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不夠賣,電動車被搶光,勞斯萊斯、賓利為何越賣越好?
現(xiàn)在下單勞斯萊斯,2025年才能提車。
“What an easy job”。
這是大約五六年前,一位據(jù)稱是勞斯萊斯委派到中國的一個市場人員,在參加活動時發(fā)出的感慨。
“easy job”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
即便是電氣化轉型這種急難愁盼,對于寶馬集團旗下的勞斯萊斯來說也輕而易舉。
比如勞斯萊斯第一款電動車“Spectre(閃靈)”,用戶現(xiàn)在下訂單,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提車。
勞斯萊斯“閃靈”
“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家超豪華品牌的CEO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Torsten Müller-?tv?s)說,“車還沒生產出來就賣光”不值得提倡,反而是糟糕生產計劃的體現(xiàn)。
在2022年,勞斯萊斯創(chuàng)紀錄地向用戶交付了6021臺汽車,卻依然無法有效消化手中的訂單。
但對多數(shù)用戶來說,情況又有點不同——勞斯萊斯以定制出名,也是稀缺和延遲滿足的代名詞,所以并不介意等待12個月,甚至是15個月才能拿到車。
這讓勞斯萊斯處于一個有利的位置——手中訂單足以支撐其完成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切換,同時閃靈也接單接到手軟。
類似的還有隸屬于大眾汽車集團的賓利。
去年,賓利的銷量超過1.5萬臺,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利潤超過7億歐元。
賓利有一個名為“Beyond100”的商業(yè)戰(zhàn)略,不過要到2030年才搞全面電動化。
勞斯萊斯和賓利的這種超然會讓其他車企嫉妒得發(fā)瘋,因為它們位于食物鏈頂端,只服務“塔尖群體”,而且這個群體不介意這倆品牌是否有電動車,或者何時推出電動車。
另外一點,就是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事——對于勞斯萊斯或者賓利的潛在用戶來說,需要著力避免的一件事,就是人死了,錢還沒花完。
所以他們搶光了勞斯萊斯們的訂單。
賓利飛馳
富人越來越多,豪車越賣越好
超豪品牌幾乎都受益于疫情肆虐。
2022年,法拉利賣出了13221臺新車,凈利潤9.4億歐元。
這讓法拉利很開心,大約5000名員工都拿到了大約1.35萬歐元的獎金。
這種事情同樣也發(fā)生在中國。
旗下有超豪華汽車經(jīng)銷業(yè)務的“和諧汽車”發(fā)布的年報顯示,其旗下法拉利、賓利、勞斯萊斯在2022年的銷量分別增加了250%、14.1%及7.3%。
勞斯萊斯CEO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說,在疫情環(huán)境下,人們更愿意花錢買豪車。
他具體表示,(勞斯萊斯的)消費者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短暫,需要及時“享受生活”。
只要涉及到享受生活,就離不開豪車,也是勞斯萊斯擅長干的活。
但前提是能夠支付相應價格——全球蜂擁而至的訂單,已經(jīng)把勞斯萊斯的銷售均價推高到了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79萬元),是十年前的1倍。
部分“幻影”車型的價格,甚至超過200萬歐元。
湊巧的是,疫情之下能購買超豪華品牌的客戶,也越來越多。
賓利CEO艾德恩·霍馬克(Adrian Hallmark)近期對《財經(jīng)汽車》表示,年齡在30歲-40歲的富人數(shù)量增長,推升了豪車銷量。
“高凈值人群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他們擁有的財富量,都增加了?!被赳R克說,現(xiàn)在擁有超過100萬美元可支配資產的人數(shù)是20年前的3倍,達到了1800萬人。
這些平日車接車送,只在周末駕駛豪車出門的人,都是勞斯萊斯和賓利的潛在用戶。
