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產業(yè)研究報告:中國以外的動力電池生產存在障礙?
由于美國希望將電動汽車電池生產轉移到更近的地方,投資者需要考慮老牌企業(yè)的投資創(chuàng)新。
盡管美國通過通貨膨脹減少法案對電動汽車電池生產進行了重大投資,但中國等其他國家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全球電池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從全球來看,交通運輸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包括卡車、飛機、輪船,尤其是乘用車,這為世界各國過渡電動汽車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然而,這將需要重大改革綠色環(huán)保汽車所需的鋰電池全球產業(yè)鏈。
這種變化導致了一系列的環(huán)境和金錢問題。企業(yè)要想在這種新形勢下取得成功,需要面對成本效率、可持續(xù)技術、各地運營、勞動力市場強勁、許可流程順利等一系列棘手因素。以下是投資者可能正在尋找的內容:哪些企業(yè)可能會在這種轉型中帶來上升空間?
再次布局供應鏈
目前,90%以上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都依賴于中國,中國最大的兩家電池公司占據了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無論是在勞動力和制造業(yè)基礎設施,還是制造電動汽車所需的關鍵材料的開采方面,中國都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發(fā)這項技術。
中國的先發(fā)優(yōu)勢將使美國制造商難以趕上,尤其是在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更加嚴格的美國企業(yè)中。(ESG)在標準約束條件下。
隨著新供應鏈和制造中心的出現(xiàn),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實現(xiàn)盈利和有效生產可能是一個巨大而昂貴的挑戰(zhàn),這可能會緩解電動汽車的普及。
Adamam主管摩根士丹利全球汽車和共享旅行研究團隊 喬娜說:“電動汽車的普及涉及到許多敏感和相互沖突的因素?!薄敖煌ㄟ\輸行業(yè)脫碳尤為重要,但必須以不影響安全、環(huán)境或經濟的方式進行。”
兩個極端之間可能會產生供應鏈的再平衡: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迅速普及伴隨著對中國的更大依賴;
另外,在其他國家,電池生產的本土化進程較慢,而內燃機則較慢。(ICE)汽車的市場份額仍將持續(xù)一段或更長時間。中間立場是,一些國家希望緩解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風險,同時保證充足的電池供應,從而保持電動汽車轉型的快速發(fā)展。
Jonas 他說:“對于其他國家來說,重塑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全球汽車力量將需要徹底改變政策和技術?!薄按送?,我們預計到2040年,光是美國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就會投資7萬多億美元建設汽車工廠,發(fā)展電池電量,回收利用,升級采礦和煉油基礎設施?!?/p>
鋰的問題
綠色汽車生產的電池屬于碳密集型行業(yè)。為了生產電池,需要大量的淡水來提取鋰。鋰是生產電池的關鍵金屬,因其重量輕、能儲存足夠的能量進行長途旅行和反復充電而受到重視。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一項2021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電動汽車所需的礦物質投入是傳統(tǒng)汽車的六倍。另外,與傳統(tǒng)內燃機相比,生產、提取和生產這些礦物所需的能量強度更高,后者主要采用銅、錳等。但是,即使電動汽車需要對環(huán)境產生重大影響的礦物質,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仍然比內燃機汽車更有效率,下面詳細說明。
喬娜說:“電動汽車在使用壽命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明顯低于內燃機汽車?!薄半妱悠囋谄涫褂脡勖鼉鹊呐欧胚h遠抵消了制造電動汽車(包括電動汽車上的電池)產生的更高的能量強度?!?/p>
對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而言,在滿足電動汽車制造需要的礦物質需求方面,這些國家仍然存在三大障礙:
第一,電池關鍵金屬的開采和提煉高度集中在為數(shù)不多的國家,增加了隱性的地緣政治風險。例如,世界上70%的鋰是在澳大利亞和智利開采的,而60%的鋰是在中國提煉的。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鎳礦供應份額最大,剛果民主共和國占鈷開采量的75%。
到2040年,為了實現(xiàn)全球凈零排放目標,只有鋰的需求增長了40多倍,其次是石墨、鈷和鎳,這些重要礦物的需求可能增長了25%。此外,礦物生產和加工的飛躍可能會導致各種可持續(xù)性問題,包括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空氣和噪聲污染等。
同時,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制造商也可能面臨著獲取稀土資源的挑戰(zhàn)。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很早就意識到“垂直一體化”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礦業(yè)和電池公司一直在大量投資海外礦產資產,尤其是初期鋰項目。這類合資企業(yè)的主要動力是中國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國企業(yè)為了支持其電動汽車生產供應鏈的發(fā)展,愿意支付高于市場價值的價格。
中國公司鎖定了全球關鍵礦產,尤其是鋰的供應,這使得美國等其他國家的鋰電池制造商處于不利地位,尤其是當美國公司受到嚴格的ESG標準約束時。
從這里到那里
對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而言,要打破當前電動汽車電池零部件供應與制造的世界秩序,需要技術和創(chuàng)新。現(xiàn)在的進展,比如直接提取鋰,如果采用優(yōu)化工藝,可以產生高達90%的高價值礦物,而傳統(tǒng)的方法只能產生50%到60%。對其他國家而言,這為當前供應鏈重建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機會。另外,有一天,先進的電池回收技術可能會減少制造商對礦物原料提取的依賴。
另外一個關鍵是政策杠桿。2022年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在美國(IRA)旨在促進美國電動汽車等清潔技術的選擇,并將政府資金分配給即將到來的重要能源轉型。但是摩根士丹利的Jonas說,對美國來說,這個“更像是一個鼓勵鈍器”,而且有鞏固低效率技術的危險。IRA的核心是將資金分配給電池制造商,而不是制造千瓦時容量的效率或創(chuàng)新。對于美國來說,這可能是次優(yōu)操作。
即便如此,Jonas表示,“不斷變化的國家政策結構可能會催化當前電池供應鏈的再結構。例如,美國可能會增加其在電動汽車電池和礦物行業(yè)的份額,吸引新的資本?!睂τ谄渌麌襾碚f,這個再平衡階段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商機。然而,中國在短期內對全球電池供應鏈的主導地位仍然不太可能改變。
本文來自微信微信官方賬號“BT財經”(ID:作者:BT財經,36氪經授權發(fā)布,btcjv1)。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