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物首次出現(xiàn)!這個展覽等著你打卡
近日,中國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周家嘴路3678號)五樓臨時展廳“傳奇”與“新知識”-點石齋畫報140年”展覽向公眾開放,帶觀眾領略精美原稿和歷史新讀。
《點石齋畫報》是中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雜志之一。它于1884年發(fā)表,發(fā)表了4600多部作品,是19世紀末全面反映中國社會的圖像寶庫。本次展覽展示了《點石齋畫報》的出現(xiàn)、內容和影響力,以及《點石齋畫報》的原稿和清末出版物。
「近代中國新聞出版博物館」
在中國出版史和上海歷史上,《點石齋畫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開啟了圖文結合的新護眼模式,傳播了上海的新知識和多元文化,還為研究現(xiàn)代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史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在這次展覽中,上海博物館首次批量展出了館藏《點石齋畫報》的原稿,許多文物首次出現(xiàn),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些罕見的文物,領略了海派文化的魅力。
?
本次展覽由中國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上海革命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展覽從現(xiàn)在開始到7月21日,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配套展覽教學活動,包括石版印刷活動、中國古籍裝幀體驗等。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前來參觀,回到點石齋印刷書房工作現(xiàn)場,重讀19世紀末最受歡迎、最知名的第一本繪本,閱讀清末社會的“時事”和“新知識”。
另外,5月26日下午14日:00—16:00也將在三樓印刷車間舉辦石板印刷體驗活動,無需預約,現(xiàn)場有15人。
□
□
? 展覽亮點 ?
1 揭露稿件的秘密
近140年前,本次展覽優(yōu)選了20份《點石齋畫報》的原稿。這些原稿是上海博物館的特色收藏,第一次批量展出,面向大眾。手稿不僅具有精致的觀賞價值,還具有生動的細節(jié),包括繪畫、書法和篆刻,具有研究價值。線描、拼貼、修改的痕跡一目了然。另外,展覽還將手把手教觀眾解讀原稿,從印刷、裝幀等多個方面了解原稿的出現(xiàn),回到創(chuàng)作的歷史現(xiàn)場。

▲1884年5月8日,《申報》刊登了《點石齋畫報》

▲1884年6月4日,《申報》發(fā)布了《點石齋畫報》的征集廣告,詳細記錄了原稿的大小和要求。
2 修復石版印刷細節(jié)
以吳友如《申江勝景圖》中的《點石齋印刷局》為基礎,展覽利用動畫特效再現(xiàn)了點石齋石印刷廠的工作場景,讓落石、壓制、印刷等環(huán)節(jié)“動起來”,生動地講解了石印刷的每一步。晚清出版物如《格致匯編》、《康熙字典》、《鴻雪因緣圖》等,以及對相關研究專家張偉的深入采訪,詳細講述了石版印刷法的特點、優(yōu)勢和工藝之美。

▲點石齋印車間“申江勝景圖”工作流程

▲右:道光七年刻本《康熙字典》(1827年);左:康熙字典縮印本(1881年)

▲《鴻雪因緣圖記》
3 稀有出版物匯集
展覽展出了30多種關于晚清的書刊,如《格致匯編》、《申報》、《英年華》、《四英年華》、《點石齋叢畫》、《飛影閣畫刊》、《世界》等。,以及各個階段不同版本的《點石齋畫報》,以證據(jù)史展開了畫刊的發(fā)展史。

▲介紹石版印刷法的《格致匯編》
格致匯編是中國和上海最早的科學雜志之一,致力于大眾科普,引進了大量科學文章和插圖?!妒逵∷⒎ā酚?877年第二卷夏季發(fā)表,詳細介紹和回答了石頭印刷的所有技術問題,并解釋了《點石齋畫報》的印刷方法。

▲法國印刷的《世界》創(chuàng)刊號內頁
《世界》是1907年在法國出版的中國人出版的第一份拍攝期刊。該期刊以銅鋅板為照片制作,用重型道林紙印刷,世界上存在的數(shù)量較少,見證了該期刊歷史發(fā)展的新起點。

▲在《飛影閣畫冊》第五期內,《飛影閣畫冊小啟》記錄了畫家吳友如早年的經歷。
4 晚清市民眼中的世界
在攝影技術尚未普及的時代,《點石齋畫報》給我們留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寶貴細節(jié)。畫刊有4600多部作品,報道了當時重大的時事新聞、社會經歷、人物側寫、世界新知識、海外新聞,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它不僅是回放清末社會的“萬花筒”,也是當時人們的興趣和重點。

□
□
□
原標題:“許多文物首次出現(xiàn)!這個展覽等著你打卡”
閱讀原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