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騎士”愛心閃耀,點亮社區(qū)溫暖煙火
如今,網(wǎng)約配送員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群體。在城市里,工會驛站為他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貼心保障。他們在享受工會服務的同時,懷揣著愛心,憑借自身特長為社區(qū)治理貢獻力量,其間發(fā)生了許多感人故事。
勇救落水者的兼職“小哥”
來自安徽的高懷,已在上海工作十幾年。他是一名垃圾清運司機,早上6點到中午12點辛勤工作,下午則化身為外賣小哥,穿梭于北新涇區(qū)域,生活忙碌又充實。盡管辛苦,高懷始終樂觀面對,他感慨道:“上海是個充滿機會和溫暖的城市,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p>
去年9月的一個晚上,高懷下班后和朋友小聚后回家,路過新涇港時聽到落水聲,發(fā)現(xiàn)一位女子落入水中。他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將女子救上了岸。當時已是深夜11點多,行人少,水面離岸邊較高,高懷一人都難上岸,更別說帶著被救的人。好在不久后附近居民發(fā)現(xiàn),去旁邊小區(qū)借了根消防水管將兩人拉了上來。救完人后,高懷確認女子安全便默默離開,回去路上才發(fā)現(xiàn)身上多處擦傷和瘀青,但他覺得救下人命,這些小傷不算什么。
見義勇為的高懷本想低調處理此事,可單位領導得知后將他的事跡傳開,同事朋友、社區(qū)居民紛紛為他點贊。面對大家的贊許,高懷謙遜地笑著說:“這只是舉手之勞,我相信換做任何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幫忙的?!?/p>
一通感謝電話背后的暖心故事
位于長寧路上的順豐速運站點,負責中山公園區(qū)域的快遞配送。25歲的河南小伙祝銘鑫在這里工作了3個多月。別看他工作時間不長,憑借細心與熱心的工作態(tài)度,已成為居民心中的“暖心小哥”。
一次送快遞上門時,祝銘鑫得知一位老人腿腳不便無法下樓取件,便主動幫忙搬上樓,還細心詢問老人是否需要其他幫助。發(fā)現(xiàn)老人不會使用電子設備,他耐心教導。此后,只要有空,祝銘鑫就去看望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向老人保證:“您放心,以后您家的快遞我一定送上門,不在家我就下次再送?!崩先耸指屑?,特意打電話給站點負責人表揚他。
祝銘鑫被老人的感謝深深感動,他說:“在上海工作這段時間,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情與包容。居民很友善,有時快遞還沒拿到手,就先遞來一瓶水,他們的笑容和熱情讓我倍感溫暖。所以我想用自己的力量,為他們帶去更多便利和溫馨。”
傳遞年夜飯的愛心“騎士”
位于安化路500號的華陽路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為騎手小哥等戶外工作者提供充電、接水、休息等暖心服務,是戶外工作者與街道、工會聯(lián)系的紐帶。今年年初,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長寧區(qū)代表處發(fā)起為區(qū)內200多戶困難居民贈送愛心年夜飯的行動,華陽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作為工會驛站,也是長寧區(qū)首批慈善驛站之一,積極響應,組織一批“小哥”加入送年夜飯隊伍。
在盒馬鮮生工作三年的配送小哥袁玉林是其中一員。在這位河南小伙眼中,上海是座充滿關懷的城市,“這里匯聚了五湖四海的人,大家都在為城市發(fā)展貢獻力量,城市也以各種方式關懷著我們”。
送年夜飯那天,他和其他配送員兵分多路,手提沉甸甸的禮盒,在社區(qū)弄堂間穿梭,將愛心滿滿的春節(jié)禮物送到居民手中?!靶』镒樱x謝你,你們辛苦了!”“不辛苦,這是我們該做的,祝您過個好年!”當袁玉林把年夜飯送到居民家中,常被熱情請進家門,居民還貼心準備路上吃的點心,叮囑他騎車注意安全。捧著居民回贈的小禮物,袁玉林心中暖意涌動,“這里社區(qū)氛圍好,讓我有了家的感覺,能融入這座城市,離不開大家的互幫互助”。
和袁玉林一樣,來自陜西的小象超市配送小哥楊乾,也在這場慈善行動中感受著城市的溫度。得知工會驛站和慈善基金會的愛心行動后,他第一時間報名加入送年夜飯的志愿者隊伍。
把年夜飯交到居民手中,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楊乾覺得一切都值得,“平時過節(jié)、高溫寒潮時,慈善驛站、社區(qū)、工會等都會幫助我們,讓我們很溫暖。這次過年和慈善基金會一起給居民送關懷,非常有意義”。
猜你喜歡
原標題:《這些城市“騎士”用愛心點亮社區(qū)煙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