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車線短到100米,馬斯克到底想干什么?
最近脖子哥刷微博的時候,有一個話題吸引了我:特斯拉 Model Y 整車電線大幅縮短,只要設計長度大大縮短, 100 米!
不知在座的各位車主怎么看,總之網友們都聊開了鍋。
但是說實話,這個消息其實有點 " 紙帶 " 了。
早在 2017 2008年,意氣風發(fā)的馬一龍高調聲稱,2年后上新車。 Model Y 電線要縮短到這么短,并且拿出了特斯拉電線布局簡化專利。
這句話一出來,當時就激發(fā)了大家的滿頭問號:100 米?是否 PPT 少寫了個 0 ?
要知道,對于汽車這種大型機械電子工業(yè)產品來說,電線等于它的神經,一般情況下,整個汽車的電線長度都在 5000 大米左右,縮短 50 倍也太夸張了。
這么說吧,要把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tǒng)縮小 50 我們必須穩(wěn)定工作。上次發(fā)生這種事情,我們從兩個房間大的第一臺電腦埃尼阿克演變成了桌面電腦。。。
整體如此復雜,一定有差友會問:脖子脖子,這馬一龍他為什么在乎電線???
這個問題也要從汽車為什么要用電來談,其實自從一百年前車上有了大燈,就要給電池和電線。
隨著電氣革命,汽車公司對汽車功能的需求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被移動到機動車上。收音機、揚聲器、冰箱、電子儀表、電子控制窗戶、電子控制椅都安排在倉庫里。
車身上有更多的電力,比如傳感器從機械變成電子,化油器變成電控噴油等等。如果你控制好這些家伙的事情,你必須分別給他們插上電線。
此時車輛的電氣架構仍然是分布式的,每個設備都必須連接到自己的控制器上。功能越來越多,模塊化控制器也越來越多,逐漸從幾十個增加到幾百個,每個都需要線束鎖緊連接。

就像你小時候拖的假期作業(yè)越來越多一樣,設備越來越多,配套的電線重量攢起來就相當哈人。
舉個例子, 2007 年奧迪 Q7 以及保時捷卡宴,光源束的重量超過 70 KG,成為全車僅輕于發(fā)動機的部件,比差評君的體重還重。
這還是用了 80 時代誕生的 CAN (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局域網控制器 )技術之后。簡單來說,就是用數(shù)據線把所有的控制模塊串起來交給網關。雖然這個方案可以減少電線的使用,但仍然無法根除。
在這種結構上,傳統(tǒng)油車想要放入智能駕駛、激光雷達、智能駕駛艙等一系列物品,估計要靠很多技能深厚的車廠神仙。。。
而且在新能源時代,在大電池的加持下,屎山終于得到了改善。
船舶新的域控架構將以前那些雜七雜八的功能總結起來,大致劃分為 5 類,動力,底盤,車身,駕駛艙,自駕。每一部分都采用獨立芯片控制,不需要原來那么復雜的布線。
像 Model 3 更是僅用了 4 包括中央計算模塊在內的部分實現(xiàn)( CCM )、左側車身控制模塊 ( BCM LH ) 、右身控制模塊 ( BCM RH ) 以及前身控制模塊( BCM FH )。每一個部分都只需要對她所在的部分負責,這就是為什么他能夠將線束的總長度降低到 1.5 公里。
你見過果寶特攻嗎?這就像果寶機甲的組合。每個果寶組成一個大機甲的不同部分。管頭引腳的管腳可以一起控制果寶戰(zhàn)神,整體功能可以做得更多。
為什么傳統(tǒng)油車之前沒有想到這個好主意?說起來也很簡單。高性能芯片的功耗太大了。它不能帶小馬拉車和電池。。。
然而,特斯拉的目標不僅僅是將成果寶戰(zhàn)神結合起來,而是將所有電器組件的控制從車身、駕駛艙到汽車和智能駕駛交給中央芯片,也就是唯一的大腦。
這樣,整個汽車系統(tǒng)就不會單獨戰(zhàn)斗,而是整合成一個整體。就像天然脊椎動物一樣,整個系統(tǒng)只靠大腦和唯一的脊索神經來控制,就像人類控制自己的身體一樣。
汽車機器人是什么?~( 戰(zhàn)術后仰 )
因此在 17 2000年,馬斯克訂購了線束精簡。 100 大米目標。那時大家都覺得,這個美麗的藍圖恐怕有點遙遠,畢竟, Model 3 控制力已經很出色了,還如何進步。
21 年新 Model Y 海外博主上市后 Sandy Munro 立即制作了一段拆車視頻,看看它的電線是否跟吹得那么短。結果拆開一看,好家伙, 1.5 公里。這個不跟 Model 3 一樣的嘛。
但這位博主也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雖然電線長度沒有變化, Model Y 布線變得更加簡潔,接線結構也更加合理。這表明特斯拉的確在考慮減少電線消耗。
德州工廠展示 Model Y 全車線束
兩年后,人們突然意識到,馬斯克吹的牛似乎又要完成了。
由于去年發(fā)布的賽博皮卡,被曝整車線束減少。 77% ,長度已接近 300 米。
除了在結構上進行優(yōu)化外,他們的處理方法:使用更高的壓力 48V 電源打開每一個電子設備,然后將四個控制模塊集合成一個。
并且他們還在架構電線本身上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他們減少了一半導線中銅的用量,用鋁線;還有就是把每根獨立的電線變成菊花頭:就像三合一數(shù)據線一樣,多個設備的插頭連接在一根主線上,主線等于中央神經。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他們還在電池組的線束上使用了。 FPC 柔性線束:
手機屏幕壞了嗎?這個東西是我們手機屏幕后面非常輕薄的排線。同樣長度的 FPC 與傳統(tǒng)導線相比,要輕一半以上,體積也要小得多,節(jié)省空間完全可以塞更多的電池。

跑馬拉松的玩家不胖,車也一樣。減肥成功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整車的操控會提高,重量的能耗也會小很多,節(jié)能。
而且,導線長度的縮短也意味著數(shù)據傳輸更快,車機獲取數(shù)據更快,一句話就是不卡,客戶體驗大大提升。
對于汽車公司來說,如果銅線少了,顯然會省錢,線束安裝也會更簡單。這意味著工藝可以簡化,產能可以擴大。因此,大多數(shù)新能源汽車公司都在向這個方向靠攏。
但是,古爾丹,代價是什么?
外國網民對此發(fā)出犀利的吐槽:
畢竟以前各個部位都在戰(zhàn)斗的時候,一個壞了也沒有影響到其他的東西?,F(xiàn)在在一起之后,一旦中央神經出現(xiàn)問題,整車就癱瘓了。。。
另外,對于用戶來說,電氣架構的輕量化確實可以增強一些感覺,但是并非每個人都對這些指標敏感。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老馬這一系列的操作,最大的目的也許就像當年用一體壓鑄一樣,可以把成本再做一點。
如果這部分錢可以反饋到車價上,那就最好了。
發(fā)文:納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