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體驗“窩囊旅游”了嗎? | 山水洲城記
這個夏天,朋友圈還在曬“特種兵式打卡”的狼狽照片時,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旅行方式悄悄刷屏,那就是“窩囊旅游三件套”——躺平漂流、坐電梯爬山、減速版蹦極。
與其說“窩囊”,不如說當代人學會了善待自己。告別“征服”的執(zhí)念,與怕水的本能、疲憊的膝蓋、只想發(fā)呆的心情和解。舒舒服服看風景,何必遭那份罪呢?
一
什么是“窩囊旅游三件套”?
“窩囊旅游”,聽起來像罵人的話,玩起來卻讓人上癮。
乘漂流筏在跌宕起伏的河道中穿急流、越險灘,水花四濺間感受“速度與激情”,貴州那種“西天取經(jīng)式”漂流更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這是你印象中驚險刺激的漂流吧?
如今在長沙,一種顛覆傳統(tǒng)的“窩囊版”漂流悄然走紅。在雨花區(qū)跳馬鎮(zhèn)的長沙石燕湖景區(qū),約500米的河道幾乎全是緩坡,橡皮艇靠水流自然推動,慢悠悠地“晃”完全程。水深僅50厘米,剛到成人膝蓋,清澈見底。就算意外落水也能輕松站起,完全不用擔心溺水。景區(qū)還安排了10名工作人員全程保障安全。
景區(qū)策劃總監(jiān)李文介紹:“不用劃槳、不怕翻船,玩的就是放松和自在!”這個主打“安全緩沖、清涼好玩”的項目,給親子家庭和想輕松體驗的年輕人帶來了漂流“新玩法”。自7月1日開漂以來,人氣持續(xù)上升,日均接待游客量已超千人。
還有“窩囊蹦極”,也就是減速版蹦極,游客跳下后通過安全繩索緩慢平穩(wěn)降落。“五一”假期以來,浙江安吉的云上草原景區(qū)、遼寧本溪大峽谷、湖北黃石天空之城景區(qū)等多家景區(qū)的“窩囊版”蹦極火爆出圈。很多網(wǎng)友評論:“又菜又愛玩”“感覺我又可以了”。
“窩囊爬山”更讓人叫絕。夏天爬山是挑戰(zhàn),但沒爬幾步就能看見電梯,20分鐘就能登頂,一步不爬也能覽眾山小。像郴州莽山的無障礙索道、垂直電梯,讓輪椅使用者也能登頂云海;杭州天嶼山的自動扶梯兩側加裝降溫噴霧,爬山成了“避暑+觀景”的雙重享受。
臺州神仙居,游客們可乘電梯到南天頂。圖源“仙居文旅”微信公眾號
其實,“窩囊旅游”不是孤立現(xiàn)象,它和近年來青年群體中的“躺平文化”“追求松弛感”一脈相承。
這種“不較勁”的旅行是一種反抗:不強迫自己登頂、不硬撐著冒險、不假裝熱愛刺激,就像年輕人流行的“社交糊弄學”“極簡生活”,本質上都是對過度內卷的自我松綁。
它不是消極躺平,而是在認清“我不必非要……”之后,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二
“窩囊旅游”的流行反映了當代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
同程旅行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暑期,有“窩囊漂流”項目的目的地旅行熱度明顯增長。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利川澗景區(qū)6月中旬推出“窩囊版”漂流后,吸引了省內外游客關注。7月1日至24日,費縣酒店預訂熱度環(huán)比上月增長超20%,增速在臨沂全市縣域目的地中排第一。
同時有“窩囊漂流”和“窩囊蹦極”兩大項目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成了浙江縣域目的地的“頂流”。同程旅行數(shù)據(jù)顯示,7月1日至24日,安吉縣酒店預訂熱度環(huán)比上月增長超70%,增速在浙江全省縣域目的地中排第一。安吉縣部分度假酒店的周末熱門房型,提前5天就滿房售罄。
2025年暑運已近半程,避暑旅行市場迎來高峰。高溫催生了避暑新潮流,縣域旅游也迎來發(fā)展新機遇。
7月25日,同程旅行聯(lián)合墨跡天氣發(fā)布的《2025避暑旅行趨勢報告》顯示,在短途避暑領域,空調、戲水、夜游構成“清涼三件套”,穿上救生衣躺在河里“窩囊漂流”,成了拉動縣域目的地熱度增長的網(wǎng)紅項目。
“窩囊旅游”的興起,讓一批縣域目的地熱度飆升。大暑節(jié)氣到來后,同程旅行聯(lián)合墨跡天氣篩選出10個氣候涼爽的熱門縣域旅行目的地,湖南郴州桂東縣上榜。
這些縣域目的地未來一周平均氣溫在17℃至29℃之間,是城市居民周末“宅度假”的理想選擇。桂東縣依托豐富旅游資源,推出了多條特色旅游線路,涵蓋康養(yǎng)休閑、尋紅踏綠、親子體驗等多種主題。
縣域旅游的崛起,反映出避暑游正從傳統(tǒng)景區(qū)向全域休閑轉變,縣域旅行消費活力不斷釋放。
三
當“窩囊式旅游”因安全溫和受歡迎時,7月22日廣西北海發(fā)生的一起慘劇,為暑期旅游安全敲響了警鐘。
廣西北海市海城區(qū)7月25日深夜通報,該市魚骨沙洲附近海域7月22日發(fā)生一起摩托艇與快艇相撞事件,導致兩人身亡。
涉事摩托艇公司負責人麥先生說,事發(fā)當天,臺風天氣剛結束,海面風浪不算大,但有很強的暗涌。事故發(fā)生后,魚骨沙洲上的游艇項目全部暫停,景區(qū)內攤位、遮陽傘等設施連夜拆除。當?shù)卣奸_展海上快艇摩托艇綜合整治工作。
這一悲劇和“窩囊旅游”的走紅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旅游安全的重要性——當傳統(tǒng)高風險項目還在為監(jiān)管漏洞付出代價時,溫和安全的“窩囊式旅游”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
旅行的本質不是冒險,而是回歸。在北海事故的陰影下,這種回歸更顯珍貴——當生命在刺激中隕落,溫和的“窩囊”反而成了延續(xù)旅途的保障。
記者/劉丹
編輯/尹瑋 校讀/李樂
初審/胡兆紅 終審/李辭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