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銷量第一!國民品牌“畫面”憑什么快速火出圈?
來源丨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
作者丨燕閑
點擊閱讀原文
浪潮導讀:從自嗨鍋到自嗨鍋出品,新一代國民品牌巨頭已初顯輪廓。
在過去的食品飲料消費品中,國貨是卑微的,沒有人相信中國會誕生自己的雀巢、可口可樂、日清食品(合味道、出前一丁等)等國際集團。
本土企業(yè)即使在本土市場,也往往依賴于少數(shù)爆款單品存活,難以形成多元矩陣。
一個冷知識:其實你在超市里想買到國貨不是那么容易的。
舉個例子,有著八寶粥、花生奶等國民產(chǎn)品的本土品牌銀鷺,曾被雀巢收購,成了完完全全的外資品牌,直至業(yè)績下滑,去年才剛剛被原創(chuàng)始人陳清水家族買回。
同樣有被雀巢收購股份經(jīng)歷的還有徐福記、太太樂雞精、廣州五羊冰激凌……是不是萬萬沒想到?躲開速溶咖啡,你也躲不開僅僅一家雀巢的五指山。
海外資本的力量,遠比普通人所看到的要更震撼。而且這里面應該也不存在什么逾越不了的科技壁壘或工藝,畢竟雀巢在中國銷售的產(chǎn)品中,90%以上是在本地生產(chǎn)。
鈔能力、超能力,有錢本身就是生產(chǎn)力。
然而,最近隨著以自嗨鍋為首的新一代國民品牌的流行,一場席卷所有人的風暴正在醞釀。
以最近在天貓上橫空出世的「畫面」品牌為例,在沒有任何廣告大片、綜藝植入、知名代言人等“大手筆營銷”的前提下,15天就獲得銷量第一。
如果把單個品牌看做大象,擁有多個品牌的企業(yè)看做是象群,那「畫面」其實只是某個新象群中的一員——是的,我們在挖掘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股隱秘而磅礴的商業(yè)洋流。
為什么新一代國民品牌這么能打?
1
橫空出世的【畫面】品牌背后
許多人都知道方便面是油炸壓縮而成,但這是過往食品工藝水平有限的無奈之舉,隨著科技發(fā)展,地地道道的面食也早就能“封印”在一個袋子里,只需輕加工即可還原。
而從我們的生活來看,二十年前,大家對食品的核心訴求不過是方便、廉價的填飽肚子,彼時最受歡迎的面是方便面;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開始兼顧美味、口感與營養(yǎng),于是自熱食品站上了風口浪尖;
而當消費再升級,人們開始希望就餐可以更具儀式感,但和復雜的親自下廚不同,也不需要自己親自去菜市場買肉、買菜,只需簡單幾步,就能獲得一份有大塊肉與菜的面條……
這是「畫面」品牌所憑依的大勢,而除此之外,雖然本土年輕人對新品牌的接受程度很高,但這也意味著遺忘速度很快——能記住這個面,自然也能記住另一個面,憑什么目前跑得最快的是「畫面」?
它又如何保證“長期主義”地跑下去?
1、定位獨特:以「畫面」的“大塊肉系列”為例,一方面,傳統(tǒng)方便面產(chǎn)品缺乏加入大塊肉食的現(xiàn)實條件,另一方面,宣傳先行的品牌,只需一句“包裝僅為示意,產(chǎn)品以實物為主”就敢極盡渲染肉香,童年無知的你,可曾撕開包裝后望著肉沫嘆氣?
而「畫面」是第一個真實且主打大塊肉的牌子。
在店鋪上直接開賣,沒有前面的一系列宣傳動作,直接用產(chǎn)品和消費者溝通:
平臺上消費者對「畫面」的評價 平臺上消費者對「畫面」的評價
2、自建工廠:如今不僅網(wǎng)紅品牌愛找代工廠,諸如網(wǎng)易嚴選等不缺錢的大企業(yè),在做新產(chǎn)品時也往往會先和代工廠合作。
因為有著多年經(jīng)驗、服務多個品牌的代工廠,在對各類機械設備的理解和應用上是一路絕塵的:給代工廠一包豆子,它就能做出不同口味的豆干、米線、蛋白棒等上千個SKU。這對于推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新消費品牌而言尤為重要。
然而代工廠也有其弊端(相對自有工廠而言):
品牌和產(chǎn)品之間隔著一個代工廠,對產(chǎn)品質量的把控力度較弱;
設備與工藝研發(fā)往往欠缺獨特性,中后期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長期來看產(chǎn)能受限,代工廠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劃,既不會為單一品牌無限擴充產(chǎn)能,在面對突發(fā)的需求波動時(比如品牌因某事件突然爆火了),代工廠是否會為此調整全盤生產(chǎn)計劃也是問題;
OEM模式還隱含著關于「原料商」的問題。面對高度市場化的原料商,品牌的議價能力不會像自尋產(chǎn)地合作那么強,哪天市場火了,新入場競爭者多了,原料商坐地起價怎么辦?
