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經(jīng)歷與感悟:從踏空到新選擇
大家好,我是小寶,一名不只是懂保險的理財博主。
前幾天沒怎么更新,加我微信的朋友都知道,我去香港奔波了。
其一,受永明邀請,去聽羅振宇老師的線下分享。


羅老師的《文明之旅》每周一期,每期約一小時,立志從公元1000年講到公元1912年。
一共913期,對他個人而言,這是個長達20年的文化大工程。
真的很佩服,我覺得永明贊助羅老師算是選對了。
因為這很有長期主義,和儲蓄險的理念十分匹配。
其二,順帶去結算一下我的周六福股票。

20個交易日拿夠了,平均漲幅59.46%。
雖然比不上蜜雪冰城,但到手也有6位數(shù),我很知足啦。
以后再路過周六福的門店,我肯定熱情滿滿!
……
最近大A漲起來了,一下子沖到了3600點。
有粉絲問我:小寶你清倉了,后悔嗎?
說實話,要不是粉絲提起,我都沒太關注A股的情況。
5月8號清倉的基金,從那之后大盤走勢如下↓

從3300點漲到3600點,漲幅有7%多了。
后悔嗎?
用后視鏡看,這波上漲我直接踏空了,肯定后悔,誰不想多賺點再走。
但要是再讓我選一次,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清倉。
因為,大倉位我承受不了,小倉位又沒意義,純粹浪費時間。
在這波行情之前,大盤一直在3000點附近徘徊。
期間還疊加了關稅摩擦和大環(huán)境的問題,清倉的時候,我感覺3300點都有點虛。
這就使得,以我偏保守的性格,必須要控制好倉位。
資金要以“定投”的方式慢慢進場、攤薄成本,以防突然大跌,自己沒資金補倉。
我選了幾個指數(shù)基金,每天定投三百塊,看起來不少,但一個月也就投進去幾萬塊,一年增加的倉位不過幾十萬。
即便遇到去年國慶那波罕見的上漲行情,盈利也就6位數(shù)。
雖然是賺了,但這是兩年多定投的結果。
為此,我得時刻留意賬戶余額,別不夠錢定投扣款,還要考慮要不要換基金、換標的,每年還得做動態(tài)再平衡。
操作是有了,但沒賺多少錢,對總資產(chǎn)增值的貢獻不大,性價比不高。
這就好比你有100萬,拿50多萬買基金,感覺太冒險。
拿出10萬買基金,賺了10%,看著還行,但賺的這1萬塊對于100萬來說,不過1%。
相反,如果選擇一些“立竿見影”、穩(wěn)當且能大膽投入的理財方式,情況就不同了。
以北交所打新為例,最近我剛好盤了下情況:
廣信科技,675萬賺1.8萬;
交大鐵發(fā),572萬賺0.97萬;
天工股份,460萬賺0.97萬;
開發(fā)科技,600萬賺1.3萬;
星圖測控,510萬賺1.3萬。
別看動不動就是大幾百萬,其實都是為了保證中簽,和朋友湊的錢。
北交所不需要股票持倉,只要開了權限,有新股的時候,把資金鎖定2天就行。
比如廣信科技,675萬鎖定2天,就能賺1.8萬。
雖然這比例看起來不高,1.8÷675 = 0.27%。
但單算這2天的年化收益率高達48.6%。
而且它風險有限、時間短、頻率還不低。
平時沒新股的時候,資金該怎么用就怎么用,新股一來就大膽投入。
比如最簡單的,把資金放在年化2%多的微眾銀行,買活期理財。
如果一年有十來次北交所打新機會,兩者疊加,一年的綜合收益也有5%左右。
當然,北交所的缺點就是門檻高,動輒幾百萬。
我們幾個朋友的策略是,一邊好好攢錢,一邊養(yǎng)好自己的征信,讓自己有隨時調(diào)集低成本大資金的渠道。
新股一來,就放心賺錢。
跟朋友開玩笑說,我們平時誠實守信、一不偷二不搶,這時候就該用自己的信用為自己賺錢。
這純屬個人分享,不做推薦哦。
當然,除了北交所打新,還有一些類似的、能快速見到收益的理財方式。
今天投入,幾天就能拿到收益,獲得感滿滿。
每個人的投資偏好不同,我目前更喜歡這種“打游擊”的方式。
夠爽、夠直接!
平時有類似的機會,我也會在朋友圈提醒。
沒想到,有粉絲特別信任我,說要把錢轉(zhuǎn)給我,一起賺錢。

上百萬的資金,自己兒子可能都不知道,現(xiàn)在連面都沒見過就敢轉(zhuǎn)給我,我真是受寵若驚。
仔細想想,這或許也是我們業(yè)務做得好的原因之一,粉絲的信任感足夠高。
像保險這種“低頻高信”的商品,尤其是儲蓄險,動輒幾十上百萬的投入,
一定要先建立好足夠的信任,等大家有需求的時候,才會第一個想到我。
剛?cè)胄械?,或者在做其他長期業(yè)務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們這種方式,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