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解讀:貞觀主題文物展出現(xiàn)在北京,
該報獲悉,五一期間,“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在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北京第一次大規(guī)模貞觀主題文物展,展覽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經歷為線索,通過15個文化博覽會單位的249件展品,還原了“永恒一帝”的人生旅程和他帶來的繁榮。展覽包括《微笑仕女圖》、鍍金銀壺、尉遲敬德墓志、鍍金釉陶文官俑、唐貞觀十六年鍍金菩薩雕像、石刻胡旋舞墓門、白陶舞馬俑等珍貴文物。

展覽現(xiàn)場。中國日報 圖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的圣人。這位傳奇國王在位20多年,為唐朝的繁榮和中國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永恒的皇帝”很有名,但歷史和文物會告訴我們什么樣的真相,除了大家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在《貞觀-李世民的長歌》中,觀眾可能會找到一個接近歷史事實的答案。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戰(zhàn)場將領少秦王”、“天才唐太宗”、“萬民之王天可汗”、“凡人一面李世民”。以初唐唐太宗開啟貞觀之治為主題和邏輯脈絡,帶領觀眾從多個角度詮釋李世民非凡的一生,展現(xiàn)他的天才和真知灼見,展現(xiàn)他至情至性的普通人。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匯集了15個文化單位的249件重磅文物,包括陶俑、金銀器、琉璃器、石雕像、墓志等。,包括昭陵博物館、扶風縣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乾陵博物館、Xi安碑林博物館等。,從多個角度展示了唐代發(fā)達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勾勒出一種不斷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社會風氣和文化面貌。

展覽現(xiàn)場

尉遲敬德墓志

石刻胡旋舞墓門
昭陵博物館一級文物尉遲敬德墓志、微笑仕女圖、金彩釉陶文官俑、寧夏固原博物館一級文物鍍金銀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博物館一級文物石刻胡旋舞墓門等珍貴文物均在展出中;國家圖書館精心挑選了宋代拓本的《九成宮》、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勤有堂刻本《貞觀政要》等與觀眾合作。

《貞觀政要》

鎏金銀壺

微笑仕女圖
“微笑仕女圖”來源于段簡璧墓,人物豐滿華麗,舉止端莊,優(yōu)雅典雅,堪稱唐墓壁畫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粘貼金色釉陶文官俑
“貼金彩釉陶文官俑”出土于張士貴墓,以現(xiàn)實的方式展現(xiàn)了大唐帝國充滿治國策略的文官形象,展現(xiàn)了大唐“聽則明”的時代精神。

唐琉璃舍利棺

唐琉璃舍利棺
“唐琉璃舍利棺”出土于扶風縣法門寺地宮。棺材裝飾簡單,造型大,造型獨特。瓦形棺蓋與棺材母口相結合,具有唐代宗教器物的風格。
唐貞觀十六年鍍金菩薩造像
唐貞觀十六年鍍金菩薩造像制作精美,形象生動,是研究唐代佛教發(fā)展史的重要物品。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盤
五瓣葵口大內凹底秘瓷盤的整體造型就像一片邊緣的荷葉,加上均勻的胚胎厚度和透明可愛的綠色釉色,呈現(xiàn)出“胡編亂造,似乎盛有水”的效果。

展覽海報
展覽還為觀眾帶來了兼顧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多媒體沉浸式投影和豐富多樣的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品,豐富了觀眾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的展覽體驗,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本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國家圖書館(國家經典博物館)組成、由北京眾創(chuàng)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咸陽市文化旅游局。展覽將持續(xù)至2024年8月25日。
(本文據(jù)“陜西文物”、綜合國家典籍博物館相關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