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賢的讀書與譯詩感悟
《野草》在魯迅的著作里是極為瑰麗迷人的,但它思想深邃、表達曲折,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所以,我只要看到有關(guān)《野草》的論說文字,一定會購買閱讀。從上世紀(jì)五十年代李何林先生那時起,到現(xiàn)在,我看過的相關(guān)論著總有兩位數(shù)了。雖然大家論述的是同一本薄薄的書,但論點和結(jié)論卻大相徑庭,各有各的觀點。有的從政治角度立論,有的從啟蒙角度立論,甚至還有人認(rèn)定它是魯迅和許廣平的戀愛記錄。真是見仁見智,這也更凸顯出這本書涵義深厚、魅力無窮,但這些論述的水平參差不齊也很明顯。在我讀過的這些論述中,有兩部特別讓我覺得言之成理、對我理解《野草》很有幫助。
郜元寶先生主編的《本味何由知》,是專門研究《野草》的多人論文集。里面有不少見解深刻的文章。就拿那句有名的“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來說,大家的說法很多,但大多是隔靴搔癢,甚至有無知的譏諷。書中有篇文章說,魯迅筆下的棗樹,是“好像要刺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意象,“一株是”“一株也是”這樣的寫法,會讓讀者帶著困惑往下讀,等再看到棗樹出現(xiàn)時就會有所領(lǐng)悟,能體會到這強化了叛逆性。

葉雖輕,腰卻硬(國畫)戴明賢
另外,楊義先生《魯迅作品精華(選評本)》中點評《野草》的部分也很不錯。魯迅說他的哲學(xué)都在《野草》里,楊先生就把這當(dāng)作打開寶庫之門的鑰匙,從魯迅的自然哲學(xué)、社會哲學(xué)、宗教哲學(xué)、生命哲學(xué)等方面去考察各篇,就像探驪得珠一樣,把其中的奧義都解開了。研究《野草》的文章,有的拘泥死板,不懂哲理;有的以自己的觀點去解釋經(jīng)典,過度發(fā)揮。相比之下,楊先生對實與虛、形下與形上的把握很精準(zhǔn),他說,“魯迅寫散文詩,簡直是把它當(dāng)作對思想力、想象力的試煉來對待”。他的分析既精準(zhǔn)到位,又多引用魯迅的其他文字來佐證,很有說服力。而且他語言簡練,一語道破,讀起來讓人很痛快。比如他說《死火》是“在生、死之間思考生命價值和死亡哲學(xué)”;《影的告別》中的影,隱喻著自我分裂的“現(xiàn)代人”意識。《墓碣文》相當(dāng)于魯迅自撰的精神墓碑,面對死亡時似斷還續(xù)的發(fā)問,直指生命與死亡的意義,等等,都能切中要害。楊義先生是一位善于讀書、有很多創(chuàng)見的學(xué)者,我讀過他的多種著作,收獲頗豐。

日曬成蔭(國畫)戴明賢
把一首外國詩的不同中譯本對照著讀很有意思,能讓我們在遣字用詞上得到很多啟發(fā)。比如但丁的《神曲》,我讀過朱維基、黃國彬、黃文捷、肖天佑等人的譯本;歌德的《浮士德》,我讀過郭沫若、綠原、楊武能、谷裕等人的譯本;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我讀過呂熒、智量、馮春、丁魯?shù)热说淖g本;譯拜倫的有查良錚、楊德豫兩家,等等。我覺得這些譯本的功力都差不多,難分高下,而且各有精彩之處。
短詩的譯品總體上旗鼓相當(dāng),個別例子各有長處。比如戴望舒譯洛爾加的《海水謠》:“在遠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齒/天是嘴唇?!惫糇g《魯拜集》:“醒呀!太陽驅(qū)散了群星/暗夜從空中逃遁/燦爛的金箭/射中了蘇丹的高瓴?!辈榱煎P譯拜倫《致托瑪斯·摩爾》:“愛我的,我致以嘆息/恨我的,我報以微笑/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準(zhǔn)備承受任何風(fēng)暴?!蔽矣X得這些譯本比其他譯本讀起來更愜意。
霍斯曼的《月亮偏西了,我的愛》,周煦良的譯本是:“半輪月已是西沉去,吾愛/風(fēng)風(fēng)又吹來雨雨/今夜你睡得遠遠的,吾愛/我倆間重洋深阻//在你安睡的那地方,吾愛/是否也風(fēng)雨凄其/唉,你是睡得那樣沉,吾愛/你和我一樣不知。”
周譯霍斯曼很有名,但我更喜歡袁水拍的譯文:“月亮偏西了,我的愛/風(fēng)帶著雨,遠遠吹來/我們睡在遠隔的異鄉(xiāng),我的愛/我們之間隔著深深的海//你睡的地方,我的愛/是否也在下雨,我不知道/啊,你睡得這樣熟,我的愛/你和我一樣都不知道?!?/p>
【蠻坡留云錄】是戴明賢在筆會的專欄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zé)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quán)或非授權(quán)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