然而,同樣作為新銳品牌的「畫面」,工廠竟然是自有的,位置在面食文化悠久的河南,并且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保障產(chǎn)品品質與獨特性。
對消費者來說,「畫面」品牌的自有供應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
獨特且地道的風味組合,如川味半筋半肉面、香辣牛肚面、番茄牛腩面,還有泡椒雞雜面,都廣受人們歡迎,但過往受原料與工藝所限,難以走進消費品市場的品類。
豐富的用料提升口感品質,如十三香小龍蝦(每份約有8-10塊蝦肉)、番茄牛腩面(每份約有70g左右的牛腩塊),讓圖片不再僅供參考,讓消費者購買到實打實的營養(yǎng)和滿足感。
誠意十足的性價比,縱使增加了“大塊肉”,從天貓旗艦店的價格來看,可以看到售價并不貴,或許是自有工廠能控制成本的原因,價格相較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速食面是低了不少。
市場反應速度快,「畫面」在短時間內就推出了多個系列、多個口味,市場反應速度極快。
3、中國文化自信:如今不少品牌打出國潮大旗,但定睛一看,又雙叒是仙鶴、祥云、山海經(jīng)主題、故宮紅綠色……華夏之美,豈止于此?
可惜的是,對于市場營銷人而言,要喊口號,迎合刻板印象才是最“效率”的口號。
而「畫面」的國風主題則有所不同:國風除了江南煙雨,也有大漠孤煙的邊塞情懷。
而「畫面」作為新品牌,較為大膽地啟用新銳設計師們,并將設計師名字印在其創(chuàng)作的包裝上——這遠比金錢更刺激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心。
「畫面」的包裝設計總是別具一格,而銷量似乎也印證了消費者其實并不缺審美能力。
不少普通品牌的“國風”“國潮”往往只是一個噱頭,但是「畫面」卻在不斷挖掘新銳設計師,并將其名字印在包裝上,真正把產(chǎn)品包裝當做藝術品來看待,也不吝于給藝術家們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藝術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物。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大量畫廊、畫展、美術館涌現(xiàn),它們不僅是藝術家們展示作品的舞臺,這些場館組織的拍賣會,也是藝術家們一大收入來源——現(xiàn)實中良好的商業(yè)環(huán)境,是藝術發(fā)展的巨大推力。
正如可口可樂給世界帶來的一抹圣誕紅,中國消費品市場是否也會給世界帶來些什么?「畫面」作為中國第一個將設計師名字印上包裝的品牌,確實是值得欣賞的一小步。
但無論是大塊肉定位,還是自有工廠、新銳設計……「畫面」在走一條網(wǎng)紅品牌的“反面路徑”,它最終能被市場接受嗎?
獨特與風險相隨。
若要探究這個品牌如何從零到一,又將去向何處,首先要知道這個品牌的背后究竟是誰。
2
幕后玩家大起底
揭曉答案:「畫面」是自嗨鍋出品。
是時候重新認識「新一代國民品牌」了。
許多專家批評本土品牌“營銷過度”,指出他們有數(shù)千萬甚至上億的營銷費用,但卻絕口不提傳統(tǒng)巨頭的投入是多少,哪怕人就在財報里明明白白寫著,還定期更新。
這么說吧,某樂、某巢、某利……那些長期霸占便利店貨柜的知名老牌,宣傳費用以十億為單位,破百億也不是稀奇事,本土品牌傾盡身家地砸個幾千萬,在巨頭的坦克面前也不過是小米加步槍。
大眾眼里新品牌創(chuàng)業(yè)前期高比例的宣傳投入,只是在市場中活下去的基本門檻,背著包袱挑戰(zhàn)巨人,才是本土品牌們經(jīng)營現(xiàn)狀。
人們更傾向于購買自己看過其廣告的商品,因為「陌生意味著危險與不可信任」是刻在我們基因里的本能,缺少這類潛意識的人,早在史前時代就葬身在各類環(huán)境與野獸嘴里。
結合這云泥之別的廣告投放規(guī)模來看,在“獲取消費者信任”這一點上,許多新銳中小企業(yè)的劣勢其實是一種資源劣勢。許多對本土品牌的質疑往往自詡“獨立思考”,反而才是更順應市場規(guī)律的思考。
也因此,自嗨鍋現(xiàn)在在做的事情比想象中更大——從自嗨鍋到自嗨鍋出品,一個中國誕生的世界級新集團正在緩緩成形。
我檢索了商標注冊的時間后,發(fā)現(xiàn)「畫面」、「罐罐」、「臭臭螺」等幾個商標最早在一年半前就提交申請了。
結合各方信息,大體可知:
1. 自嗨鍋出品,或已有十數(shù)個初步確定要推向市場的新品牌;
2. 不僅有短短15天就獲得銷量第一的「畫面」,還有復合調味料、冷凍食品、常溫鹵味等多個品類,劍指不同消費場景;
3. 新品牌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注冊,目前來看這不是倉促之舉,而是以年為單位,并攻城略地推進中的一個戰(zhàn)略級規(guī)劃。
一個產(chǎn)品推出要多久?
