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是怎樣的?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中國
在外國人眼里,中國文化是什么樣的?近日,楊浦區(qū)圖書館全民閱讀品牌“Young書房”子項目“歐洲之窗”推出新講座,以“從別人的角度看中國文化”為主題。講座帶領讀者跳出自己,重新理解中國文化,從文化翻譯、留學生故事等真實案例出發(fā)。
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葉瀾是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曾在德國大學任教20多年。身為一名在德國工作的漢語教師,她經常參與各種文化交流,除了教學之外,還翻譯了幾部德國小說。它還使她對兩種文化的理解產生了更多的思考。通過講座,她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真誠地分享了一些關于文化交流的想法,主要討論歐洲人和中國學生眼中的中國和中國文化。

俗話說“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在此山中”,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可以避免陷入坐井觀天的狹隘認知。中國學習者眼中的中國形象,從浪漫到現(xiàn)實,從朦朧到現(xiàn)實,不僅從側面反映了中國不同階段的歷史,也反映了外國人對中國認知的不斷變化。在講座中,葉瀾列舉了近年來與中國有關的一些“他人描述”,這些描述可能是宏偉的,也可能是微小的,與文化、教育、經貿等諸多領域有關。,這不禁引起了讀者的思考:外國人對中國的最新印象在當今世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葉瀾在講座中除了關注他人視角中中國形象的變化外,還強調要“理解文化的獨特性”。她解釋了儒家的“禮”文化、中國的“愛國精神”、對“天”和“世界”的獨特理解等幾種中國特有的文化觀念。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些概念是眾所周知的文化基因,但外國人很難理解。因為一個概念會涉及到一個不熟悉的文化體系,中國學者不僅可以通過文本翻譯來理解一個概念,還可能需要觀察真實的東西,花費大量的精力與中國學者進行深入的對話。這種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也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和獨特。相比之下,國際學生的日常分析更注重中國人的性格特征。比如中國人很少用語言表達愛意,中國學生大多安靜認真,中國人注重言語禮貌等等。
整個活動從“其他人”的角度回顧了中國文化,比較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給讀者帶來了文化的探索、共存的思考和翻譯的探索。
據(jù)悉,本次講座由楊浦區(qū)圖書館與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合作舉辦,是“歐洲之窗”項目“一帶一路”系列的第二次講座,旨在讓讀者了解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困難和價值。后續(xù)“歐洲之窗”將帶領讀者繼續(xù)踏上文學絲綢之路,領略其他國家的文學美景,在閱讀中遇見世界。
文字:湯順佳
標題:“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是怎樣的?從“別人的角度”看中國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