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5歲的寶寶挖鼻孔,臉腫成奧特曼
原創(chuàng) 育兒科學編輯部
正文
當鼻子不舒服時,你會不會不自覺地把手放進鼻孔里?
是關于屏幕前的你。現(xiàn)在很多人家里或者辦公室都開空調,長時間吹空調鼻腔會很干,難免會有不適,但是科達還是不建議你挖鼻孔!
不僅會影響外表,更危險的事情還在后面!
以前有個小男孩挖鼻子,挖腦炎!
頭腫成了奧特曼,還住進了醫(yī)院!
科大要提醒大家,以鼻子為核心的,正好是面部的“危險三角區(qū)”,不能亂來!
這兒血管豐富,通過海綿竇與顱內互通,是細菌入侵大腦的“近路”!
細菌、病毒或毒素在發(fā)生損傷或感染時,會通過這種方式逆行,導致腦炎。
細菌一旦成功,幾分鐘就會引起炎癥!
假如腦炎得不到有效控制,像長沙這樣的小孩還是輕的,嚴重危及生命!
此外,經(jīng)常挖鼻孔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缺點!
不管是大人還是嬰兒,不管是洗臉的時候順便挖一下,擤一口鼻涕順便掏一下,還是癢了,堵了想通。
所有這些風險都要防范:

1、增加肺炎風險
2018年,《歐洲呼吸雜志》首次證實,肺炎球菌可以在手和鼻子之間傳播。
手部摩擦鼻子或挖鼻孔可能會傳播肺炎球菌,特別是挖鼻孔時,細菌傳播最多,速度最快。
經(jīng)常摳、挖鼻孔、鼻孔等部位會殘留大量細菌,可引起鼻腔感染。
而且挖鼻孔難免會挖出鼻毛,不但降低抵抗力,還容易引起毛囊發(fā)炎,引起鼻前庭炎、鼻炎、鼻竇炎、癤子等。
這類細菌還會進入呼吸道,導致感染,增加肺炎的危險。
世界上主要的死因之一是肺炎球菌感染,據(jù)估計,每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shù)將達到130萬。
2、導致習慣性鼻出血
卡莫莫,美國肯塔基大學醫(yī)學院助理教授(Dr. Brett Comer)說:
鼻粘膜很薄,細膩柔弱,易挖出出血,出血后痂緊貼鼻腔,挖不下去,硬挖會感到疼痛。
而且指甲是利器,經(jīng)常、稍用力地挖掘,會導致鼻粘膜受損或出血。
也有可能導致習慣性出血,因為出血通常需要一到兩個星期才能恢復,我敢打賭,你等不到兩個星期,一定會開始繼續(xù)摳!
3、鼻腔越來越臟
手指從外面送細菌進入鼻孔,鼻屎也會越挖越多,而且越多越想挖,還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
這么多有害的挖鼻動作,到底是如何進入我們的生活的?

這一行為最早可追溯到公元,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直立行走是人類誕生的象征。
直走,解放雙手,所以,手指有了新的進化方向。
其中一個就是-伸到鼻孔。
所以到目前為止,挖鼻子的歷史已經(jīng)超過了6000年!
更多的美國“鼻學家”羅蘭·弗雷特出版了《挖鼻史》這本神書,成為目前公認的挖鼻界“圣經(jīng)”。
挖鼻作者定義:
“挖鼻子是指從鼻腔取出鼻垢或鼻涕,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揉成小球形,然后吞咽,涂抹在哪里,或者輕松彈出的技巧?!?/p>
也許有些孩子會無緣無故地擦拭它,例如桌子,被子,墻壁。...
校園里有個傳說,桌子下面不能亂摸,因為有無數(shù)學生的鼻屎!
好了,別說了,我已經(jīng)開始有代入感了!
所以,這種不經(jīng)意的動作是為了注意衛(wèi)生,疏通鼻孔,讓自己呼吸更新鮮的空氣?還是為了幸福?
這可能真的是影響鼻孔呼吸的污垢,小孩想自己去掉。
但是孩子的感知和手指并不敏感,孩子挖鼻孔的時間會比成年人長,所以成年人會有整天挖鼻子的錯覺。
也許只是為了快樂!
鼻、頭皮、耳道是神經(jīng)末梢集中的器官,對外界任何刺激都有較高的敏感性。
小孩挖鼻孔時,會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射,使身體產(chǎn)生奇妙的感覺,有一種滿足感。
為了追求這種滿足感,孩子們也會情不自禁地去挖鼻孔。
之后,就養(yǎng)成了習慣,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更難改變。

看著這兒你會不會不自覺地把手伸向鼻孔,快速放下大家沖動的小手,聽科學的鼻子清潔!

身體很神奇,便說鼻子吧:
鼻腔內有很多腺管,每天分泌1000毫升左右的鼻粘液。這些粘液是我們身體自帶的加濕器,濕潤溫暖了我們吸入的氣體。
另外,這些粘液還與鼻毛一起,起到過濾器的作用,清潔我們吸入的氣體。
灰塵、干燥的分泌物會形成鼻屎,留在鼻腔里。
一般情況下,我們感覺不到這些鼻粘液,不經(jīng)意間咽進胃里。
當我們感冒、過敏或呼吸道感染鼻炎時,分泌增加,我們覺得我們需要擤鼻涕或分泌物干燥,形成鼻屎,想要摳鼻子。
所以,每天做好鼻子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保暖,預防感冒,預防過敏,還有以下三個措施:
用棉簽沾上生理鹽水給孩子清洗。
生理鹽水具有抑菌作用。
用醫(yī)用棉簽蘸少量生理鹽水,輕輕滾動,清潔兒童鼻腔異物。
用兒童專用洗鼻器清洗。
將生理鹽水放入洗鼻器中,按說明書清洗。

之前發(fā)過一篇關于“洗鼻子”的文章,落下作業(yè)的寶爸媽要好好補上,鏈接在文末!
到醫(yī)院打掃衛(wèi)生。
長時間患有鼻炎的人,建議到醫(yī)院,請醫(yī)生幫你清洗。
事實上,科大在敲字的同時,也會時不時地將這個靈活的手指轉發(fā)到鼻子上。
誰還沒有說話呢,像科大一樣的評論區(qū)給我舉手,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
根本不可能不挖鼻子,但是希望大家理性挖鼻子,督促孩子不要經(jīng)常挖鼻子!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