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 Med新CEO上任背后的故事
繼任者計劃終于有了結果。

▲
欄目 | 文旅商業(yè)評論
領域 | 酒店業(yè)
01
昨晚,我看到了 Club Med 的重要公告,宣布任命法國人斯特凡納 · 馬凱爾為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新任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這位來自法國、有著零售背景,曾統(tǒng)管家樂福巴西與拉美業(yè)務,年營業(yè)額超 200 億歐元的管理者,將正式接手 Club Med 這個擁有 75 年歷史的度假品牌,全面負責全球業(yè)務,并常駐巴黎。

Club Med 新任 CEO 馬凱爾
復星旅文董事長徐曉亮評價馬凱爾,稱他“擁有深厚的消費品行業(yè)經驗,卓越的國際履歷,是加速 Club Med 發(fā)展、開啟品牌新篇章的理想人選”。對于亨利 · 吉斯卡爾 · 德斯坦,官方表達了尊重,稱“他的遠見卓識和卓越領導,塑造了一個成功典范”。
僅看 Club Med 的公告,會讓人覺得這是一次“平穩(wěn)交接、文化傳承、各方滿意”的人事變動。但幾天前,亨利本人通過媒體發(fā)聲,在法國《費加羅報》與多家歐美媒體上表示自己“被復星旅文解雇”,還批評母公司“沒有尊重過渡程序”“不顧法國文化傳承”“正在將治理中心東移至中國”。這些言論引發(fā)了法國傳媒圈和國內文旅行業(yè)的關注。
實際上,與其說亨利是“被解雇”,不如說是一場遲來的退休。旅界從多方了解到,亨利的繼任者計劃是他和 Club Med 董事會共同發(fā)起的,已經籌備了至少一年,馬凱爾正是他親自推薦的候選人。此前亨利也曾表示自己的任期“不可能永恒”,但真正離開時,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這也反映出,在 Club Med 這個具有商業(yè)、文化、全球化特點的品牌背后,高管更替不只是崗位調整那么簡單。一方面,亨利有“前總統(tǒng)之子”的光環(huán),他的事容易上升到政治層面;另一方面,法國高管 70 歲不退休很常見,但企業(yè)高管年輕化進程又必須推進。復星旅文在公告中保持謹慎,感謝、尊重并強調延續(xù),讓外界知道,雖然公司已 100% 由中國控股,但 Club Med 的文化仍屬于法國。
02
很多人看到馬凱爾的履歷,會質疑“零售業(yè)的人來做一價全包度假村,靠譜嗎”。其實在如今的行業(yè)趨勢下,這種跨界并不稀奇。
這些年,亞朵酒店把客房當精品店賣,文創(chuàng)、床品銷售得很好;首旅如家 CEO 孫堅曾是易初蓮花超市、百安居的高管,后來把酒店開遍全國。零售人做酒店,更懂“賣體驗”。
Club Med 本就是注重個性化、互動式體驗的酒店品牌,而零售行業(yè)擅長捕捉用戶需求,關注用戶體驗,這正是 Club Med 當下需要的能力。

巴厘島 Club Med/ 旅界實拍
回顧馬凱爾的職業(yè)經歷,他曾是家樂福拉美區(qū) CEO,整合過沃爾瑪巴西的業(yè)務,要在幾十個國家管理幾百個超市、面對上千萬顧客,這也是對“如何把服務賣好”的考驗。Club Med 賣的不是房間,而是體驗、情緒和生活方式,這和家樂福賣商品類似,都要理解消費者需求、設計更好的體驗、進行高效管理。或許復星旅文看中的就是他在家樂福積累的用戶思維和運營效率。
市場已經證明,零售業(yè)的人能把酒店做好,而且越做越好。更有意思的是,法國企業(yè)現(xiàn)在流行 CEO 年輕化、外部化。一份 Russell Reynolds 報告顯示,法國企業(yè)內部提拔 CEO 的比例,4 年內從 85% 下降到了 38%,CEO 平均年齡也首次跌破 60 歲。比如上月,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就聘任了雷諾集團的前 CEO 盧卡 · 德 · 梅奧。
51 歲的馬凱爾被任命,復星旅文顯然是在順應法國企業(yè)的治理趨勢:年輕、跨界、外聘。度假村行業(yè),尤其是高端度假村,正面臨轉變,過去靠好的沙灘、風景就行,現(xiàn)在下一代消費者追求更個性化的體驗、更強的互動和更高效率的服務。若經營者觀念陳舊,抱著 50 年前的理念經營酒店,注定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馬凱爾個人的生活方式與 Club Med 品牌高度契合。公開資料顯示,他私下是業(yè)余鐵人三項運動員,熱愛滑雪與戶外運動。這一點很重要,因為 Club Med 的品牌基因就源于滑雪、海邊、戶外運動與高品質生活體驗,一個熱愛戶外運動的法籍 CEO,自帶積極向上的品牌契合感與感染力。

復星旅文選馬凱爾,是選了一個有實操經驗、能將消費體驗做到極致的職業(yè)經理人。讓這個“鐵人三項型領導者”做酒店,或許是 Club Med 突破瓶頸的好辦法。
03
Club Med 更換 CEO 讓不少人擔心:“這家酒店集團會不會越來越像一家中國公司?”這是近期外界討論的敏感話題。尤其是在更迭 CEO、母公司私有化之后,有人猜測這家 75 年歷史的法國品牌,未來決策中心是否要“東移”。
但了解 Club Med 現(xiàn)在的團隊架構后會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首先,團隊還是以“法國味”為主。馬凱爾是法國人,常駐巴黎,三位副 CEO 中,兩位是法國人,Gino 從 G.O 體系出身,熟悉一線運營,Gregory 是亨利一手提拔的,負責全球拓展,另一位是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徐秉璸,負責亞太與新興市場。他們三人代表了 Club Med “文化、戰(zhàn)略與市場”三個核心層面。
更重要的是,復星旅文不僅沒削弱法國團隊,還在董事會層面引入了更多國際化力量。除馬凱爾外,新增了兩位董事:菲利普 · 海姆,曾任法國興業(yè)銀行首席財務官、法國郵政銀行董事會主席;山田卓也,日本 IDERA Capital 董事長,與 Club Med 在日本有深度合作。這兩人的加入,讓 Club Med 董事會更國際化,說明復星旅文在做“多邊治理化”,而非“去法國化”。
從復星旅文對 Club Med 過去 15 年的投資與治理路徑能更清楚這一點。從 2010 年入股至今,復星累計投入近 8 億歐元,2020 - 2021 年疫情艱難時期,即使大額虧損,也沒裁員、沒關店,還持續(xù)投入。同時,Club Med 的營業(yè)額從 15 億歐元增長到 21 億,營業(yè)利潤增長超 5 倍,全球員工中 95% 以上仍是本地人,僅在法國就超萬人。

這表明復星旅文不是要搬走,而是用資本支持品牌、用制度尊重文化。在我看來,復星旅文對 Club Med 是真愛。Club Med 在公司治理和文化傳承方面,不是脫軌,更像是一場軟切換。過去亨利一人主導的個人化治理模式變成了“團隊制共治”,過去靠魅力和經驗的戰(zhàn)略,如今由更年輕的領導力帶來更多靈活性與創(chuàng)新性。
歸根結底,所有的變與不變,目的只有一個:不是讓 Club Med 失去自我,而是讓它在時代變化后,依然保持自我。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 Club Med 新任 CEO 上任?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 END ———
如果您還希望經??吹轿覀兊奈恼拢浀命c在看和給旅界添加一個“星標”哦!
廣交天下英雄,共議文旅天下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