宇于2022年9月在小紅書注冊了一個賬號“朱云舒”,并開始發(fā)布他制作的纏花作品。其中一種“纏花螺螄粉”,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酸豆、花生仁、木耳絲、炸腐竹…現實螺螄粉中不可缺少的調料,都是他生動地制作出來的。晶瑩的“米粉”懸在“碗邊”,讓網友們大呼“真相”。除“螺螄粉”外,張明宇制作的“紅燒肉”、“火鍋”等作品也受到網友的青睞。有些網友對“想不到纏花也能做美食”感到驚訝,有些網友詢問同樣的教程。他說:“在纏花技巧中加入美食元素,打破了一些網友對纏花的固有印象。沒想到,纏花除了用來做釵、簪等珠寶外,還可以做其它工藝品?!睆埫饔罱榻B,做一件以“火鍋”或“螺螄粉”為主題的纏花作品,從畫稿到組裝成品,大約需要15到20個小時。他說:“自己目前的技術還不夠好,希望慢慢學會扎實?,F在的作品不會拿去賣?!胺沁z傳傳承不僅僅是“非遺傳傳承人”。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非遺傳技能大多依靠家族傳承和手工傳承。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非遺傳傳承方式越來越面臨“斷層”、失傳的風險。近幾年,有些地方的非遺傳傳承遇到了堵點,有些非遺技藝僅限于非遺傳傳承人,無法招到弟子。藏身博物館,似乎成了一些非遺技藝注定的結局?!皞鹘y(tǒng)工藝也需要跟上時代。相反,我們應該歡迎和接受新的想法和技巧,吸引年輕人積極加入,給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帶來新的活力。"37歲的山西并州葉雕非遺傳傳承人羅瑞說,傳承非遺傳技能的關鍵在于讓更多的人愛上非遺文化,而不是把它掌握在少數傳承人手中。從2021年開始,羅瑞就主動在小紅書上發(fā)布了一個名為“多快樂”的教程。很多網友在評論區(qū)向她反饋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私下咨詢技術問題。羅瑞說:“看到年輕網友的反饋,真高興!這個表明年輕人仍然熱愛非遺藝術!“網絡社會空間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非遺傳傳承平臺。根據小紅書的數據,與“非遺傳傳承”相關的話題訪問量超過5億,2022年小紅書“非遺傳”相關筆記發(fā)布量比2021年增長272.7%。他說:“許多時候,年輕人缺少的是了解非遺技能的方法,而非興趣。”羅瑞說,利用網絡社區(qū)相互學習、相互鼓勵、開放交流的優(yōu)勢,將非遺技藝傳播爆紅,正是實現非遺傳傳承的新機遇。
作者:趙婭維 徐寧
編輯:陳星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