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姨十字繡失而復得:調(diào)解化解糾紛》
原創(chuàng) 張薇、陳嘉思 上海高院 上海
午后陽光斜斜地透過窗欞,灑在攤開的卷宗上。這起承攬合同糾紛案,標的額雖小,但看到“長3米多”“寬1米”“十字繡”“古稀老人”“耗費數(shù)年”這些字眼,我心里不禁一緊,深知案件背后是老人沉甸甸的心血。
初調(diào)遇阻:雙方各執(zhí)一詞
案件情況并不復雜。劉阿姨耗時數(shù)年繡成大幅十字繡,交給金大姐的店鋪裝裱。完工后,劉阿姨覺得裝裱僅覆薄膜、框架未加固,不符合約定,對效果也不滿意,所以不愿付款。金大姐則堅持裝裱已完成,不付款就不返還繡品。劉阿姨無奈訴至法院,要求金大姐返還繡品。
剛接手這起案子,考慮到事實清晰、法律關系明確,還涉及古稀老人,為高效解決糾紛、減少訴累,我先嘗試庭前調(diào)解。可電話溝通時,雙方對調(diào)解抵觸情緒極大。
劉阿姨兒子態(tài)度堅決:“沒什么可調(diào)解的!必須無償返還!這是我媽三年的心血,不能被糟蹋!”裝裱店金大姐也毫不退讓:“法官,調(diào)解不了!為了這大家伙,我專門租了場地,成本都搭進去了!錢不到位,繡品絕對不給!該怎么判就怎么判吧!”調(diào)解之路剛起步就被堵住了。
庭上斡旋:法理與溫情并行
調(diào)解無望,案件如期開庭。
開庭當天,劉阿姨在兒子攙扶下走進法庭。老人身形瘦弱,脊背微駝,但眼神緊緊盯著被告席。兒子情緒激動,憤怒地控訴裝裱“劣質(zhì)”。
這時,金大姐猛地站起來,提高聲調(diào):“我特意租了間鋪子存放!材料、方案她事先都同意了!現(xiàn)在一句‘不滿意’,就想白拿回去?我的人工、租金,誰來承擔?”她攤開滿是老繭的手掌,滿臉不甘。
我明白,判決雖能依據(jù)法條分清責任,但化解不了雙方心中的怨氣,甚至會加深矛盾,導致“案結事未了”。法官不僅是裁判者,更應是社會矛盾的修復者。于是,我決定繼續(xù)調(diào)解。
我轉向劉阿姨母子,放緩語速說:“阿姨,您的心血值得尊重,但從法律角度,承攬合同講究對價。如果裝裱確實有瑕疵,像您說的薄膜覆蓋、框架不穩(wěn),這些瑕疵是否嚴重到讓整個裝裱工作‘毫無價值’,您是否有權因不滿意而拒付全部報酬,這需要考量。或許可以根據(jù)瑕疵程度,合理扣減部分報酬。”我點明關鍵:瑕疵不等于全盤否定,法律既保護權利,也尊重付出。
接著我又看向金大姐,帶著理解的語氣說:“金大姐,您的付出我們都看在眼里,但這繡品對劉阿姨是數(shù)年心血,對您只是件商品。強留它,只會增加怨氣,物歸原主或許對雙方都好?!?/p>
孝心轉機:雙方達成和解
法庭陷入短暫沉默,只有空調(diào)低沉的嗡嗡聲。
突然,金大姐嘆了口氣,輕聲說:“其實接這活兒,是看她兒子忙前忙后,想幫老人把心血裝裱好,也是念著一份孝心。”這句話讓我看到了轉機——那份基于“孝心”的樸素情感。
我趕緊接過話:“劉阿姨,您聽,金大姐當初是念著您兒子的孝心。您這么大年紀繡這幅繡品多不容易,要是再為這事操心,讓‘孝心’蒙上對簿公堂的陰影,多不值得。咱們雙方各退一步,讓善意有個溫暖的結局,好嗎?”
劉阿姨沉默著,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衣角。過了好一會兒,她抬頭直視金大姐:“小金啊,老顧客了,鬧到法院……唉,這樣,我給你300塊,你把繡品還我,行不?”
300元,既不是足額裝裱費,也不是繡品價值,卻代表著對人工成本的認可。
金大姐緊繃的臉漸漸緩和,搓了搓手,點了點頭:“行,劉阿姨?!?/p>
現(xiàn)場履行:繡品回歸主人
為讓和解圓滿,我決定現(xiàn)場履行調(diào)解協(xié)議。
我們來到金大姐的店鋪。當那幅巨幅十字繡展現(xiàn)在眼前,劉阿姨顫抖著伸出手,輕輕撫摸。她兒子鄭重地將300元交到金大姐手中。
我笑著對劉阿姨說:“劉阿姨,您的十字繡拿回來了!”又對金大姐說:“金大姐辛苦了,您的工作也不容易?!标柟馔高^窗戶,灑在展開的繡品上,也映照著兩位當事人冰釋前嫌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釋然,有寬慰,更有跨越矛盾后的輕松。
法槌落下,能分清是非對錯;而調(diào)解,就像一雙巧手,以法理為針,以溫情為線,在規(guī)則的框架下,撫平生活的褶皺,織補破裂的情感。
主審法官
劉 芬
上海市金山區(qū)人民法院商事審判庭二級法官
原標題:《“劉阿姨,您的十字繡拿回來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nèi)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