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電重裝攻克難關,“核電之肺”實現(xiàn)批量化制造
【強信心 增動能——高質量發(fā)展一線報道】
日前,記者來到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采訪,公司生產制造部負責人李金漢介紹:“單臺產品重達700噸,制造周期超40個月,這是為廣東省某核電站制造的產品,也是我們生產的第5臺和第6臺三代核電CAP1000蒸汽發(fā)生器。這批產品是我們自主研發(fā)的三代核電CAP1000蒸汽發(fā)生器,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掌握三代核電CAP系列蒸汽發(fā)生器技術,實現(xiàn)了批量化制造,代表著機械設備制造的最高水平?!?/p>
核電蒸汽發(fā)生器是核電站的核心設備,深藏于核電站鋼鐵巨軀之中,是龐大能量轉換系統(tǒng)里最精密的樞紐。它的“任務”是將數千根合金管道中熾熱的核能,轉化為驅動渦輪的純凈蒸汽,因此被譽為“核電之肺”,對核電廠安全穩(wěn)定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談到制造難度,李金漢表示:“在數千根細長合金管與厚重管板之間焊接,難度如同‘針尖上起舞’,要在毫米級尺度內確保每一條焊縫數十年無泄漏。大型鍛件整體成型、精密裝配,每一項工藝都是對制造精度的極限挑戰(zhàn)?!?/p>

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核電設備生產車間工作。 通訊員 王繼軍 攝
為提升核電裝備制造水平,哈電重裝積極推進“智改數轉”,以高水平賦能工業(yè)制造。公司不僅獨創(chuàng)了制造工藝與流程,還構建了嚴謹的核安全文化體系,實現(xiàn)了質量與進度的雙保障,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截至目前,該公司CAP系列蒸汽發(fā)生器合同額達35億元,生產周期已排到2030年。
作為國內重要的核電裝備制造基地,哈電重裝經過多年努力,成功打破了核電制造技術的國外壟斷,承擔起核電技術國產化的重任,其產品已覆蓋國內外20余個核電站。
據悉,目前在建的這批CAP系列蒸汽發(fā)生器共10臺,這為后續(xù)“國和一號”等自主核電產品的批量化建設,以及“走出去”戰(zhàn)略打下了基礎,將有力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和實現(xiàn)“雙碳”目標。
記者:王東
通訊員:王繼軍
編輯:張程程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jiān)審:王勍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