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七絕蘇軾兩兄弟
原創(chuàng) 蚌埠日報融合媒體 蚌埠發(fā)布
溯 源 淮 河
千走千走不如淮河兩岸。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一個河流巨頭。起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東,流經(jīng)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主流在江蘇揚州三江營進入長江,總長約1000公里,水域約27萬公頃。
▲龍子湖鏡像 崔德密 攝
從古代大禹治水到幾千年前黃河奪淮入海,從近代頻繁的洪水到新中國的治淮工程,幾千年來,淮河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無數(shù)難忘的回憶,也滋養(yǎng)了無數(shù)的生物,承載著我們對幸福生活的真摯期待。

▲俯覽蚌埠閘 崔德密 攝
蚌埠作為萬里淮河最大的港口,因淮河而繁榮,因淮河而美麗,因淮河而發(fā)展。隨著“美淮河”工程的不斷推進,城市與河湖的關(guān)系得到了重塑,“河湖清親兩岸綠”生態(tài)樣板日益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軸正在慢慢展開。

▲長虹臥波 崔德密 攝
由于愛,所以執(zhí)著。蚌埠是淮河生態(tài)經(jīng)濟帶和皖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由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持。作為淮河生態(tài)經(jīng)濟帶中心城市的主流媒體,我們有責任做好淮河的文章,講好淮河的故事,帶大家多了解一個你可能知道的,也可能知道的不多的淮河,了解她的前世。讓我們跟隨水利專家一起追溯,揭開這條河流的神秘面紗…
▲俯瞰磨子潭水庫 崔德密 攝
第一輯 漫話淮河
第一期 談?wù)摶此務(wù)摶此?點擊此標題查看原文)
第二期 如何解決“淮”字?(點擊此標題查看原文)
第三期探索淮河之源…(上)第四期(點擊此標題查看原文) 探索淮河之源…(下)(點擊此標題查看原文)
第二輯 詩話淮河
第一期今天上線
淮河七絕蘇軾兩兄弟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漫長文明長河中,當文人和學者遇到美麗的風景時,他們往往會成為一對完美的CP。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他們可以把眼前的美好傳到紙上,傳到后人身上...
北宋時期,淮河留下了大作家蘇軾和蘇轍兄弟的優(yōu)秀詩篇。這些作品可能是飄飄灑的,比如奔騰的淮河之水;或者優(yōu)雅迷人,比如淮河的風景。
泡一壺香茶,靜讀這些詩,淮河美麗的景色就像一幅長長的山水卷,在眼前慢慢展開…
今日蚌小布邀請大家一起欣賞。
01
詩話淮河
蘇軾七絕

蘇軾(1037-1101年),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字子瞻,字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作家,宋代文學成就最高的代表。
嘉佑舉人,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兗州,官至禮部尚書。蘇軾與父蘇邈、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1071年6月(熙寧四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意見不合,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為杭州通判。7月,他沿著蔡河舟走到東南,經(jīng)陳州走到兗州。當時,老師歐陽修身養(yǎng)性,師生見面,分享離別的感受。10月,他出口到淮水,東走到壽州。
第一次見到淮山是從日到壽州。
宋朝 蘇軾
這條線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長淮忽視了天空的距離,青山久與船低。
壽州已經(jīng)看到了白石塔,短的還沒有轉(zhuǎn)到黃茅岡。
平風軟望不到,故友久立煙茫茫。

趙良書 畫
濠州 (七絕)
宋朝 蘇軾
涂山
(其一)
川鎖支祁水尚渾,埋汪罔骨應(yīng)存。
樵蘇入黃熊廟,烏鵲猶朝禹會村。

趙良書 畫

彭祖廟
(其二)
跨歷商周看興衰,想把齒發(fā)斗龜蛇。
空飯云母連山盡,沒有蟠桃的時候。

逍遙臺
(其三)
常怪劉伶死便埋,豈伊忘記了尸體。
風箏奪得了蟲子,誰相信先生沒有這個懷。

觀魚臺
(其四)
要把同樣的差別比較嚴重,肝膽還是可以楚越。
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知魚。

