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模糊!蕭山人的快樂消暑水藏不住啦!

空調(diào)、奶茶、冰飲……
雖說現(xiàn)代社會“一鍵降溫”輕松得很,但一到三伏天,蕭山人最惦記的,還是那一口或是清涼、或是“燙嘴”的老味道——那些用干菜、青梅做的“消暑水”,看著平平無奇,喝下去卻能瞬間喚醒蔫掉的胃口。
有意思的是,記憶里的老底子非遺,如今也變著花樣玩出新潮。趕緊跟著小布一起來看看吧~

蕭山人判斷入夏的標(biāo)志,不是氣象臺的預(yù)報(bào),而是餐桌上那碗泛著琥珀光澤的干菜蒲頭湯。

別看名字土里土氣,它可是蕭山人公認(rèn)的夏季“神仙湯”。配料隨你加,葫蘆、絲瓜、毛豆、番茄……無論放什么,菜蒲頭的咸香打底,時蔬的鮮味疊加,總能鮮出層次。要是遇上“豪華版”,湯里加了毛豆和河蝦,那鮮味更是讓人喝不夠。連湯帶料澆在熱飯上,“美”得能多吃三碗飯!


說起木蓮豆腐,很多蕭山的“80后”“90后”可能會先想到超市冰柜里的“木漣冰爽”。

夏夜逛超市,從冰柜里挑一盒木蓮凍,回家后迫不及待就要插上吸管,大口吸溜那冰涼、帶著薄荷味的果凍。

而傳統(tǒng)的手工木蓮豆腐,則與這款甜品多少有些不同。木蓮豆腐由藕粉和木蓮汁做成,老蕭山人喜歡在晶瑩的豆腐上澆點(diǎn)紅糖水,或者滴幾滴薄荷水,一口下去,清甜冰涼,暑氣頓消。

暑氣蒸騰的盛夏午后,一碗樸實(shí)無華的綠豆湯則是最佳“解暑”搭檔。蕭山人愛喝綠豆湯,那些煮至開花的綠豆在鍋里翻滾,漸漸熬出綿密的沙質(zhì),有人偏愛濃稠如粥,有人鐘情清湯寡水,卻都抵不過從冰箱里端出來時那陣沁涼。

記憶里最美味的一碗綠豆湯是外婆做的——她把湯煮得濃稠,舀上一口,粗糲的豆沙感順舌尖而下,一整個夏天的清涼落肚。


春里摘下的青梅,腌好存放,專等盛夏登場。

青梅開胃、消暑又解膩。制作上,蕭山人也有妙招,把腌好的青梅露加上冰塊和綠茶,攪一攪,那清爽勁兒,可以連喝好幾杯。也有人喜歡兌上可樂或雪碧,酸甜氣泡的組合,也是堪稱絕配。


老字號“老大昌”與新潮咖啡館合作,把自家傳統(tǒng)做出了新花樣。

特制玫瑰米醋遇上玫瑰花液、冰塊、氣泡水,一杯泛著夢幻粉色的飲品完成——玫瑰花香淡淡縈繞,還隱約透出類似荔枝的清甜感,非常解渴。

醬油 + 拿鐵,這組合聽著像黑暗料理?現(xiàn)在可是年輕人打卡嘗鮮的新寵。

老大昌非遺技藝釀造的老醬油醇厚打底,疊加飴糖和咖啡豆香氣——并非想象中濃重的醬油味,而是類似海鹽拿鐵的微妙咸甜感,層次豐富,給人眼前一亮感。

看完這些地道的蕭山消暑飲品,你最想嘗試哪一款?是咸鮮開胃的干菜蒲頭湯?還是清涼爽口的木蓮豆腐?或者想來點(diǎn)新奇的醬油拿鐵?你還知道其他解暑飲品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夏日解暑秘訣。
文字/林青穎
圖片/李鈺涵 童宇倩 於立英 蕭友圈
資料/區(qū)融媒體中心
原標(biāo)題:《熱? 到? 模? 糊? ! 蕭山人的快樂水藏不住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diǎn),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jiān)谖闹凶⒚鱽碓醇白髡呙帧?/p>
免責(zé)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quán)或非授權(quán)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jìn)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