在這其中,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增長速度最快。
2022年,賓利在中國銷售了3655臺,占全部銷量的24%,僅次于美國的28%。
燃油車不夠賣,電動車被搶光
勞斯萊斯目前只有一款電動車在售,也就是那臺“閃靈”。
這款車于2022年10月正式發(fā)布,搭載了各種先進技術,據(jù)稱是一款“油改電”產品,但不影響其受到追捧,中國起售價為575萬元。
在閃靈大獲成功后,勞斯萊斯也打算推出電動版庫里南、古斯特甚至是更頂級的“幻影”車型。
2030年,勞斯萊斯將把所有車型電動化。
按照CEO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的說法,勞斯萊斯是在收到“客戶多年來的大量需求”后,才推出了閃靈電動車——盡管其他燃油車也早已賣斷貨。
賓利方面,現(xiàn)在飛馳和添越可以提供混動版本(2.9升V6和3.0升V6插混)。
到2026年,賓利才可能推出第一款電動車,同樣也是卡在2030年全系電動化。
考慮到去年賣出了超過1.5萬臺新車,顯然這種供不應求讓賓利無暇他顧,電動車只能靠邊站了。
但也許還有其他原因。
賓利CEO霍馬克說,因為隸屬于同一個汽車集團(大眾汽車),賓利能夠與奧迪、保時捷等“兄弟品牌”,共享創(chuàng)新技術。
反過來也可以這么理解——賓利的電氣化,需要依賴于大眾汽車集團的電氣化水平。
前不久,大眾汽車解職旗下軟件公司“CARIAD”的多名高管,表明大眾自己在電氣化、尤其是軟件方面遭遇了不小的瓶頸。
公開資料顯示,因為研發(fā)進度延誤,導致奧迪、保時捷、大眾、賓利等多個品牌的新車推出節(jié)奏受到影響。
這揭示了賓利和勞斯萊斯的細微不同——賓利略略有一些躺平,想從自己的老板,也就是大眾汽車那里“等、靠、要”,勞斯萊斯則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造電動車。
想變成“藝術家”的人,買爆勞斯萊斯
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說,閃靈現(xiàn)在火了,但離不開兩款實驗車型“102EX”和“103EX”積累的經(jīng)驗。
“102EX”基于勞斯萊斯“幻影”車型打造,推出于2011年,但因多個技術問題(充電需要20小時等),最終不了了之。
不過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的目的差不多都實現(xiàn)了。
他說,勞斯萊斯必須為用戶和品牌選擇一種合適的(動力)技術,他相信動力電池能為勞斯萊斯提供一次“可信的經(jīng)驗”。
但在當時,他的這番表態(tài),被解讀為是在擺脫對寶馬發(fā)動機的依賴。
后來他繼續(xù)推出概念車。
“103EX”于2016年亮相,以驚人的造型著稱,而且采用了無人駕駛技術。
這兩款車雖然都沒能量產,但提供的純電動、無人駕駛等概念,準確預言了汽車的智能化趨勢。
“閃靈”從“102EX”和“103EX”中獲得不少與產品有關的靈感,比如續(xù)航里程520公里(WLTP)——看上去不算驚艷,但對勞斯萊斯來說足夠了。
“我們了解了電池尺寸背后的正確邏輯,而不是冀望于在所有方面都做到第一。”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說,這是一種平衡,并且是由“用戶反饋驅動和設計”。
這揭示了勞斯萊斯的另一個賺錢秘密——定制。
“勞斯萊斯不是一個批量汽車制造商,定制是核心”。托爾斯滕·穆勒-烏特弗斯說,年輕的中國消費者熱衷于這種定制,“他們想把自己變成藝術家”。
這種定制僅在去年,就為勞斯萊斯位于英國南部古德伍德的總部增加了超過150個工作崗位。
定制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和自己的用戶深度互動——這也是電氣化時代車企的特質。
“我沒說勞斯萊斯不會受到經(jīng)濟衰退的影響?!蓖袪査闺つ吕?烏特弗斯在年初表示,但他“謹慎樂觀”地認為,2023年又是銷量強勁的一年。
賓利的情況也類似。
CEO霍馬克說,今年Q1接單量超預期,“又是一個豐收之年”。
他還表示,賓利甚至會和中國本土供應商合作,以滿足客戶在高科技領域的需求。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