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乘龍對撞試驗爭議或迎終局,乘龍難言勝利
出品|三言Pro
作者|DorAemon
持續(xù)近一周的理想i8與乘龍卡車對撞測試爭議,或許即將迎來大結局。8月6日,理想汽車、中國汽研與東風柳汽(乘龍卡車)發(fā)布聯合聲明,這或許會為此次事件畫上句號。
理想、中國汽研致歉
理想汽車表示,此次測試目的是驗證和提升理想i8的被動安全性能,并非針對其他品牌車輛的安全和質量性能。但理想汽車承認,對測試過程中可能引發(fā)的品牌關聯風險預估不足,導致東風柳汽乘龍品牌形象受損,為此向其誠摯致歉,并承諾采取措施避免類似爭議再次發(fā)生。
中國汽研作為測試的委托執(zhí)行機構,承認在測試中未能及時、清晰地向公眾說明東風柳汽乘龍二手車僅作為符合特定標準要求的“移動壁障車”使用,測試本身并非、也不構成對其產品安全和質量性能的評價,這導致關鍵信息缺失,引發(fā)公眾誤解。中國汽研對此表示歉意,并承諾完善測試管理機制,堅守科學、客觀、中立原則,切實履行檢測機構維護行業(yè)公信力的核心責任。
東風柳汽稱,將堅持“高品質+可信賴”的質量方針,通過持續(xù)創(chuàng)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以更好的交通運輸解決方案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推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同時強調,自覺抵制不正當競爭,堅守合法合規(guī)經營底線,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為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跨越貢獻力量。
三方共同倡議,要嚴守自律底線,共塑良性競爭。呼吁汽車行業(yè)嚴格自律,在產品研發(fā)、測試驗證及宣傳推廣中,恪守誠信原則與商業(yè)道德,杜絕貶損性對比等不當競爭行為。檢測認證機構應堅守專業(yè)準則,確保測試流程科學嚴謹,信息發(fā)布真實、準確、完整,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此外,三方還呼吁全行業(yè)聚焦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回歸產品本質。將資源與精力更多投入到車輛安全性能提升、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突破與用戶真實體驗優(yōu)化上,以技術進步和產品實力推動產業(yè)升級,提升中國汽車產業(yè)整體形象和核心競爭力。理想汽車、中國汽研、東風柳汽愿與全行業(yè)同仁攜手,共建以安全、技術和誠信為基石的汽車產業(yè)生態(tài),推動中國汽車產業(yè)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乘龍卡車沒有贏
實際上,在聯合聲明中,理想汽車與中國汽研都向乘龍卡車致歉,承認此次事件對乘龍卡車聲譽有影響。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乘龍卡車“贏了”,事件仍存在諸多疑問。
回顧事件,理想汽車是明顯的受益方。通過公開的對撞測試視頻,理想i8的碰撞安全性能得以直觀展現,強化了消費者對其產品安全性的認知。而乘龍卡車則成了“最受傷”的一方。因為理想汽車在發(fā)布會視頻中未對涉事卡車品牌信息打碼,導致乘龍卡車的安全性遭到公眾廣泛質疑。
在過去幾天里,乘龍卡車幾乎每天至少發(fā)布一條回應,從最初稱“法務部已在處理”,到連續(xù)發(fā)布內涵海報,盡顯委屈。
那么,僅靠一紙聯合聲明,這事就能“翻篇”嗎?
關于測試的三個疑問
這里提出三個問題。
其一,此次測試的詳細數據是否會公開?據第一財經報道,截至目前,乘龍卡車方面還未拿到碰撞測試的詳細數據。這些數據對公眾判斷乘龍卡車安全性至關重要,若不公開,不僅難以消除外界對乘龍卡車的質疑,也會影響公眾對此次對撞測試權威性的認可。
其二,測試用車到底是新車還是二手車?此前,中國汽研曾明確表示“測試卡車為全新車,測試符合規(guī)定和標準”,但后續(xù)表述又變?yōu)闇y試用卡車是二手車。新車和二手車在測試中會影響結果,該問題有待進一步解答。
其三,是否還會進行“直播復測”或其他形式的復測?理想汽車曾公開喊話乘龍卡車進行“碰撞復測”,乘龍卡車雖多次強調“無懼挑戰(zhàn)”“安全性毋庸置疑”,卻未采取實際復測行動。為何面對外界對安全性的質疑,乘龍卡車遲遲不通過復測自證呢?
“安全”本應是明確答案
而不是沒有結果的輿論混戰(zhàn)
此次事件的核心爭議,并非理想i8與乘龍卡車安全性能誰更優(yōu),而是理想汽車在發(fā)布會中未對乘龍卡車品牌信息打碼,形成了以“對比”為名、行“拉踩”之實的宣傳效果。這種方式利用了公眾對汽車碰撞測試的專業(yè)信息壁壘,多數消費者難以分辨不同車型的測試標準差異和碰撞場景的真實性,只能通過視頻畫面判斷“誰更安全”。乘龍卡車被動卷入,因品牌信息曝光成為輿論質疑焦點,耗費大量精力回應爭議,偏離了產品研發(fā)與用戶服務核心。
更需警惕的是,對撞測試過程中關鍵數據不透明,放大了信息差的負面影響。普通消費者無法核實測試數據真實性和判斷測試條件客觀性,只能被碎片化信息和情緒化輿論左右,這對乘龍卡車不公平,也讓“安全測試”淪為輿論爭議工具。
將“拉踩”同行作為營銷手段是短視行為。家用SUV與重卡分屬不同賽道,面向不同用戶群體,但“安全”是共同底線。對家庭用戶,SUV安全關乎家人安危;對貨運從業(yè)者,卡車安全關系到生計與生命。真正的行業(yè)進步應建立在企業(y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提升安全標準、用公開透明的測試數據證明實力上,而非模糊信息、制造對立來博流量。
若“爭議營銷”蔓延,損害的不僅是單個品牌聲譽,更是整個汽車行業(yè)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根基。消費者需要“安全有保障”的明確答案,而非一場無結果的輿論混戰(zhàn)。
以下是三方聯合聲明全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中注明來源及作者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內容、圖片侵犯到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您可以發(fā)送材料至郵箱:service@tojoy.com