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護,她喚醒“沉睡”丈夫
“醫(yī)生說他還有2年時間,我就不相信!”十年前,丈夫不慎摔傷,成了無法清醒的“植物人”。而她十年如一日的守護,最終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在寧波慈溪觀海衛(wèi)鎮(zhèn)錦堂村的一間兩層農屋里,清晨陽光剛爬上窗臺,45歲的陳明貴就已忙碌起來。她端著小米粥走到床邊,輕聲喚著:“伯華,吃飯了”。床上的男人看到她時,嘴角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誰能想到,這個如今能回應愛意的丈夫,曾是醫(yī)生斷言“活不過兩年”的植物人。
2000年,21歲的陳明貴從四川合江老家來寧波慈溪打工,結識了31歲的余伯華。2007年,兩人結婚,婚后一起進廠務工,小家庭逐漸有了積蓄。正盤算著翻蓋新房改善居住條件時,不幸卻降臨了。2015年7月,臺風剛過,屋頂漏雨,余伯華爬上屋頂檢修時不慎摔落,頭部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成了“植物人”。
為給丈夫治療,陳明貴前前后后花了40多萬,不僅花光積蓄,還欠下一大筆外債??粗〈采虾翢o知覺的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陳明貴眼淚止不住地流,但心里有個聲音在倔強地吶喊:“不能倒下,家還得撐著”。
從此,陳明貴放棄工廠工作,在家專職照料丈夫。不管白天黑夜,每隔兩小時,她就得給丈夫翻身、擦身、按摩。頭三年,余伯華無法自行進食,全靠鼻飼管,她每天精心熬制營養(yǎng)粥。在她的照料下,丈夫身上干干凈凈,沒有一個褥瘡,家中陳設簡單卻干凈明亮,沒有異味。
歲月在重復的護理中靜靜流淌,愛與堅持終于喚醒了沉睡的靈魂。余伯華慢慢能自己吃飯了,左手左腳能動了,能坐起來了,智商恢復到“像小孩子”的水平,除了吃飯只認家人。陳明貴說:“他現在看到我就笑,還會用左手抓我的衣角呢”。
再難的時候,一家人都沒有想要放棄。為了撐起這個家,陳明貴自己種菜種地,周邊小企業(yè)多,她不時找些手工活在家做,一有空就騎半小時電動自行車去海邊的陳家浦撿塑料瓶。
兩年前,她應聘進入一家護理公司,專門給周邊身體殘疾、居家康復的病人提供上門康復服務?!皠e人干護理都要先培訓,我去就直接發(fā)證上崗了”。多年照顧丈夫的經驗,讓她對護理工作駕輕就熟,也有了一份穩(wěn)定收入。
讓陳明貴欣慰的是,兒子很孝順,時常幫忙一起照顧父親。如今,余家的長女已經出嫁,小兒子就讀于當地一所初中,外債已經大部分還清,丈夫的病情也較為穩(wěn)定。
長期的壓力與辛勤勞作,讓陳明貴落下一身毛病。她表示,最難的時候,是家人和村里給了她力量。
這些年,余家?guī)讉€兄弟子侄都會上門幫忙,村里第一時間幫余伯華拿到了殘保和低保,給一家人的生活兜了底。村干部經常上門,“什么事都跟我講,我也什么都跟他們說”。
在親人和政府的幫助下,他們蓋了一幢兩層兩間的新房,完成了一樓的裝修,一家人有了不錯的生活環(huán)境。更讓陳明貴欣慰的是,兒子小余從小耳濡目染,很懂得體貼媽媽的辛苦,小學時就跟隨她一起外出撿瓶子,家務做得稱手,小小年紀燒得一手好菜,她外出工作時,也能放心讓兒子照顧父親。
回望十年路,陳明貴從未想過放棄。別人說“走了算了”,她只覺得“不服氣”。如今她滿懷感恩,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讓日子更好。這份樸素的堅守,在歲月里綻放出最動人的光芒。
網友評論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