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顯影歷史,不滅微光
電影《南京照相館》海報
今年暑期檔,申奧執(zhí)導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憑借獨特視角與深刻的歷史回響,成為一部不可忽視的佳作。在這里,歷史的滄桑與藝術的敘事張力相互交融,實現(xiàn)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民族記憶對話。
讓歷史顯影
以往,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像創(chuàng)作,大多從宏觀視角展現(xiàn)戰(zhàn)爭全貌,或以標志性事件為核心呈現(xiàn)歷史的沉重與殘酷。而《南京照相館》另辟蹊徑,通過一家照相館的微觀敘事來映照這段血色歷史。南京大屠殺期間,一群普通人躲進吉祥照相館暫避戰(zhàn)火,卻被迫為日軍攝影師沖洗底片,意外發(fā)現(xiàn)記錄日軍屠城暴行的罪證照片。他們本只想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但目睹這些殘酷真相后,毅然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留存底片,讓日軍罪行曝光,讓歷史真相得以傳遞。
相片是影片的核心意象,被賦予了多重意義。
在和平年代,相片承載著樸素而溫暖的價值。影片中,照相館墻上掛滿普通人的笑臉:新婚夫婦的羞澀淺笑、孩童的天真憨態(tài)、全家福的團圓暖意……這些影像記錄著南京城曾經的煙火氣,定格了老百姓平凡的幸福。此時的相片,是生活的寫照,是人們對美好的珍視。
日軍攻占南京后,相片淪為暴力機器的附庸,成為侵略者美化戰(zhàn)爭、操控輿論的工具。日軍的鏡頭對準中國人倒在血泊中的瞬間,快門聲與槍聲交織成死亡的節(jié)拍,每張影像都被他們視為“戰(zhàn)績”的證明,淪為軍國主義煽動國內狂熱情緒的宣傳素材。面對國際輿論,日軍又試圖用虛假的“親善照”粉飾侵略,將侵略的罪惡包裝成“解放”的謊言。侵略者不僅屠戮生命,還妄圖篡改記憶。
躲進吉祥照相館的人們手無寸鐵,卻面臨著生死抉擇——交出底片換取茍活,還是冒死傳遞真相?最終,他們選擇了后者。那些記錄著屠殺現(xiàn)場、街頭槍決等的相片,承載著南京城的血淚記憶。它們應成為法庭審判戰(zhàn)犯的鐵證,成為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利器——相片上凝固的血跡無法篡改,定格的事實不容否認,任何歪曲歷史的企圖,在這些影像面前都將不攻自破。
影片彩蛋部分,昔日南京城的景象與今日南京的繁華重疊,片中人物拼死保護的底片上,是如今我們隨手可拍的藍天白云、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此時,一種無需言說的震撼油然而生。
《南京照相館》以相片為敘事線索,讓歷史通過普通人與相片的互動——沖洗、藏匿、傳遞,逐漸浮現(xiàn)。這種以小見大的視角,使宏大的歷史敘事落實到個體的具體經歷中,與普通人的悲喜、生死和抉擇緊密相連。觀眾由此能更直觀地感受歷史的厚重,也讓這段熟知的歷史有了更貼近個體經驗、更具代入感的講述方式。
人性的對照
作為戰(zhàn)爭片,其核心魅力在于對人性的深度探尋與藝術呈現(xiàn),那些在極端環(huán)境下依然閃耀的人性微光,總能打動觀眾。
在日軍屠城的陰影下,吉祥照相館成了亂世中的一座孤島。郵差阿昌第一個躲進照相館,冒用學徒身份求生,面對日軍槍口瑟瑟發(fā)抖,顯得膽小慌亂;跑龍?zhí)椎难輪T毓秀,逃難時還帶著旗袍,心心念念著她的電影夢;日軍翻譯官自詡靠腦子吃飯,以為討好日軍就能換來生路;照相館老板老金,帶著家人藏在地窖,以為戰(zhàn)爭過后,還能安穩(wěn)生活在他心愛的南京城里……
這群小人物并非天生的英雄,卻最終都選擇了抗爭與犧牲。
這種轉變并非偶然沖動,而是民族意識在血與火中必然的覺醒。當日軍鐵蹄踏碎城池,當同胞的鮮血浸染熟悉的街道,即便最卑微的個體,也經歷著最痛苦的精神震蕩——亡國滅種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此時的沉默成了另一種屈服。于是,犧牲從被動承受變?yōu)橹鲃舆x擇,成為對侵略者最有力的反抗。
中華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傳統(tǒng),在和平時期或許不顯眼,但在民族存亡之際總能爆發(fā)出驚人力量。小人物的選擇與犧牲,正是文化基因在歷史危急時刻的顯性表達,他們用生命完成了從凡夫俗子到民族脊梁的身份重構。每一個傳遞真相的犧牲者都是刺破侵略謊言的微光,這些微光匯聚起來,照亮了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道路。
另一方面,影片展現(xiàn)的日本兵屠殺平民時的獰笑、用活人練習刺刀的興奮、比賽殺人的癲狂,無不顯示出侵略者已喪失基本人性。日本隨軍攝影師伊藤,是影片著重刻畫的反派人物。與其他張牙舞爪的日本軍人不同,他面帶微笑,稱阿昌為朋友,給流浪狗喂食,前半程儼然一副“有人性”的模樣。但這只是一層偽裝,一戳即破。他的偽善根源在于軍國主義的影響,戰(zhàn)爭被奉為最高價值,人性中的真善美被侵蝕,士兵淪為殺戮機器。揭穿伊藤們的偽善,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看清軍國主義的真面目。
《南京照相館》并非完美無缺:部分角色的轉變略顯倉促,個別情節(jié)的設計有戲劇化痕跡,但這些瑕疵掩蓋不了影片的光芒。它完成了對歷史的莊重回望,讓觀眾在回望中更深刻地理解銘記的意義和前行的方向。當“銘記歷史,吾輩自強”的字幕浮現(xiàn),這八個字沉甸甸的。它既是對30萬亡靈的告慰:山河猶在國泰民安;更是一份誓言:新時代的我們,必須以自強守護來之不易的安寧。
那些定格在底片上的苦難,終將在我們手中轉化為奮進的力量。(李愚)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