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品牌靠賣標成抖音女裝第一,是權宜之計還是自毀長城?
一個倒閉的品牌,竟靠賣標在抖音女裝行業(yè)登頂,真可謂“能撈一點是一點”。
今年618,除了韓束、泡泡瑪特這些??痛蠓女惒剩?jīng)的白月光拉夏貝爾也意外重回消費者視野。
在抖音搜索拉夏貝爾,有近300家小店正在售賣該品牌服裝,涵蓋女裝、童裝、內衣、鞋類,甚至還有男裝。
不知情的消費者還以為拉夏貝爾的商業(yè)版圖在這幾年大幅擴張。
然而,真正的拉夏貝爾早在2021年就已破產清算,如今市場上的這些商品不過是“菀菀類卿”,雖然商標相同,但實際上彼此毫無關聯(lián)。
為何這些無名無分的貼牌商家僅靠一個商標就能做大做強?賣標買標,難道是一門潛在的大生意?
興衰沉?。簭妮x煌到崩塌
拉夏貝爾成立于1998年,抓住了中國服裝線下市場的絕佳機遇。
當時,線下女裝店風格模式單一,拉夏貝爾的法式浪漫品牌調性使其迅速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2003年非典過后,借著報復性消費的東風,其銷售額順利突破1億元大關。也是從這一年起,拉夏貝爾開啟了直營擴張之路,一路順風順水。
2014年,拉夏貝爾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yè)。同年,其線下門店規(guī)模不斷擴大,數(shù)量達到9448家,一時風光無限。
但僅僅一年后,這個看似堅不可摧的服裝第一品牌就轟然倒塌。
2019年,拉夏貝爾關停5000家門店;2021年,受疫情影響,庫存積壓、資不抵債、破產清算等一連串厄運接踵而至。
原因究竟何在?
其一,門店擴張過度,管理失控。
巔峰時期近萬家門店,卻堅持直營模式,將所有風險都攬在自己身上。店鋪利潤僅能勉強覆蓋租金和人力成本,每家店的產出效率極低。
其二,庫存周轉問題嚴重。
要同時為近萬家門店供貨,卻沒有數(shù)字化管理系統(tǒng),門店補貨、調貨等流程緩慢,必然導致大量庫存積壓。
2014年到2018年,拉夏貝爾門店庫存率從13.27億提升至24.34億,周轉天數(shù)高達400天,這顯然不符合快時尚品牌的要求。
2020年,為清理庫存,拉夏貝爾全線女裝低價甩賣,并減少上新頻次。雖然庫存減少了20億,但品牌定位、定價、形象等都一落千丈。
其三,錯失互聯(lián)網(wǎng)紅利。
為了上市計劃,拉夏貝爾將重心完全放在線下門店擴張上,忽視了電商業(yè)務的發(fā)展。
當門店急速擴張時,淘寶正蓬勃發(fā)展,新的消費習慣逐漸形成,流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消費者更傾向于互聯(lián)網(wǎng)興趣消費。
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拉夏貝爾,倒閉只是時間問題。

拉夏貝爾時裝秀場來源:網(wǎng)絡
賣標求生:重蹈“南極人”覆轍?
2020年,拉夏貝爾開始出售品牌授權。
所謂賣品牌,就是將品牌授權給各類供應商和經(jīng)銷商,自己收取品牌使用費用,對方則負責生產和銷售。
第一批購買商標的商家很快嘗到了甜頭:2021年拉夏貝爾破產清算,反而成了他們低價大甩賣的噱頭,吸引了不少不知情的消費者搶購。
其實拉夏貝爾并非賣標的先驅,大家熟知的南極人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貼牌生意。
貼牌生意幾乎零成本且利潤豐厚,企業(yè)無需承擔生產成本和庫存風險,只需坐收授權費。
南極人起初賺得盆滿缽滿,授權了大量生產商、經(jīng)銷商,還憑借貼牌生意在2015年成功在A股上市,市值一路飆升。
然而,授權商家越多,風險越大。
2021年,南極人授權的上游供應商達1839家、下游經(jīng)銷商10311家,終端店鋪13258家。
一方面,貼牌商家多采用薄利多銷策略,不斷壓縮產品價格和成本,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供應商之間產品撞型,相互搶占市場,長期下來產品品質下滑。
近年來,南極人頻繁因質量問題被投訴,口碑一落千丈。失去消費者信任后,南極人品牌的毛利率從2020年的90%以上,降至2024年的14%。
貼牌生意難做,南極人只能開始自救轉型。
2023年,南極人開啟品牌自營之路,一邊清退貼牌商家,一邊聚焦抖音直播帶貨。
但這條路并不順利:市面上仍有大量此前授權的貼牌商家在售賣低價南極人產品,消費者很難直觀區(qū)分直營店和授權商的商品。
南極人的品牌形象修復之路似乎還很漫長。
由此可見,貼牌生意看似賺錢,實則是在消耗品牌價值,而且這種消耗往往是不可逆的。
不過對拉夏貝爾來說,品牌都已破產,即便不可逆又如何,能多撈一點是一點。

南極人拖鞋來源:網(wǎng)絡
賣品牌資產:消耗信任的短期之舉
對于陷入困境的品牌來說,賣品牌獲取一筆急救資金似乎是首選。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許多知名品牌不得已只能斷臂求生,如拉夏貝爾、飛利浦、南極人、恒源祥、同仁堂等。
短期內,買賣雙方都能從中受益:賣家靠這筆資金尋求新的增長機會,買家借助品牌快速打開市場。
但這終究只是短期套現(xiàn)的方法,長期來看并不可取。
一個品牌之所以能成為可交易的商品,是因為在幾十年的經(jīng)營中,在消費者心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信任。
所以,賣掉品牌就是在消耗甚至透支曾經(jīng)積累的信任,長此以往,品牌價值不斷被稀釋,又得從頭開始打造品牌。
正如喬布斯重返蘋果時所說,品牌不是貼在產品上的標簽,而是用戶心中體驗的總和。
當你決定賣掉品牌時,或許就已經(jīng)放棄了消費者,忘記了做品牌的初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瀝金”,作者:瀝金,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