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又低價,河南人工鉆石火了?
來源丨貝果財經(ID:beiguoshipin)
作者丨貝果看世界
點擊閱讀原文
最近啊,鴨老師觀察到一個吊詭的現象。疫情在持續(xù),高消費在瘋狂。
像什么蘭博基尼、勞斯萊斯、保時捷的銷量都創(chuàng)了歷史記錄。勞斯萊斯掌門人還公開表示,高銷量“歸功于”疫情造成的驚人死亡人數,這讓人們認識到應該及時行樂。
高溢價、稀缺感、身份標識,看來奢侈品們把人心和營銷整得明明白白,也難怪人家敢一輪輪漲價,畢竟總有人買單。但可喜的是,有群人在試圖戳破這些營銷夢境,而沖在最前面的,是咱河南人。
一提到“一顆永流傳”,大多數人肯定會直接聯(lián)想到“鉆石恒久遠”。不得不承認,全球最大的鉆石開采公司戴比爾斯的這條廣告語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就因為這條廣告語,鉆石硬是和“忠貞不渝”的愛情捆綁了這么多年,“結婚戴鉆戒”的所謂習俗也深入人心。但事實上誰都知道,這些動仄好幾萬的鉆石就是金剛石,說到底也只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1954年,美國一家公司制造出人類首顆人工培育鉆石,試圖用“工業(yè)鐵拳”來擊破戴比爾斯的營銷神話。
到了2020年,全球毛胚培育的鉆石總產量已經達到了約600~700萬克拉。以至于在2018年時,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甚至在珠寶指南里刪掉了原本定義鉆石的“天然”兩個字,人造鉆石在更大意義上被接納。
這眼瞅著帝國隨時要崩塌,戴比爾斯立馬行動起來,花4000萬美元造了臺機器,說是能識別天然鉆石和人造鉆石。嘿,還得花錢造機器分辨,這不恰好說明人造鉆石和天然鉆石沒啥不同嘛。
事實上,人造鉆石和天然鉆石不僅外表看起來一樣,就連化學成分和物理屬性都一樣。
用業(yè)內人的話說,兩者就是“河流里的水”和“冰箱里的冰”的關系,但人造鉆石的價格只有天然鉆石的1/3左右。
自此,鉆石江湖就分化出兩大派系,一派是由戴比爾斯主導的天然鉆石,一派是由河南鉆石企業(yè)主導的人工鉆石。誒?關河南啥事?
根據貝恩咨詢給出的數據,全球珠寶級別的實驗室人造鉆石原石產量大概是600萬到700萬克拉,其中,中國的產能占比50%,大約300萬克拉。而在中國制造的鉆石里,80%來自河南。也應了業(yè)界的那句話:世界鉆石看中國,中國鉆石看河南。
河南為啥能產人工鉆石?還得從1963年說起。當年,河南鄭州三磨制造出第一臺國產兩面頂壓機,然后用這臺機器制造出我國第一顆人造鉆石。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耗材成本的降低,河南涌現出一批金剛石生產企業(yè),也逐漸形成一個集人造金剛石產品研發(fā)、大規(guī)模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yè)集群。
也是靠著人造鉆石,河南誕生了不少上市公司。以去年上市的“力量鉆石”為例,開盤當天,股價就暴漲了11倍,200多塊的股價一直堅挺到現在。
咱大河南能一直乘著人造鉆石的東風起飛嗎?鴨老師覺得,還有些現實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產品精細化程度還不夠,上游廠商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等等。也有業(yè)內人士反映,國內存在包銷商囤貨造成人工鉆石“供不應求”假象的情況。
而順著產業(yè)鏈往下看,擺在人造鉆石廠商面前的終極問題或許是,消費者會買單嗎?他們會花6000到10000元購買人工鉆石,實現所謂的“克拉自由”嗎?
天九老板云老板社群開放了!在群里您可以找商機、交商友,還能了解更多前沿市場趨勢、行業(yè)分析、創(chuàng)業(yè)投資干貨!掃下方二維碼即刻進群!

版權說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未能核實歸屬。本文僅為分享,不為商業(yè)用途。若錯標或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