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懸也能 FOTA,蔚來的智能底盤表現(xiàn)如何?
自汽車誕生至今,一百余年以來,底盤技術就和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深度綁定。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發(fā)展,汽車底盤也從傳統(tǒng)底盤、電動底盤到智能底盤進行發(fā)展迭代。
如今,以新勢力為代表的新興汽車品牌多定位于家用增換購需求,出于打造品牌特色需要,智能底盤也成為高端品牌的首選,出現(xiàn)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眾所周知,一輛汽車的底盤調校非常耗時耗力,考驗車企的相關技術積淀,這對于 " 根基薄弱 " 的新勢力品牌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而智能底盤的出現(xiàn),能一定程度上簡化底盤研發(fā)步驟,把大量工作從試車場帶到了電腦模擬,這無疑大幅縮短了整車研發(fā)周期。
近兩年,蔚來、理想、極氪、嵐圖等品牌紛紛用上了往日 " 高高在上 " 的空氣懸架,甚至不到 30 萬元就能落地的寶馬 i3,都給配備了空氣懸架配置。一時之間,智能底盤似乎成為新能源汽車的 " 標配 "。
日前,蔚來也搞了一場關于全新 ES8 智能底盤的試駕體驗活動。新一代蔚來ES8 此前已經開始全面交付,關于該車的造型設計和配置表現(xiàn)大家已經是 " 屢見不鮮 " 了,但是關于它的底盤架構表現(xiàn)卻知之不詳。新一代 ES8 在底盤架構以及舒適、運動性方面的表現(xiàn)到底如何?蔚來加碼智能底盤是為了長期主義,還是為了現(xiàn)實 " 盈利 "?
智能底盤有何特色?
從 2017 年第一代蔚來ES8 發(fā)布開始,到如今累計全球交付超過 6.5 萬輛,其作為蔚來產品序列中的最頂端,一直以來都是家族旗艦和先進技術的象征。
那么,對于一款具備換電功能的旗艦 SUV 車型,它的底盤架構有何特色呢?
根據官方信息顯示,新一代 蔚來ES8 除了前雙叉臂 + 后多連桿的架構搭配之外,全系都提供雙腔空氣彈簧和 CDC 連續(xù)可調阻尼減振器。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代 ES8 還通過一套自研的 ICC 底盤域控制器實現(xiàn)對減振器軟硬、高度進行調節(jié)。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此次底盤架構層面最為直接的變化,在于提供了節(jié)能、舒適、運動、運動 +、個性化總共五種駕駛模式供選。不同模式下系統(tǒng)默認的車身高度也是有差異的,車身高度共有四擋(輔助通過、標準、低、輕松載物),調節(jié)范圍 -50mm~+40mm 總共 9 厘米的縱向調節(jié)總長。
具體來看,輔助通過、標準、低、輕松載物分別對應車身高度由高到低。其中," 輔助通過 " 模式下額外增加了 40mm 的離地間隙,再配合場景輔助中的雪地、濕地、沙地,以及依靠雙電機實現(xiàn)的四輪驅動,此時 ES8 的脫困性能最為強大。在交叉軸、滑輪組等項目的實際體驗上,整體完成度還是比較高的。
而當駕駛模式在 " 舒適 " 和 " 節(jié)能 " 模式下,該車的底盤高度將自動調節(jié)到 " 標準 ",同時 CDC 減振器也會將阻尼調到更舒適的狀態(tài)。畢竟 ES8 的產品設計初衷還是家用為主,因此這個模式下不僅座艙晃動小,路面波動和起伏處理得更平滑。
此外,新一代 ES8 還增加了智能舒適剎停功能,在車輛即將完全剎停前一瞬,系統(tǒng)會在剎停末端主動釋放些許制動力,從而消減剎停瞬間帶來的點頭感。
然后是在 " 運動 " 和 " 運動 +" 模式下,車身高度將自動降到 " 低 " 狀態(tài)。其實很容易被外表所忽略的是,這一臺官方 0-100km/h 加速用時只需 4.1 秒的電車。從這一點來看,降低車身不僅降低了重心,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阻。同時,減振器阻尼也相應提升,對于抬頭與側傾的現(xiàn)象,都能更好地抑制。
最后,則是 " 輕松載物 " 模式,也就是將底盤調到最低,方便打開后備箱拿取物品。不過,上述多種模式都需要手動調整,不會像很多新能源越野屬性的車型一樣,根據路況自行調整,就是載物模式也需要下車前提前開啟。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初代 ES8 用戶,蔚來也承諾將于 8 月 31 日針對擁有空氣懸架的第一代 ES8(共計 101923 臺)車輛進行升級 Aspen3.4.5/Alder1.2.5 空懸優(yōu)化軟件,從而提升駕駛懸架的舒適性。
據官方介紹,此番 FOTA 完成之后,車輛通過顛簸路面、橋梁接縫等情況時,車身姿態(tài)將進一步變得更平穩(wěn),晃動和車身起伏更小,舒適性表現(xiàn)更佳。
總的來說,作為一款主打家用場景的旗艦 SUV,新一代蔚來ES8 的底盤架構泛用性還是很高的,不管是日常所需的舒適平順,還是運動場景或越野屬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兼顧。至于說針對舒適、操控等方面的細節(jié)調校,就看蔚來之后的 FOTA 升級表現(xiàn)了。
長期主義 or 現(xiàn)實盈利?
