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一單中國高鐵:匈塞鐵路不斷前進,見證中歐務實合作
原創(chuàng) 尹倩蕓 國是直通車
成功案例
匈塞鐵路連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是中國和中東歐共同創(chuàng)造“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
今年4月,從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到蘇博蒂察到匈塞兩國邊境(以下簡稱“諾蘇段”)實現鋪路。2022年3月,貝爾格萊德到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諾維薩德段(以下簡稱“貝諾段”)順利開通運營。
匈塞鐵路建設步履不斷,讓外界對這條見證中歐務實合作的鐵路線更加自信。
打破交通瓶頸制約
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鐵路線建于19世紀末。由于年久失修和設備老化,在匈塞鐵路項目啟動之前,線路上的機車平均運行速度只有40公里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駿馳指出,舊的線路規(guī)劃和硬件條件已經不能滿足兩國的經濟發(fā)展需要。
貝諾段改造升級后,最高運行速度可達200公里,塞爾維亞從此進入中國高鐵隊。兩地乘客的列車時間從90分鐘降到了30分鐘左右,雙城通勤成為兩個古城人們生活的新模式。
得益于貝諾段的通車,游客可以在一天內輕松乘坐高鐵穿越多瑙河,參觀兩座塞爾維亞歷史名城。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提到,鐵路開通后,更多的游客乘坐高鐵前往諾維薩德,進一步激活了沿線旅游經濟。
只有打破交通的瓶頸,發(fā)展的步伐才能越來越大。馬駿馳表示,未來匈塞鐵路建設可以有效緩解南北兩國鐵路交通的不足,鐵路帶來的人員和貨物的高效流動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匈塞俄羅斯與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數據共享,使兩國更好地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
合作樣本成功
匈塞鐵路建設作為中國高鐵的第一單,選擇了歐洲鐵路標準,是中國鐵路技術設備與歐盟鐵路數據共享技術標準對接的第一個項目。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認為,匈塞鐵路提供了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合作模式,即中國計劃與歐洲標準的有效融合。
當中國高鐵技術進入歐洲時,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成為雙方加強溝通合作的機會。當地居民除了為當地提供就業(yè)機會外,還有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職業(yè)發(fā)展。
塞爾維亞工程師米洛薩爾耶維奇說:“這里有全新的技術,項目規(guī)模更大。來到這個項目后,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這對我的經歷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幫助。據了解,通過系統(tǒng)培訓,塞方鐵路40多名員工成為高鐵技術骨干。
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在諾蘇段施工現場視察時表示:“得益于中國提出的合作理念,匈塞鐵路建設已經成為塞爾維亞現代化的一部分。
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匈塞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兩國首都之間的鐵路旅行時間將從8小時縮短到3小時左右,不僅可以擴大兩國的經貿合作交流,而且對促進“一帶一路”與歐洲發(fā)展戰(zhàn)略的聯系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合作樣本更具示范性。馬駿馳認為,這個項目是一個真正的多邊合作成果,也是多國合作項目的成功案例,“目前,像匈塞鐵路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不多,由中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合作完成。
更多報道線索可以聯系作者:尹倩蕓
yinqianyun@chinanews.com.cn
您的關注是我們不斷報道的動力!
▼
原題:“中國高速鐵路歐洲第一單:匈塞鐵路步履不前,見證中歐務實合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