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大團隊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佳績
近日,2025年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測評落下帷幕。合肥工大參賽團隊表現出色,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1項,同時取得省級一等獎13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7項的優(yōu)異成績,國家級獎項和參賽獲獎數量實現了學校參賽以來的又一次突破。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教育部與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共同發(fā)起的全國性大學生學科競賽,是目前參賽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強的電子設計類賽事。2025年全國1161所院校的22586支隊伍報名參加該競賽,經全國競賽專家組評審、全國競賽組委會批準,最終404個參賽隊獲全國一等獎(全國一等獎獲獎比例僅為1.8%)。

學校于2024年11月啟動2025年度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和培訓工作,并于2025年6月舉辦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校內選拔賽,遴選出141名優(yōu)秀選手參加賽前集中培訓。參賽學生和指導老師都放棄了暑期休息時間,冒著酷暑全身心投入到競賽準備中來。葉志遠、張元培、劉俊杰團隊(指導老師:侯華龍、鄧凡李),湯佳豪、陳江文炯、程思遠團隊(指導老師:戴雷、劉春),歷經層層考驗,最終均獲得全國一等獎。

接下來聽聽隊員們的心聲。
1. 競賽要求
本次電賽項目核心任務是設計并制作RC有源濾波器(即已知電路模型)與未知電路模型探究裝置,需同時滿足基本功能與發(fā)揮要求,構建一套可實現信號生成、采集、分析、建模與模擬再現的完整電路系統?;疽蠓矫妫骄垦b置需有精準信號調節(jié)能力,能自動輸出適配已知電路模型的信號,確保該電路按預設指標輸出?;诤瘮堤匦圆捎肦C網絡搭建該電路模型,保證其頻率響應與理論傳遞函數一致。發(fā)揮部分聚焦未知電路模型的自主學習功能與建模能力。測評現場提供低通、高通、帶通、帶阻四種類型的未知電路模型,探究裝置無需人工干預,一鍵完成對未知電路特性的識別、建模,并根據輸入信號實時生成與未知電路輸出相一致的模擬信號。
2. 競賽難點
(1)硬件電路難點:硬件電路是系統性能落地的核心載體。難點主要是寬頻放大電路性能矛盾,系統需覆蓋1kHz - 1MHz寬頻帶信號,放大模塊要同時滿足“低失真”與“寬頻響應”雙重要求。初期測試中,選用的AD8367可變增益放大器雖能高效放大高頻信號,但在1kHz以下低頻段衰減顯著,輸出信號幅值波動超過15%;而普通運算放大器雖適配低頻,卻因壓擺率不足(低于5V/μs),在高頻段出現波形失真,無法滿足測評對信號完整性的要求。
(2)數字建模難點:濾波類型識別精度要求高,測評現場的未知電路包含低通、高通、帶通、帶阻四種類型,需通過掃頻檢測準確捕捉截止頻率、通帶增益等關鍵參數,才能精準判斷濾波類型,任何參數誤差都可能導致建模方向錯誤。實時計算壓力大,未知電路建模需通過ADC采樣獲取信號特征,再進行傳遞函數擬合與IIR數字濾波器參數計算。該過程涉及復雜的數學運算,對MSPM0G3507主控芯片的運算速度和算力提出極高要求,若處理不及時易導致信號延遲。
3. 團隊創(chuàng)新點
(1)多模塊協同的信號生成方案:創(chuàng)新采用“AD9959 + 板載DAC + 繼電器”的組合模式,突破單一模塊的性能瓶頸。AD9959負責產生寬頻帶(1kHz - 1MHz)正弦信號,依托其10位DAC與500MHz時鐘,實現頻率精度≤0.01%;板載DAC輔助生成矩形波等特殊波形,繼電器根據信號類型與頻率自動切換通道,兼顧頻率范圍與波形多樣性。經測試,系統生成信號的頻率相對誤差絕對值均≤5%,峰值滿足≥3V要求。
(2)高效的學習建模優(yōu)化算法:團隊以IIR數字濾波器為核心構建建??蚣?,針對未知電路的濾波特性實現精準匹配。在學習階段,系統通過掃頻檢測獲取未知電路的幅值 - 頻率響應曲線,基于曲線特征擬合傳遞函數,再將傳遞函數參數轉化為IIR數字濾波器的系數。該濾波器能精準復現未知電路的信號處理特性,無論是低通電路的低頻保留、高通電路的高頻篩選,還是帶通、帶阻電路的特定頻率區(qū)間控制,均能實現波形無失真模擬。在IIR數字濾波器的基礎上,團隊創(chuàng)新引入“查找表”機制。系統在學習階段,將掃頻獲取的幅值 - 頻率對應關系、IIR濾波器的輸出定值提前存儲至查找表;在實時模擬階段,無需重復進行復雜的公式計算,直接通過輸入信號頻率索引查找表獲取參數,大幅降低運算負荷,將建模響應時間縮短30%以上,同時避免因實時計算延遲導致的相位漂移,確保模擬信號與未知電路輸出的同頻穩(wěn)定顯示。
4. 參賽感受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2 - 2班湯佳豪表示:“本次電賽項目不僅是一次技術實踐,更是對團隊協作、問題解決與工程思維的全方位錘煉。從技術層面而言,我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更感受到多學科融合的重要性。項目涉及電子電路設計、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編程等多個領域,比如硬件電路搭建需要扎實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IIR濾波器建模依賴數字信號處理知識,而主控芯片的程序編寫則考驗嵌入式開發(fā)能力,任何一個學科環(huán)節(jié)的薄弱都可能導致項目卡殼。這一經歷讓我們明白,工程設計不能紙上談兵,而要將多學科理論與實際元器件特性、電路工作環(huán)境相結合,通過‘仿真 - 測試 - 優(yōu)化’的迭代流程,才能實現設計目標?!?/p>

電子科學與技術23 - 2班葉志遠稱:“一個成功的工程項目,離不開各環(huán)節(jié)的無縫銜接與相互補位。團隊協作是項目順利推進的關鍵。三位隊員分工明確,分別負責硬件電路設計、嵌入式編程、測試調試三個核心環(huán)節(jié),高效協作解決了多個技術瓶頸。本次電賽讓我們在技術能力與團隊協作上都獲得了提升,也更加明白,電子工程領域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腳踏實地的探索與堅持,才能不斷突破自我,完成更高難度的挑戰(zhàn)?!?/p>

作為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合肥工大獨具特色的雙創(chuàng)教育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有力支撐。祝賀參賽師生榮獲佳績,希望各位學子未來以奮斗之姿再創(chuàng)輝煌。

來源 |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編輯 | 翟相博
責編 | 衛(wèi)婷婷 朱與欣
投稿郵箱 | hfutxcb404@163.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