虞姬墓
(其五)
帳下佳人擦眼淚,門口壯士眾多。
倉黃不負君王意,特有虞姬和鄭君。

四望亭
(其六)
頹廢的廢墟沒有柴荊,故老猶言短李亭。
敢于請使君重起廢物,落霞孤盼換新銘。

浮山洞
(其七)
人言洞府是鰲宮,升降隨波逐流。
在共乘船上可以看到,八荒浮水水懸空。

宋代作家蘇軾的詩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
這個詞通過描繪月夜江上壯麗的風景,通過吊死古代戰(zhàn)場,追求風云人物的才華、氣度和成就,坎坷地表達了作者對才華、成就和失敗的憤怒,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生活的關(guān)注。整個詞由古代抒懷,渾厚蒼涼,氣勢磅礴,筆法渾厚,境界宏大。它將寫風景、唱歷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它曾被稱為“古今絕唱”。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朝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因此,在西部,人性是三國周郎赤壁。巖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成千上萬的雪。山川如畫,一時多少英雄。
回想公瑾的那一年,小喬第一次結(jié)婚,英姿颯爽。羽毛毛巾,談笑風生,灰飛煙滅。故國之旅,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江月...
把手機橫過來欣賞作品▼

▲東坡醉筆
02
詩話淮河
蘇轍七絕

蘇轍(1039-1112年),眉州眉山人,字字由,一字同叔,號邈濱遺老,蘇軾子,蘇軾弟。
仁宗嘉佑舉人兩年,始于商州軍事推官。在神宗熙寧,是三司規(guī)章司檢的詳細文字,出現(xiàn)在河南推官、歷陳州教授、應(yīng)天府簽署的判官等職務(wù)中。哲宗立,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改右司指,累遷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有《欒城集》《詩集傳》《春秋集傳》等。

初出茅廬的韻子見淮山。
宋朝 蘇轍
清淮今天見滄浪,始覺南來道路長。
窗戶轉(zhuǎn)山光時隱見,船知水力故軒昂。
白魚釣收寒玉,紅稻堆場列遠岡。
波浪連天東近海,乘坐直恐漸漸茫茫。

趙良書 畫
和子瞻濠州(七絕)
宋朝 蘇轍

涂山
娶婦不愿留在山里,會朝山下萬諸侯。
古人今天辛辛苦苦相信,只見清淮入海流。

趙良書 畫
彭祖廟
長說先師似老彭,共疑好學古書生。
不知也解餐云母,白日登天萬事輕。
按:山中有云母,云彭祖采服。
逍遙堂
東漢古仙人猖狂,曳尾泥涂老更安。
厭世乘云人不見,空墳聊復(fù)葬衣冠。
按:莊周墓上宗祠也。
觀魚臺
莊子談空惠子聽,人斤斧忘形。
莫質(zhì)質(zhì)喪無知,對石何妨自言自語。
虞姬墓
布叛增亡國已經(jīng)空無一人,摧殘羽邈自令貧窮。
與虞姬共度艱難,誰使西來敵沛公。
四望亭
唐史不聞劉嗣之,空傳李舊詩。
高亭毀盡唯存記,仍有區(qū)區(qū)父老知。
按:大與立,郡守劉嗣之立,李紳為之記,今亭廢棄。

趙良書 畫
浮山洞
洞府元依水面開,秋潮每到洞門回。
幽人燕坐在門口的石頭上,長長地看著長淮船。
按:洞在淮上,夏潦不能,而且冬天不加高,所以朋友懷疑它浮也。
下一期《游荊涂二山記》
六月一日,敬請關(guān)注…
更多信息請下載“蚌埠發(fā)布”APP
過去精彩的回顧
緊急提醒:最近不要買!不能吃!權(quán)威回答!今天下午相關(guān)蚌埠人買房關(guān)系房地產(chǎn)!蚌埠剛剛通知你!多么大的白龍?。“霾河忠粋€網(wǎng)絡(luò)名人打卡點面向全國!招募75人!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剛剛通知!關(guān)于蚌埠中小學入學和學區(qū)秋季新學期,蚌埠鐵路中學啟用初中校區(qū)來源:蚌埠日報
計劃:朱素賢 特邀撰稿/收集古籍照片提供: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與水利遺產(chǎn)專業(yè)委員會成員,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防御處原一級研究員。 吳旭
淮河今照特別拍攝: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學研究院 原院長/正高級工程師 崔德密
一些古詩畫配圖:趙良書
原題:《蘇軾兩兄弟淮河七絕》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quán)或非授權(quán)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