大眾所看見的營銷動作只是最后一環(huán),前期的產(chǎn)品研發(fā)、供應鏈建設、渠道鋪設、后臺團隊組建等才是真正吃錢吃時間的地方,而魔幻的是,這個跨度預計超五年的長期規(guī)劃,發(fā)生在一個創(chuàng)立都不到五年的品牌身上。
或許自嗨鍋在一開始,就致力于成為一個品牌集團了。這種“老道”在一個年輕品牌身上或許很反常,但很少人記得自嗨鍋創(chuàng)始人蔡紅亮,其實正是被「好想你棗業(yè)」以9.6億元價格全資收購的「百草味」(后百草味又以近50億元被百事可樂收購)的創(chuàng)始人——他本就是一名久經(jīng)商場的老將。
在爆品之外,擁有多品類開拓能力,有良好的資本背景,能與“舊勢力”相抗衡,自嗨鍋出品的成熟,意味著「新一代國貨品牌」中的一線梯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3
自嗨鍋出品的底層邏
說一個有趣的題外話,在財經(jīng)領域有一個熱詞叫“新消費品牌”,但本文卻沒有如何提及,源于在挖自嗨鍋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場小調研。
讀到這里的人,如果你了解「新消費品牌」這個詞,請趕緊好好反思一下,你是從哪兒學的?
我們在最繁華的街頭隨機攔截了最光鮮亮麗的十位白領,結果十個有九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新消費,剩下一個則表示她最新消費的,就是剛消費了麥當勞的巨無霸套餐。
所謂「新消費」搞不好是一個偽概念,市場的底層邏輯從未變過。產(chǎn)品、性價比、品牌營銷這些話,翻譯過來無非是 “好吃、便宜、有意思”,至于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最終戰(zhàn)場都在同一片地方:
互聯(lián)網(wǎng)、電子商務、KOL/KOC將不再是新品牌的專利,自有工廠、線下商超、經(jīng)銷商體系也不再是老品牌們的護城河。
那在這個殘酷的市場里,自嗨鍋出品的各項屬性怎么樣?
1、產(chǎn)品力:據(jù)知情人士透露,自嗨鍋的多輪融資中,相當大一部分資金投入了供應鏈建設里,相信其產(chǎn)品品質有較高保障。
更重要的是,目前他們已經(jīng)有意識地在各個品牌上加入「自嗨鍋出品」標識符,這一信任標簽若成功烙在消費者心智里,將極其有利于后續(xù)新品牌的推出。
2、品牌力:自嗨鍋的營銷路徑,是否會在「畫面」等品牌中得以復制?至少,目前「畫面」的營銷路徑和自嗨鍋是完全不同的,后續(xù)會怎么玩、玩得怎么樣,我們暫且持觀望態(tài)度。
3、渠道力:和高度依賴于單一渠道或電商平臺的中小創(chuàng)業(yè)者不同,自嗨鍋的自熱食品戰(zhàn)役打得轟轟烈烈,線上線下炮火齊鳴,渠道鋪設于他們而言,并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阻礙。這點總體樂觀。
綜合來看,從自嗨鍋到自嗨鍋出品,在穩(wěn)步的推進過程里,新一代國民品牌的第一梯隊的消費巨頭似乎已初顯輪廓,只是仍需要一些市場的信任與時間。
最后的最后,不妨再大膽一些猜想,結合自嗨鍋目前出品品牌的速度和表現(xiàn)來看,真正成為中國第一個類似于寶潔、聯(lián)合利華和雀巢的世界集團的日子……
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文中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不代表本APP立場,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