蔚來這套全棧自研的智能底盤,從試駕全新 ES8 的體驗來看,還是比較 " 穩(wěn) " 的。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新能源車的智能底盤技術尚處于前期階段,搭配智能底盤的車子沒有經受全方位的場景考驗,一旦這批車輛進入生命周期后端,搭載的空氣懸架可能出現(xiàn)各種問題,維修更換的費用也會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因此,對于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來說,配備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空氣懸架等一系列技術或零配件其實并不難,難的是需要對零配件進行不斷地調整,打造出獨有的優(yōu)勢。
毫無疑問,智能底盤升級是實現(xiàn)高階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受益于智能電動化的發(fā)展趨勢,市場規(guī)模有望快速擴張。 華泰證券在相關研究報告指出:" 預計 2025 年國內智能底盤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 500 億元以上,2023-2025 年復合增長率達 51%。"
在賽道擴容的背景下,資本也將優(yōu)選技術能力領先和業(yè)務拓展能力強的企業(yè)。也就是說,圍繞智能底盤的技術 " 角逐 ",也將關系著各家新能源車企能否從該領域長久地獲利。
其實談到盈利,蔚來創(chuàng)始人李斌有著自己的考量。很少有一家成立不到 10 年的汽車企業(yè),有像蔚來一樣如此激進的擴張。不管是 NIO Power 的換電 " 生意經 ",還是近期 " 沸沸揚揚 " 的蔚來手機,在業(yè)內都是 " 節(jié)奏 " 不斷。
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最大的成本不是錢,而是時間窗口。因此相比于 " 燒錢 ",節(jié)省下時間打造出體系優(yōu)勢更重要。
然而,上述一切終究要建立在 " 活著 " 的前提之下。
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盈利的核心永遠是賣車。這一點,就算是 " 觸手 " 伸到電子產品的蔚來,也是概莫能外。蔚來最新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汽車銷售收入在蔚來營收占比中超過 85%。
但根據相關數(shù)據,蔚來汽車在 2023 年上半年,共交付新車 54561 臺,同比增幅 7%,低于新能源汽車整體 44.1% 的增幅。作為參考,蔚來今年銷量目標是 25 萬輛,半年完成率僅為 21.8%。
盡管蔚來7 月交付新車 20462 臺,同比增長 103.6%,創(chuàng)歷史新高,但業(yè)內人士普遍將其歸結于權益調整的成效。
然而,隨之而來的二手車保值率問題卻也引發(fā)了廣大車主爭議。盡管蔚來早在 2021 年便高調發(fā)布了自己的官方二手車業(yè)務,但在銷量下滑、毛利率持續(xù)承壓的背景下,蔚來也有些顧此失彼了。
打造品牌體系能力、自研芯片及電池,進而以更低的成本搶占大眾市場??此泼篮?,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蔚來可以有足夠強大的融資能力,或者盈利能力,以支撐到 " 決戰(zhàn) " 到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